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支持赵构称帝的是文官还是武将?

历史上支持赵构称帝的是文官还是武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27 更新时间:2024/2/9 11:11:52

支持赵构称帝的是文官还是武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赵构为什么能成为皇帝?部分人的看法是:赵构拥有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几支军队,所以强势压服了各方。

可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如果赵构的基本盘仅止于此,那么他也无法成为实权皇帝,顶多就是汉献帝第二。

如果赵构的基本盘仅止于此,他又靠什么来制约这几个军头呢?军头的忠心永远是靠不住的。实力强证明集团规模大,在这种时候,军头所代表的就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团,他愿意退让,他的手下们也愿意吗?真的很难说。

退一万步说,就算赵构命好,这几个军头天生就只知道服从于赵构,可问题在于:这几个军头一共才多少人马啊?凭他们这点实力,割据一两个省都吃力,拿什么来建立南宋呢?

如果我们从南宋立国来分析,一个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就是:文官和乡绅支持南宋,而赵构之所以能成为实权皇帝,也与他们的支持分不开。所谓的军头支持,那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

文官和乡绅为什么会忠于大宋呢?主要是因为大宋并没有强大的豪门势力,也没有强大的军阀流寇势力。

如果豪门、军阀、流寇势力太过强大,他们就会迅速控制各地的文官系统和乡绅集团,或是把他们打得粉碎。

如果是这样,各地的赋税都会在豪门、军阀、流寇手里就截流了,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就算依然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调动。

如果是这样,赵构就算当了皇帝,也和汉献帝没有任何差别。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当时遍地都是曹操袁绍袁术之类的豪门大佬,赵构就算当了皇帝,又能指挥得动谁呢?

当然了,如果当时遍地都是左良玉、高杰、郑芝龙孙可望之类的拥兵大佬,赵构就算当了皇帝,又能指挥动谁啊?

因为官僚政治高度成熟,所以在一个县里、市城、省里,都是军事、行政、司法、经济几个系统并立,几大主管相互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普遍的官僚成员,不要说到外面打地盘了,就是想把自己的地盘整合好,也没有多大信心。

因为官僚政治高度成熟,所以普遍地区,都没有四世三公、世代两千石的家族,也没有那种兄弟子侄垄断当地军政要职的豪门。

在这种背景下,普遍的士绅成员,不要说借机称霸整个地方了,就是想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全部整合完毕,也是难之又难的。

文官系统、士绅集团是由众多互相制约的、分散的力量构成,他们本身不具备挑战皇权的实力。

更主要的是,基于文官系统、士绅集团的利益,他们必须得弄出一个强势的皇帝、强势的中央政府。因为有一个强势的皇帝、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当手持枪杆子的草头王侵犯他们利益时,他们才能有处说理。否则,他们只能哭告无门了。

当然了,大宋是亡于一种近于斩首的军事行动中,所以军阀、流寇,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整合。所以军人势力并没有失控。所以许多手持枪杆子的大哥,虽然也试图成佛成祖、或是割据一方,但终究因为无法打破庞大的、强大的文官系统,终于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背景下,赵构既然爬上皇位,就必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因为,庞大的文官系统、士绅集团可以给赵构筹集天文数字的经济支持,还可以让赵构在普遍地区拥有足够的权威。

文官系统、乡绅阶层,都对秩序崩溃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因为秩序崩溃了,难免会出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更会出现杀贪官打土豪的呼喊。

通常而言,乱世一旦开始,那就是武人的天下,因为兵荒马乱的,兵强马壮者才是大爷。

面对这种局面,所有的文官系统、乡绅阶层,自然都是一片慌恐。而想维持既有秩序,必须得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存在。

更主要的是,这绝不只是文官系统、士绅阶层的希望,而是普遍老百姓共同的希望。因为天下一旦混乱不堪,对普遍老百姓而言也是一种灾难。

想弄出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只要得到文官系统、乡绅阶层支持,并没有什么难度。

因为,文官系统、士绅阶层只要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可以了。总而言之,他们还是按以前那样工作,只要保证税收正常收缴、上交就可以了。

只要他们都这样做,那皇帝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就可以获得一笔庞大的、稳定的经济资源。

这笔经济收入有多么庞大?张浚在四川对酒征税,一年就收入690万缗。要知道,这只是对酒征收的税,粮、盐、茶的税呢?

