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做了一件功盖千古的事,这才得到群臣支持

武则天做了一件功盖千古的事,这才得到群臣支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1/17 4:06:4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则天留诸史册丹青的,绝不仅是以女子之身终登帝位,君临天下二十年的传奇人生;而且她打击士族门阀,改进推广科举制,开平民政治的历史贡献,便是也将中国历史中永难磨灭。从此,科举官僚制帝国的中国,就和贵族执政的欧洲踏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武则天封皇后之后,便以其出众才干,被唐高宗李治确定为首席政治助手;其后更开启天皇天后、二圣临朝体制,从此成为史上权势最大、政治地位最显赫的皇后。

在那之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武皇后都是大唐帝国的实际首相,并在唐高宗重病不能视政期间为帝国摄政。也正是在她的辅政期内,夫妻二人共同秉政、默契配合,打击关陇门阀,强化君主集权。大唐国势鼎盛,唐军北征西讨,灭高句丽、百济、西突厥,拓地远及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建立了华夏王朝数千年史上的最大版图。

早年影视剧喜欢将李治塑造成对武后唯命是从的妻奴形象,当然荒谬已极;而认可唐高宗为睿智伟略兼备的一代明君,亦不等于就否认了武后在二圣临朝时期的政绩表现。似天后这等权势与威望,早不是君主可生杀予夺的后宫女子了。

公元664年时,李治一度对武后的权谋心生忌惮,可惜废后诏书墨迹未干,便很快回心转意,宰相上官仪用他一族性命做了牺牲品,以作为李治对武后的歉疚和补偿。

如果武后早在比自己还小四岁的李治之前去世,那么除了给李世民当过妃妾算一段不为当时大众所知的黑历史外,简直就是民间话本和市井百姓憧憬中,夫妻共掌江山的模范皇后了。之后武则天能代唐建周,之所以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和战乱,和在她辅政参政的这几十年里,大量收揽民心、招募亲信也关系巨大。

唐高宗去世后,武后正式成为帝国主宰,由太后而神皇,由神皇而皇帝,执政长达二十余年,从此得以毫无拘束和顾忌、全面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

(一)严厉打击门阀,解放奴婢部曲。借着唐周鼎革,武则天残酷打击政敌,株连甚广,又通过限制奴婢数量、保障奴婢人身、打击豪强地主,进而消灭关陇门阀和功臣集团的部曲佃客制。关陇门阀从宇文泰建立西魏起,持续百年执掌帝国中枢,如此根深蒂固的军政集团竟被她一举摧毁;同时也大量解放了劳动力,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三省六部制。武则天首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量选拔低品官员进入政事堂,使资历不足的低级官员,若得君主信用,亦能荣登宰相之位。通过以低品官员分宰相之势,相权因此大为削弱,皇权则极大加强。此举顺应了君主集权必然逐渐强化的历史大势,科举官僚兴起更加速了此进程。因此这一制度也为此后二百年的唐朝诸帝所沿袭。

(三)设置十道分巡制,加强中枢集权。武则天以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为全国为十道,派遣御史为巡按使,每年定期巡查地方,监察各地州县官员,时人谓之「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

同时这些巡按使在巡视过程中,还负有荐举本道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全国各道被荐举的人才入京时,武则天亲自接见,让他们一律试作某官,称为试官,为科举制的有效补充

(四)设置匦检制度,广泛听取民意。武则天下令,任何人都可以借此直接向君主上书,言朝政得失,言自身冤抑,献军机秘计,自荐求仕进。特别是东面“延恩”一口,允许举国官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向她举荐自己的才干,以此请求升官或仕官。

【一匦四口,其东曰‘延恩’,献赋颁、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

传统史家观点,仅仅将这一制度创举视为酷吏政治,不免失之偏颇。

(五)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武则天创立殿试,首开武举,推重进士科,大量增加科举入仕名额,帝国朝堂从唐初的功臣门阀为主,变迁为科举官僚可与之分庭抗礼,进而逐渐占绝对主流。武则天同时身体力行倡导诗赋文采,以此作为科举取士标准,因此帝国政坛文风大盛,奠定大唐盛世华章之基。

【天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天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通典·选举》

(六)不拘一格举拔人才。在高宗时期,武则天便召集寒门人才编撰千卷书籍,密令参决政事,分割相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也是她之后能顺利摄政的政治班底。如留下千古名言「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名相刘祎之,就是北门学士出身。称制登基后,她更大力重用寒门士子,以此收揽举国民心,获得广泛支持。武周时期不止任用了李昭德、娄师德、魏元忠、狄仁杰等名相执政,更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姚崇、宋璟、张说等杰出贤相。

