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有想过把皇位传给朱棣吗?

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有想过把皇位传给朱棣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31 更新时间:2024/2/13 1:50:29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事实上,朱元璋开始的确有传位于朱棣之意。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经历了丧子之痛后,经过长时间对朱允炆的观察,觉得朱允炆性格优柔寡断,非果敢之主,再加上外形缺陷非常明显,头骨歪得厉害,所以这年九月召集群臣要立朱棣为储君:“国家不幸,太子竟亡,古称国有长君,方足福民,朕意欲立燕王,卿等以为如何?”

这个提议遭到了以翰林学士刘三吾为首的文臣反对:“皇孙年富,且系嫡出,孙承嫡统,古今通礼。”朱元璋说服不了众臣,遂怏怏作罢,终立朱允炆为储君。

以此看来,是否朱元璋眼界高远,立朱棣为储君就可以避免了靖难之役?恐怕答案是否定的。这个答案,说出来后,大家别不信任。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朱元璋如果立朱棣为储君,自然就能避免靖难之役?怎么会避免不了呢?大家别急,且看笔者后文慢慢道来。

太子朱标死后,皇位的继承问题是朱元璋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作为六十岁的老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对于如何选择皇位继承人,可供朱元璋作参考的制度并不多,反复来回也就三种而已。

第一种,兄终弟及制。

兄终弟及这种继承制度在我国历史中不少见,如夏、商两代王储就是由王弟与王子继承并用,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这在《公羊传》中有记载:

“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

《史记》也记载:

“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之通义也。”

后世的唐、宋、元等朝代皆有兄终弟及的例子,可见也算是一种相对通用的继承制度。

这种继承制度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长君主政可以避免幼主继位所带来的权臣弄政及外戚干政的祸乱。而缺点则是继位君主往往因年龄过大会导致君主更迭频繁,国家朝政不稳,另外很难得到儒家礼教下的文臣们承认,还是会造成朝政动荡。

太子朱标的离世,对朱元璋来说,选择继承人就成了一道天大的难题。如果要选“长君”,那么二子朱樉,三子朱棡都是人选,怎么说也轮不到他喜欢的四子朱棣。按照这种继承制度来看,强行立四子为储君,那么将来朱棣面临的同样是一场皇位的争夺战,也许“八王之乱”会在大明重演,得不偿失,否决了这种制度。

立贤制。

遴选储君,是一个王朝的“国本”,是重中之重的难题,储君的选择关系到将来江山社稷的兴衰存亡,因而对储君的能力多有考量。所以在治国理政、仁厚孝顺、英武果敢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以期能选择一个好的储君。

但这种方法值得商榷,所谓的“贤”只是一个主观判断,无非就是用皇帝的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贤。因为历史上的英武君主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自己选择的“贤”人必然带着强烈的主观欲望。

那么,聪明果决、相貌奇伟的朱棣便入了朱元璋的法眼,但这毕竟是朱元璋一厢情愿,他眼中的贤君,不一定就是帝国臣民所需要的,起码朱棣的兄弟们会很不服气的,到时候兄弟阋于墙,兵戈相向是在所难免的。这对朱元璋来说,自己苦心经营的大明江山重新陷入战火,也是不想看到的一幕。

传统宗法制。

尽管朱元璋一万个不愿意,他还是选择了历朝历代最为安全且通用的“宗法制”。这种制度自从周朝实行以来,一向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权利诉求,在国家一体化的传统社会中。实践证明,没有比宗法制更好的皇位继承制度,这种制度杜绝了皇位继承所引发的祸端和危机,极大程度上杜绝了皇室内的骨肉相残,最能使国家的政局稳定,在这一点上,朱元璋看得很清楚。

因而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储君,这样名正言顺,没有给其他皇子起兵作乱的借口,确保了皇权的平稳过渡,这也体现出了朱元璋无奈而又明智的性格,这也是所有选择中最为正确的选择。

是否说朱元璋直接传位于朱棣,江山就会稳如磐石,不会发生“靖难之役”?