浚以为然,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先罢公帑,卖公给酒,即旧扑买坊场所置隔槽,听民以米赴官自酿。每一斛,输钱三千,头子钱二十二,多寡不限数。明年,遂遍四路行其法。夔路旧无禁酒,开始榷之。旧四川酒课岁为钱一百四十万缗,自是递增至六百九十馀万缗。

拥有一个盘根错节,触及帝国各个角落的庞大文官系统,拥有每年几千万缗的固定收入,就算赵构没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也可以成为当时最大的实力派。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军头想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只能与赵构合作,甚至只能接受赵构的领导。

因为,一个军头与赵构合作、或是接受赵构的领导,才能拥有稳定的后勤支持,也可以得到整个文官系统的支持。

所以,一个人想挑战赵构的权力、地位,就得先想办法瓦解赵构的这个基本盘。否则与赵构作对,通常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问题是,赵构的这个基本盘实在太大了,不要说突然崛起的军阀、义军、流寇了,就是如狼如虎的金军,不断的进行大扫荡,也无法把赵构这个基本盘打破。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自恃有枪杆子,就敢高呼我的地盘我作主,或是高呼杀贪官污吏、杀富济贫,一律会被定性为强盗贼寇,就算暂时可以逍遥自在,以后也会被清算的。

在这种背景下,谁愿意接受赵构的领导,就会得到中央军的番号,并且得到文官系统的支持。

经过一系列博弈后,赵构不但拥有一笔几千万缗的固定收入,还有越来越多的军头,接受他的领导。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赵构的权威就没有人敢怀疑了。因为,敢怀疑这个事实的人,通常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出现后,任何擅自驱逐、惩罚、杀戮官员的行为,都是滔天大罪。任何敢高呼打土豪分田地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的。当然了,都也会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

当时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军队所到之处,自然希望当地服从军管,而当地的文官系统则希望军人服从政府领导。他们谁的要求更正确呢?显然是很难说清的。

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军人的要求就会变成现实,哪个官员、乡绅,敢不服军头的命令,当时就会被军法从事的。

当然了,基于中央政府的利益,肯定是希望文职官员凌驾于武将之上。

对此,武将们反对的理由充足极了:这叫外行指挥内行,大宋衰弱就是由此而来的,所以这种错误的制度必须废除。他们谁说的有理?显然很难说清楚。

但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武将们的要求就会变成现实。到时,文职官员敢对武将指手划脚,估计都会死得很难看。

反过来说,如果中央政府的力量强大,武将们的要求只能被禁止,因为永远也得政府指挥枪,哪能让枪指挥政府呢?

面对文职官员这样蛮横(在军头看来是如此),军头们自然是非常不服气,不要说那些没有修成正果的杂牌军、甚至流寇了,就是中央军、甚至禁军的高级将领,也忍不住挥动自己的长枪,要给文职官员点脸色看。

苗傅、刘正彦当时都是禁军高级将领,如果他们顺路走,前途未必会比韩世忠等人差。问题是,这两个人一看皇帝天天和自己摆谱,还让太监指挥自己,直接就想给皇帝脸色看。问题是,给皇帝脸色看的结果,他们很快就看到了。

苗傅、刘正彦本来有着大好前途,却因为一时分不清头大眼小,直接让韩世忠等人踩着他们的人头更上一层楼了。

韩世忠勤王立功后,一度有点忘乎所以,所以面对高级文职官员,也是一副要往天上飞的样子。于是,就有高级文职官员,对韩世忠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是不是以为勤王有功,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面对这种批评,韩世忠只能低头认错。

当然了,那个高级官员在批评韩世忠的同时,对于向韩世忠示弱的高级文职官员,提出了更严厉的批评。

韩世忠作为武将不懂礼法,你们身为文职官员也不懂礼法?你们为什么不制止他?失职!我强烈建议皇帝撤了你们,换一些会给韩世忠之流讲礼法的人担当这个职务。

韩世忠如果敢给高级文职官员脸色看,结果是什么?乐观的估计,肯定是韩世忠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问题是,苗傅、刘正彦的尸骨还没有彻底凉透,韩世忠敢抱类似的幻想吗?

韩世忠对高级文官的批评不敢不服,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有多忠心,而是因为当时文官集团势力强大。否则,就算韩世忠愿意对文官集团忍气吞声,他的小弟们也不会服这口气啊。

这是南宋文武两个系统相争的开始,后来,这种相争愈演愈烈。结果不用说,肯定是文职官员占据上风。因为,如果南宋连个枪杆子也指挥不了,还怎么保持稳定呢?

可话又说回来,文职官员虽然能够占据上风,但如果武将不管不顾,后果也会非常恶劣。

后来,吕祉拿着中央政府的委任状,进入刘光世的军队内,军队顿时就炸了锅。

要知道,刘光世的军队,那是标准的中央军啊。问题是,看到文职官员这样牛,大家也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啊。大家眼里知道吕祉是自己的上司,大家手中的刀,可真未必认得吕祉是干什么的,于是吕祉被杀了。

吕祉临死前高呼,你们可以杀我,却绝不可以投敌啊。

问题是,君是昏君,臣是奸臣,天天受这些贪官污吏的气,我们实在受够了。听说大齐在金国的指导下,一副欣欣向荣的景像,我们投靠大齐好了。

赵构一看这情景,直接吓坏了。因为四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还有五六万老百姓集体投降伪齐。且不说军事的损失有多大,就是政治上的损失,它也不可估量啊。因为,这多少证明,伪齐比南宋更得人心啊。

要知道,南宋的喉舌天天说,中原人民都哭着喊着想接受南宋的统治,但什么时候,有这样多的人集体来投降南宋呢?

