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宗为什么被称“昏懦”:后世史学家的污蔑?

唐高宗为什么被称“昏懦”:后世史学家的污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23 更新时间:2024/1/21 5:31:56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网络配图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网络配图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

网络配图

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二是因为武则天自身素质高,而且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再说,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高宗委政于她并不稀奇。也就是说,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并非如历史上评价的

“专作威福”。

另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政治的需要,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

标签: 唐高宗

更多文章

  • 乾隆与和珅的关系:和珅竟是贵妃转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珅

    乾隆则处处袒护和珅,让他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直到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去抄和珅的家,以白绫赐死。对乾隆这位一代英主为什么会特别宠幸贪佞的和珅,历来有很多说法,一说乾隆和和珅间有暧昧的同性恋关系,和珅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长得非常俊美,传说君臣两人常在御书房里同榻而眠;最少御史钱沣就曾经公开指责和珅办公的

  • 醇亲王不想让儿子当皇帝 只是因为他害怕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醇亲王

    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慈禧太后的妹夫,正因为如此,他的儿子光绪皇帝才能入了慈禧太后的法眼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可是醇亲王并不感到这是天大的好事,而是立刻瘫倒在地,伏地大哭,哭晕过去被抬回家。然后醇亲王要求退休,不再担任一切职务,给慈禧太后上折子,自己贬低自己说:“为天地容一虚靡爵位

  • 董卓为何不把貂婵赏赐给吕布?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董卓

    看三国看得累了,索性合上书,冒出个想法,假如董卓当年把貂蝉赏赐给吕布会有什么下场,还会身首异处,吕布还会和自己对着干吗?本来董卓是曾经想把貂蝉赏赐给吕布的,当时吕布和貂蝉搂搂抱抱,让董卓很恼火;再加上自己的女婿谋士李儒也建议董卓应该把美女赏赐给吕布,理由是当年楚庄王曾经赦免了曾经调戏自己爱妾的大将,

  • 岳飞死后的尸体“越城而走”千古之谜竟无法解答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

    在岳飞无辜被害后,对岳飞一贯敬慕的狱卒隗顺正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郊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朝野遗纪》记载为“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王显庙尚灵。顺葬之北山之誑”。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隗顺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今

  •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新法只是为给朝廷圈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传统文人士大夫不谈钱。不过作为政治家和变法的主持人的王安石是另一副样子,王安石非常注重物质、极其重视钱,甚至我们可以说这个变法的核心就是“理财”,这也是他得到神宗这个年轻皇帝信任的主要原因。网络配图 在理财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曾发生一场争论。熙宁元年(1068)宰相曾公亮鉴于河北大灾,要求取消郊祀

  • 康熙是古代历史上拥有后宫女人最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

    康熙四十二年春,康熙做了第五次的游玩江南之行,回銮时他命令曾在南书房服务多年但已退休的高士奇从杭州一同陪他返回京城。高士奇在北京得到特别待遇,并很荣幸的在京郊行宫畅春园中与皇帝度过一阵吃喝玩乐的快乐时光。有一天高士奇被「召近膝前,许久言及西洋人写像」事,并出示了两幅画像,对高士奇说:「有两贵嫔像,写

  • 雍正皇帝最为宠信的四个人 三个人都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

    康熙年间最出名的大事是什么,就是关于皇位争夺的九龙夺嫡,康熙的九个儿子,在一起展开竞争,纷纷利用自己的手段,想要登上皇位,最终还是比较沉默的老四爱新觉罗胤禛登上皇位,就是著名的雍正皇帝,其实,胤禛能够登基,还是靠的是下面人,但是他对于最信任的人是怎么样的呢?排名第一的,对雍正帮助最大的就应该属于他的

  • 乾隆有多坑儿子? 嘉庆的一句话暗示乾隆的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嘉庆

    说起满清有作为的皇帝,乾隆绝对是排的上的名号的,乾隆算是满清皇帝中在位时间比较长的。正式在位时间六十年,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皇帝,然而实际上乾隆的掌权朝政的时间要比康熙长,乾隆退位后,虽然皇帝额宝座交给了嘉庆,但是却他成为了一个有实权的太上皇,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四年左右,因此乾隆掌权国家的时间其实是六十

  • 朱元璋:我好色是有底线的绝对不耽误正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汉明两朝的帝王们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两朝都出了很多风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成帝的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纵欲,明世宗炼丹恋色。但是,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 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惊奇。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

  • 为什么古代大臣支持立长不立贤?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大臣

    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那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接着在考虑立贤。若是嫡长子或皇长子在的话,古代的大臣坚决支持立嫡或立长,反对废长立幼,很少有支持立贤的人。网络配图 历史上曾有过皇帝要废长立幼的情况,比如汉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只好作罢。汉景帝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