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亡后此人坚持抗清20年,拒绝向满清下跪,宁死不屈

明亡后此人坚持抗清20年,拒绝向满清下跪,宁死不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3/12/13 21:09:53

明朝灭亡后,此爱国将领坚持抗清20年,却惨遭叛徒出卖,但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

这位爱国将领就是著名抗清英雄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张煌言出生于浙江宁波府一个官僚家庭。张煌言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彼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于是朝廷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张煌言虽考文举,但考察骑射时,射三箭皆中靶,在场者无不惊服。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宁波城中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顺治三年,张煌言赶回故里,与老父、继母、妻儿子女一一诀别,重返浙东与舟山地区,组织招募义军。顺治五年,张煌言一度联合其他义军对清军发动进攻,焚上、破新昌,逐渐成为浙东人民抗清的一面旗帜。

顺治八年,总督军务的张名振和张煌言率大军从海上进攻崇明,获初胜,但根据地舟山却因防守空虚,被清军袭破,二张匆匆回军,已回天乏力。此后,张煌言主动与郑成功交好,两位抗清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顺治十年,张煌言又一次攻入崇明,率大军溯长江西上,军容严整,震动大江两岸,一度扬威镇江金山,但因湖湘各处的南明军队发生变故,只得退回崇明。

郑成功与张煌言两位抗清英雄联手上演了一场在抗清斗争中足以彪炳千秋的壮烈史剧。张煌言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一度收复了江浦城、芜湖,连克皖南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无为、和州及苏南的高淳、溧阳、溧水等城池,共计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部下水陆大军发展到数万人,一时皖南、苏南大为震动,湘赣鲁豫亦为之震动,忠勇之士纷纷输款欲投效力。

清廷终于开始慌张起来,除征调大军南下镇压以外,顺治皇帝也开始筹划是否要“御驾亲征”。不幸的是,此时郑成功的大军却在南京城下战败,使郑成功、张煌言共同创造的大好抗清局面功败垂成。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突然病逝于台湾,致使抗清斗争形势更为严峻。抗清二十年,清廷和降清汉臣多次写信向张煌言劝降,但张煌言对招降书看都不看。

康熙三年(1664年),张煌言见复明无望,在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海岛不出。七月十七日,清军通过叛徒找到了张煌言的隐居地,夜半渡岛,张煌言及部属杨冠玉等人被抓,但张煌言宁死不屈,拒绝投降满清。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赴刑场时,张煌言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

临刑时,张煌言拒绝向满清下跪,监斩官见张煌言的手下杨冠玉年幼,有心为他开脱。杨冠玉却断然拒绝道:“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要杀便杀,不必多言。”言罢在张煌言面前引颈受刑。张煌言死后,他的外甥朱湘玉遵照他在《入武林》诗品所表示的愿望,把他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后人称之为“西湖三杰”。

标签: 张煌言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最尊贵的侍女,被皇帝当妈看,死后葬入太后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麻喇姑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侍女是谁?大家不禁想起武则天的宠侍上官婉儿和孝庄皇后的忠仆苏麻喇姑。前者成为无冕丞相风光无限,后者则忠诚一生被主子视为母亲看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康熙王朝》当中,苏麻喇姑和康熙皇帝玄烨是青梅竹马,苏麻喇姑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可真正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和康熙帝年龄差了40多岁,

  • 令人不解,刘备父子为何唯独没有给关羽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飞,关羽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身为是汉朝宗亲,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的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刘备又得诸葛亮、赵云、马超等文臣武将的辅佐而建立蜀汉,与曹魏、东吴成三国鼎立之势。创业多艰,为笼络人心,也为表彰诸臣功勋,刘备父子前前后后给很多人都封过侯。张飞因据水断桥,有护卫之功,

  • 北宋实力最牛的军队,水浒好汉都想加入,保卫北宋血洒疆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种师道

    北宋有一支最牛的军队,不少好汉都以在这里任职为荣。《水浒转》中青面兽杨志当时正在种谔手下当差,后来他闯荡江湖,还每每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干过而自豪。还有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九纹龙史进,也是千里万里来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足见种谔之威名。鲁智深在经略相公手下任职,金钱豹子汤隆也以在老种经略相公

  • 卫青的政治智慧,看看他为什么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青,刘彻

    卫青的主子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有熊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刘彻也极其独断专行,他不理会制度,所谓“中朝",直接越级施政,根本不把大臣放在眼里。汉武大帝剧照对他有用的人,他破格重用,犯了他的忌讳的,就毫不手软地予以诛杀,这可从他喜欢杀丞相一事,获得印证。按道理说,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应该是所

  • 秦国为什么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原因居然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秦始皇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

  • 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还原一个真实的一代名将徐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坚,曹操

    徐荣的人物介绍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虽然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今辽宁抚顺)人。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内容,“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也就是说公孙度和徐荣是老乡,而

  •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得退回到了北方,刚到手不久的荆州也几乎被刘备和孙权瓜分。在曹操无暇顾及南方的时候孙权准备抓住这个时机蚕食曹操的地盘,这就有了后来的合肥之战。合肥是曹魏防御东吴的重镇,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事先就对合肥的防守作了安排。曹操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员大将放在了合肥,张辽、李典和乐进这三人都是当时

  • 曾国藩手握三十万雄兵,不敢造反,只因为这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左宗棠,曾国藩

    在古代,拥兵自重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被皇帝杀掉。二是自立为王。前者代表人物如吴三桂,后者代表人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赵匡胤黄袍加身,曾国藩选择了第三条路。曾国藩众所周知,在对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扶大厦之将倾,亦由此有了晚清中兴名将之称。在同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次战争后——攻

  • 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另有原因,看完这个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和珅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有着史上第一贪官之称的和珅,家中搜出来的资产有好几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几年的财政收入,却很大程度上并非因此而死,着实值得让人玩味。《清仁宗睿皇帝实录》里记录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大部分却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事:譬如,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颙琰为皇太子时,和珅先期呈给颙琰如意

  • 此人为清朝王爷,曾经打败英法联军,是咸丰皇帝最为依仗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咸丰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但其实他们并非只有八个旗,而是有二十四个旗,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组成。到清朝中后期,虽然满八旗、汉八旗的战斗力已经很差,但蒙古八旗依然强劲,他们还在一位清朝王爷的率领下,曾打败英法联军,但也创造了一段耻辱的历史!这位清朝王爷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