问题是,这能怪谁呢?只能怪赵构一心纵容文官系统打压英勇杀敌的前方将士啊。

面对此情此景,赵构虽然一再说,我理解你们,我原谅你们,但是大家就是头也不回地投奔伪齐了。

与此同时,张宗元拿着中央政府的委任状,进入了岳飞的军队内,军队当时也炸了锅。

总的来说,张宗元比吕祉有自知之明。所以,一看这阵势,当时就拉稀了。

岳将军请病假了,我暂时过来代理几天,只要岳将军病好了,我马上就走人。我是一介书生,能懂啥事呢?现在还由张宪将军、薛弼先生负责军队具体事务。更主要的是,我现在就派人请岳将军回来。

张宗元如果也像吕祉一样,强行接管岳家军。岳家军会是什么结局呢?实在不敢让人乐观预测。

王庶想绕过张俊,提拔张俊的小弟,张俊直接就让人转告王庶。我想知道,你这个枢密副使能当多久?

王庶说,我当一个中央政府的军事主管,就可以管你一天。但是,王庶终究不敢这样干了。

上述这些事,都是发生在政治觉悟非常高的军头身上。因为严格的说,这些军头都算修成正果了。因为,他们的身份都是中央军,谁也不是杂牌军,更不是义军、流寇。

中央军尚且如此,杂牌军、义军、流寇是什么样子,我们大约可以想象吧?

标签: 赵构宋朝

更多文章

  • 徽钦二帝被俘之后,他们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宋朝

    徽钦二帝被俘之后,他们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小说《说岳全传》的说法是:金国人给徽钦二帝戴上狗皮帽子,衣服后面挂一个狗尾巴,腰上拴着铃铛,让他们在火热的铁板上走。这一弄,徽钦二帝自然是又蹦又跳,铃铛响个不停,金国人则是是哈哈大笑,宋室忠臣李若

  • 程咬金没有做过皇帝,为什么被人叫做“土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程咬金,隋末唐初

    程咬金是为隋末唐初大将,一生没有做过皇帝,那为什么却被人叫做“土皇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程咬金的本名为程知杰,曾任内军骠骑,归顺唐朝后上阵杀敌甚是勇猛,镇压起义军,攻击突厥,因此被升职和罢职,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程咬金简介

  •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 刘禅为何要连杀三位朝廷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死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连除掉三个重臣?他们到底是谁?刘禅为何要杀他们?欧阳大师曾说:“大勇气如羞怯,大智慧如无知。”长期以来,无数像傻瓜一样聪明的人并不感到惊讶,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奇迹,为后人所钦佩。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国家的统

  • 在文学与玄学方面,梁简文帝萧纲有哪些杰出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纲,南梁

    萧纲,即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在位共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最初被封为晋安王,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侯景之乱中继位为帝,后为侯景所害,时年四十九岁,葬于庄陵,谥号简文皇帝,庙号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被评价为“三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顾恺之,东晋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最初在陶器、地面以及岩壁上作画,绘画工具则是天然的矿物质与颜料,后来逐渐发展成在墙壁、绢帛、纸张在作画,绘画工具也变成了笔与墨。经过画家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国绘画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蕴含独立的绘画美学。那么在中国绘画史上,被称为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的是谁呢?

  • 阎温在历史上有个事迹?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阎温,汉朝

    三国时期群雄乱世英雄辈出,武有关羽、张飞、吕布,智有卧龙、凤雏、郭嘉,才有孟德、仲达、周公瑾。其实在三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不是很出名但是实力很强劲的小将,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表露出来,而且在三国中记载的篇幅也较少,即使这样我们细读三国也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人才。阎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阎温(?—213年)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梦断五丈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五丈原

    众所周知诸葛亮想统一中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他的智慧和品格,一直被后代的人赞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最好的形容,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诸葛亮梦断五丈原的故事吧。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

  •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宋朝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战场上,将军们却能履险如夷,指挥若定,带领千军万马,击败强大对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奇迹,一部又一部英雄史诗,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多次在紧要关头影响历史走向。但是用一句难登大雅之堂

  • 辽朝的萧氏三姐妹分别嫁给了谁?她们各自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燕燕,辽朝

    在影视剧《燕云台》中,萧燕燕、萧胡辇和乌骨里这三姐妹最终反目成仇,那么,历史上的大辽萧氏三姐妹分别有着怎样的命运呢?她们三人各自的结局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家有女初长成萧氏三姐妹的父亲是萧思温,历史上的他并非是三朝宰相,也没有《燕云台》里演的那样忧国忧民,

  • 历史上孝端显皇后的评价如何?能掌管后宫42年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端显皇后,明朝

    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是作为后妃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梦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古代皇帝都几乎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所以要想当上一国之母,竞争还是很大的,多少人一辈子入了深宫,却连皇帝都没见到过。也有多少女子进了深宫,为了争宠,玩尽心机,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走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