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为什么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原因居然这么简单

秦国为什么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原因居然这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22 更新时间:2024/1/20 0:36:08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

,由于七国间长期的攻伐兼灭战争,使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七国百姓也饱受战乱之苦。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已经发展到需要一个国家来承担统一六国的责任。

商鞅变法,以其彻底性,全面性和持久性伟大,秦国以这次改革,颠覆了社会结构,以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打开了平民上升之路,使得秦国原本强大的军队更加强大,为以后的兼并战争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秦统一六国必须具备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基础。秦国通过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和革新,统一了国内的认识,消灭了异己,集所有大权与秦始皇一身。秦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奠定了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其余诸侯国对秦国态度不一,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认识,此为内乱,各诸侯国之间也经常发生争执与战争,此为外忧.各诸侯国外忧内乱焉能不败。秦国统一度量衡使得秦国内部与被征服地区很快能协调一致,为下次侵略做好准备,其余各国却依然混乱不堪。

军事取决于武器、人数、士气和战斗力。秦国的武器是最好的,品种齐全。有对付匈奴的长兵器,适合马上作战;有对付中原诸国的战车,适合平原阵地对抗;有用于丘陵地带的短兵器,可征杀楚国等国。秦是军队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全民皆兵的传统。秦的士气来自于征战的胜利和对胜利者的赏赐。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立体的事实。所以评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标签: 秦国,秦始皇

更多文章

  • 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还原一个真实的一代名将徐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坚,曹操

    徐荣的人物介绍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虽然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今辽宁抚顺)人。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内容,“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也就是说公孙度和徐荣是老乡,而

  •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得退回到了北方,刚到手不久的荆州也几乎被刘备和孙权瓜分。在曹操无暇顾及南方的时候孙权准备抓住这个时机蚕食曹操的地盘,这就有了后来的合肥之战。合肥是曹魏防御东吴的重镇,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事先就对合肥的防守作了安排。曹操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员大将放在了合肥,张辽、李典和乐进这三人都是当时

  • 曾国藩手握三十万雄兵,不敢造反,只因为这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左宗棠,曾国藩

    在古代,拥兵自重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被皇帝杀掉。二是自立为王。前者代表人物如吴三桂,后者代表人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赵匡胤黄袍加身,曾国藩选择了第三条路。曾国藩众所周知,在对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扶大厦之将倾,亦由此有了晚清中兴名将之称。在同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次战争后——攻

  • 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另有原因,看完这个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和珅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有着史上第一贪官之称的和珅,家中搜出来的资产有好几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几年的财政收入,却很大程度上并非因此而死,着实值得让人玩味。《清仁宗睿皇帝实录》里记录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大部分却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事:譬如,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颙琰为皇太子时,和珅先期呈给颙琰如意

  • 此人为清朝王爷,曾经打败英法联军,是咸丰皇帝最为依仗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咸丰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但其实他们并非只有八个旗,而是有二十四个旗,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组成。到清朝中后期,虽然满八旗、汉八旗的战斗力已经很差,但蒙古八旗依然强劲,他们还在一位清朝王爷的率领下,曾打败英法联军,但也创造了一段耻辱的历史!这位清朝王爷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

  • 朱元璋在位时大肆屠杀功臣,却偏偏放过了这个人,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

    论屠杀功臣,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明朝的开国元勋,除了汤和等少数人,皆不得善终。而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善长、蓝玉等人,更是全家被杀,子孙无存。有时,朱元璋杀功臣甚至不辩亲疏,连其亲侄子朱文正也不能幸免,而其外甥李文忠的死,据说也和朱元璋有关。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诸多功臣中,有一个人却躲过了朱元

  • 道光皇帝那么节省,为什么最后还是丧权辱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道光

    道光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在历史上绝找不出第二人。可有人会说,作为一个皇帝,富有四海,即便国家经济再不好,宫廷的基本花销还是有的,况且,道光帝的节俭有些过了,似有“作秀”之嫌疑。衣服打补丁,一顿只吃四个菜,甚至嫌鸡蛋太贵也不舍得吃,这是很多人对道光帝节俭最直接的印象。其实,道光皇帝不仅在吃穿上面非常

  • 此人的能力不在五子良将之下,却遭曹操猜忌,被夺去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手下有五员大将,他们分别是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和徐晃。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特意将这五人并列为一传,并且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便是五子良将的由来。然而仔细阅读五子良将的传记我们会发现,在这面其实还特意提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不是五子良将的成员但在最后被陈寿所提及

  • 一对六旬老夫妇竟生下三个孩子,他们的后代灭亡了辽国和北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金

    “打东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能说会道消灾解愁。”这个顺口溜是我瞎编的,但是在南北朝时期,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女真各部落真迎来了一位老头。老头六十多岁了,名叫函普,从东边的高丽施施然而来,并且最终成了一代部落首领。女真在周朝时称为肃慎,汉晋时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辽朝时才称为女真。函普

  • 袁崇华为什么能夸下五年平辽这样的海口?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袁崇焕

    1627年,17岁的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逮捕了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的大太监魏忠贤,铲除了魏忠贤余党。二是重新起用曾经被魏忠贤打压的名将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一次,袁崇焕回京上疏陈述兵事。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