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皇帝那么节省,为什么最后还是丧权辱国?

道光皇帝那么节省,为什么最后还是丧权辱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24 更新时间:2024/1/15 17:57:46

道光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在历史上绝找不出第二人。可有人会说,作为一个皇帝,富有四海,即便国家经济再不好,宫廷的基本花销还是有的,况且,道光帝的节俭有些过了,似有“作秀”之嫌疑。

衣服打补丁,一顿只吃四个菜,甚至嫌鸡蛋太贵也不舍得吃,这是很多人对道光帝节俭最直接的印象。其实,道光皇帝不仅在吃穿上面非节俭,在其他方面同样如此。

道光初年,他下令停止福建朝廷进贡荔枝,扬州向朝廷进贡美玉等成例。作为乾隆嘉庆两朝的亲历者,他深知热河避暑、木兰秋闱等清室相沿成习的活动,即耗资巨大又扰及地方,对于这类活动,他也很少再举行。

对于皇家的仪仗排场,道光也颇不以为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其仪仗均被减杀。就连涉及天家脸面的皇子、公主婚礼,道光也做了详细的规定,他向内务府下了一道谕旨:“以后,皇子、皇孙一经订婚,其福晋父家置办嫁妆,不得追求奢华,务必一概从俭。”

这道圣旨一下,清室成婚之风为之大变。道光最受宠爱的皇六子奕䜣的婚礼就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奕䜣十八岁,道光将热河都统桂良的女儿指为奕䜣的嫡福晋。

按照成例,举行初定礼的这一天,要筵请朝中所有大臣、侍卫官员等,并由鸿胪寺及内务府传奏音乐,热热闹闹的庆贺一番。但是道光没有这么办理,而是谕令取消筵席,停止奏乐,甚至连理应赏赐给奕䜣福晋的东珠项圈也没赏给。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初三日,结婚典礼如期举行,按制应于皇宫内大摆宴席,新娘的父母、亲族以及公大臣的命妇均瑶入席。但道光又传出旨意,停止奏乐,取消宴席,婚礼从简。奕䜣是道光最喜爱的皇子,其婚礼尚且如此简单,其他皇子的婚姻操办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客观地说,道光皇帝是真心节俭,绝非是做做样子。可惜的是,道光所提倡的节俭措施,对日渐衰落的大清王朝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实际上,大量银两却曲曲折折地流入各级官吏的腰包,那些中饱私囊者,是不管皇帝如节俭的。

相反,作为大清经济的后盾——整个社会的农业生产却日渐萎缩。《清实录》记载,乾隆六年,人均占有土地约6.2亩。到乾隆三十一年,人口数为2.08095796亿人,田地总数为7414950顷(每顷百亩),人均为3.56亩。

至道光元年,人口增至3.55540258亿人,田地总数没有统计.但从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二年有四省田地数下降了7%,粗略地算了一下,到道光二年,人均土地只有2.23亩了。在当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的减少,就意味着人均农业生产量的降低,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减少以及国家粮食储备的相对降低,这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大事。

与此同时,宫廷经济也日益恶化。作为宫廷主要经济来源的税关盐政往往长期拖欠。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道光帝不得不下决心厉行节俭。但是作为一国之君,道光帝对全国以至宫廷经济情况并没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他只是在谕旨中要求节约,在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制止浪费,却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社会财富人均占有率极低的前提下,节俭是一种美德,而富有四海的天子讲究节俭,道光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也应该指出,道光帝节俭主要是节省了自己,而不该省的偏偏去省,就不是节俭了,而是吝啬。一个大国之君不去开源兴利,只是斤斤计较与减膳食、打补丁这些小节,难免有舍本逐末之讥。

标签: 道光

更多文章

  • 此人的能力不在五子良将之下,却遭曹操猜忌,被夺去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手下有五员大将,他们分别是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和徐晃。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特意将这五人并列为一传,并且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便是五子良将的由来。然而仔细阅读五子良将的传记我们会发现,在这面其实还特意提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不是五子良将的成员但在最后被陈寿所提及

  • 一对六旬老夫妇竟生下三个孩子,他们的后代灭亡了辽国和北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金

    “打东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能说会道消灾解愁。”这个顺口溜是我瞎编的,但是在南北朝时期,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女真各部落真迎来了一位老头。老头六十多岁了,名叫函普,从东边的高丽施施然而来,并且最终成了一代部落首领。女真在周朝时称为肃慎,汉晋时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辽朝时才称为女真。函普

  • 袁崇华为什么能夸下五年平辽这样的海口?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袁崇焕

    1627年,17岁的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逮捕了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的大太监魏忠贤,铲除了魏忠贤余党。二是重新起用曾经被魏忠贤打压的名将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一次,袁崇焕回京上疏陈述兵事。崇

  • 关羽居然单挑不过曹军先锋官,最后还差点丢了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关羽

    作为武圣,关羽的战斗力在三国中是公认超一流的,他温酒斩华雄,在万众中刺颜良、文丑,三通鼓杀蔡阳,这些战绩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人能做得到。不过关羽也不是无敌的,除了超超一流的吕布关羽不敢跟他单挑之外,关羽也曾败给了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是关平相救,再加上敌人主将的嫉妒心,关羽估计还没有上演他人生中最精

  • 他是中国古代最狠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都比不上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代十国,后汉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辽国将领杜重威请求归降。这个杜重威本来是后晋石敬瑭的将领,后来率领十万兵马投降契丹。恰逢这个时候辽帝耶律德光病死,刘知远称帝,杜重威想要借机重归中原王朝。五代时期的乱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像杜重威这样手握重兵的将领有翻手为云覆手

  • 若宇文邕多活5年,杨坚还能建立隋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坚

    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从小聪慧过人,十二岁时被封为了辅城郡公。宇文护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这时宇文邕才17岁,但朝中大权仍在宇文护手中。宇文邕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表面上与宇文护相安无事,任其专权,暗中却在慢慢积聚力量,寻找机会诛杀他。宇文邕隐忍十二年

  • 此人曾经是一个家奴,却成为了唐朝大将,受几代皇帝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李渊

    在古代出身家奴后来被拜为将军的人以西汉时期的大将军卫青最为知名,然而在唐朝也有一人的出身和卫青相同,他在唐朝立国前后曾建立了不少战功,后来受到了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这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的家奴马三宝。《旧唐书 平阳公主传》记载:“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原来

  • 王世充出身西域胡人,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称王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唐,王世充

    为了方便下文的理解,还是先将王世充做一番介绍。《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中是这样写王世充的: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寓居新丰。祖支颓耨,早死。父收,随母嫁霸城王氏,因冒姓焉,仕至汴州长史。世充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及龟策、推步之术。开皇中,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善敷奏,明习法律,然舞弄文

  • 万历皇帝30多年不上朝,为什么明朝的朝政依然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万历

    都说明朝亡于崇祯,而实则亡于万历,明朝是一个彰显皇帝个性的国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会出现皇帝怠政28年的事情。而奇怪的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国家的运行却是如常,他仍然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被架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当真是非同一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万历不上朝这句话有错误

  • 雍正对年羹尧那么信任,后来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雍正

    年羹尧(1679年-1726年)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21岁考中进士,不到30岁以火箭速度官至四川总督,然后升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官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集高官显爵于一身!强劲的黑马势头,前途不可限量啊!特别亮瞎官员们的双眼的是--这小子不靠拼爹,不靠颜值。人家文武双全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