答案还是否定的。

朱棣的靖难之役,实质上早在朱元璋实行了“分封制”之后已经埋下了祸起萧墙的祸根。虽然朱元璋读书不多,但是历史上治乱兴衰的道理还是看得透彻,他对历史上由分封制带来的沉痛教训是有着深刻认识的,所以他推行的分封制又是明显与前朝不同的。

其最大特点是分藩之地远离帝国中心,基本上都是位于北方边境,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安国家,下安生民。”大概在他心里也许会想,如此分藩,基本威胁不到长江以南的朝廷,即便发生了兄弟阋于墙的事情,也属于内部斗争,毕竟江山还是姓朱嘛。他在收藩王财赋之权的同时,又给了藩王兵权。这好比给了朱允炆一把刀子的同时,还捅了朱允炆一刀,让朱允炆难受无比。

朱元璋死时,这种分封制的弊端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即便朱元璋活着,藩王之乱迟早会起,这是制度推进的,并非人力所为。

因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分封制”才是引发靖难之役的根本,即便是朱元璋直接立朱棣为储君,该爆发的战争还是会要爆发,只不过是换个对象而已,事实上汉王朱高煦等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林儿,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林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韩林儿确实死在朱元璋将其接往应天府的路上,是朱元璋邀请韩林儿前往应天府的,也是朱元璋派人去接的。那么韩林儿的死,朱元璋难逃干系,甚至可以说韩林儿就是朱元璋杀的,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毕竟这件事从头到尾就只有朱元璋这么一个犯罪嫌疑人,除

  • 揭秘:有“掌中轻舞”之称的赵飞燕为何无缘四大美女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飞燕,汉朝

    在历史长河中,赵飞燕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我国古代出现过很多倾国倾城的美女,其中尤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最为有名。但是与杨玉环并称“环肥燕瘦”的赵飞燕却不在四大美女之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无外乎都与赵飞燕的人格品行有

  • 李广一生戎马血染战袍 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李广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广难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广是西汉的杰出将领,他总是身先士卒,能和士兵同吃同住,深受士兵爱戴,并且作战勇敢,威震匈奴。李广的一生主要作战对象是匈奴,一生大小战役七十多起,立功无数,被他的敌人匈奴人称呼为“飞将军”,连敌人都知道李广的英勇。但是,他在汉武帝大

  • 明英宗御驾亲征全军覆没,回去后应该被处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明英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英宗该不该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元朝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元顺帝北逃至蒙古高原,元朝变成了北元。明朝从建国那天开始,就一直面临蒙古的威胁。朱棣登基之后,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号称“天子守国门”。朱棣亲自率领军队出征蒙古。蒙古在朱棣的打击

  • 她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康熙登基后成了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博尔济吉特氏,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博尔济吉特氏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顺治帝,很多人都会想到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确实如此,董鄂妃是顺治帝一生唯一的挚爱,但是董鄂妃在生前却不是皇后,董鄂妃的皇后之位也是死后追封的。清朝皇室很流行满蒙联姻,顺治帝的先后两位皇后都是来

  • 永璘:令妃最小的儿子,一生碌碌无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永璘,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永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乾隆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到了嘉庆的时期清朝由盛转衰,很多人说乾隆以天朝自居,故步自封,不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才会让清朝走下了神坛。乾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到了后期也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乾隆对待自己最小的儿子永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霍光,最后为何会被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光,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光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霍光是谁?郭子仪又是谁?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们两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甚至,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然而,尽管际遇相似,但是,两人的最终结局却完全不同。霍光被灭门,而郭子仪却安享了晚年。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的二人,都是

  • 朱标为救老师跳河,侍卫下水救人为什么还被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明朝

    对朱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太祖朱元璋尽管一生拥有20多个儿子,但是对长子朱标却到了独宠的地步,从小便重点培养,在大明王朝成立之后毫无悬念地成了太子,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而朱标也没有令朱元璋失望,朱元璋当年还在外面打仗期间,身为世子的朱标多次监国时,能

  • 把年幼的女儿送入皇宫,上官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官安,西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上官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代的权臣们为了权利牺牲互相争斗,不顾骨肉亲情的事情屡屡发生,而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人品往往很卑劣,比如说汉昭帝的老丈人,也就是上官皇后的父亲上官安就是个人品很卑劣的人。上官安这个人功于心计,跟他的父亲上官桀一样,对钻营投机的事

  • 钩戈夫人怀胎14月才生下孩子,她的一生都是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钩戈夫人,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钩戈夫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据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在狩猎,经过一个村庄时,发现天有异象,经过方士查探一番,说这个地方有一位奇女子,汉武帝就派人去寻找,果真找到了这位女子赵氏,只见她美若天仙,超凡脱俗,但是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赵氏的手始终都是紧握不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