【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七)努力促进农业生产。武则天亲自编撰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在各地大力兴修水利,令经济长足发展。在她作为辅政皇后、摄政太后和皇帝的半个世纪,帝国边疆与四夷战争不断,而人口户数增长近一倍。(永徽三年:三百八十五万户,神龙元年:六百一十五万户)

对大唐帝国绝大多数子民而言,除了数月即被平定的徐敬业扬州之乱、一年即平息的契丹入寇河北外,他们在武则天治下,几乎经历了整整一生的太平盛世。其文治之功,无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之誉。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变革和创举,整个帝国中枢皆得益良多,因此李唐复辟后非但不曾人亡政息,相反为唐朝历代皇帝沿袭,一直被继承了下去。

武周时期,帝国对外战争虽胜负参半,比不上唐太宗时期和唐高宗时期的称霸亚洲,无往不利的赫赫武功,但武则天能借力打力,迅速平定契丹叛乱;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任用郭元振使反间计令吐蕃内乱,除掉帝国头号大敌、吐蕃军神论钦陵;到她执政晚期已经扭转了边疆的不利局面,交给子孙的依旧是无争议的当世第一强国。

从整个历史的高度,武则天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于华夏民族最大的历史贡献与进步意义,便在于其摧毁关陇门阀,完善科举制,以铁血与尸骨铺路的锐意革新。

假设历史上没有武则天,唐帝国很可能将沿着关陇本位、门阀当政的“后隋朝”持续下去,中华第二帝国要从士族制彻底变为科举官僚制,只怕耗时更加漫长甚至遥遥无期。

曹操到李世民,四百年来无数明君英主面对的棘手难题,被一个无所畏惧的奇女子终结了。从袁绍司马懿起一直到长孙无忌为止,数百年士族天下和门阀政治,被她划上一道永久的终止符。

标签: 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称帝后写下一首诗,李白看后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白的狂,是名士疏狂;但武则天的狂,是女皇霸气。武则天的原名还有待考证,但她居然在称帝之后创造了一个“曌”字为自己取名,“曌”,就是日月当空的意思,由此看来,谁能比她更狂?世人都说,太聪明伶俐怕活不长,这规律在武则天这里好像不成立

  • 李元婴坏事做尽,为何做这一件好事就流芳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元婴,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元婴,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元婴不是李渊的嫡子,他的母亲是李渊后宫的一位宝林。宝林是妃嫔的名位,在唐朝的后宫中地位排在末流,可以说比宫女也高贵不了太多。李元婴并不受李渊的重视,因为出身低,他也从来没想过要去争夺什么皇位,只想做一个享乐的王爷。到底还是皇室宗亲,李世民

  • 揭秘:刘禅和孙皓谁更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是最终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自不可一世的曹操败退之后,孙、刘两家趁机发展,尤其是刘备,入主巴蜀之地建立蜀国。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将们都先后逝去,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自刘禅继位

  • 曹操害怕华佗开颅,华佗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尽管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虚构和加工的成分,但华佗被杀这件事,却是史书上都有所记载的。作为古代的医生,他远比同行要高明得多,特别是对于手术十分的精通。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刮骨疗毒了。虽然说在三国里面,没有哪个将军,比关羽更容易被箭射中,但由此侧面

  • 孝庄文皇后的评价为何这么高?孝庄文皇后为大清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孝庄文皇后

    在历史长河中,孝庄文皇后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你知道她为大清做出了什么贡献吗?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妃,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贵族家庭,其父塞桑,受封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她生了清世祖福临,在顺治时称太后,康熙时称太皇太后,活了75岁。她亲历清初三朝,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在调

  • 西陵之战的起源是什么?步阐为什么会因一张诏书发动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朝,步阐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陵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个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孙吴和西晋双方的对决,但是这场战争最精彩的地方和转折的地方却是孙吴的一个将军投降西晋之后的事情,当时都是计策层出不穷,完全就是一个战争变成舞台的表现,当时的吴军将军陆抗就是针对了当时投降的将军步阐了解吴军

  • 祖大寿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他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祖大寿,清朝

    还不知道:祖大寿投降清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誓死不降,这是很多人眼中,一名将领应有的骨气,就算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能向敌人投降,这样的人才会被称为是一代名将。但是明清时期却有一个例外,明朝大将祖大寿,他身为明朝将领,却先后多次投降了清朝,但即便如此却从

  • 轻徭薄赋的君王一定好吗?这个王朝因此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嘉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嘉靖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1548年,大明王朝的嘉靖皇帝登基已有二十七年,但此时的嘉靖皇帝并没有富有四海的满足感,反倒因为财政紧张而郁郁寡欢。东南沿海倭寇日渐猖獗,虽然双屿港一战明朝大获全胜,一举歼灭海盗数百人,但倭寇问题并未就此解决,反而激起了长达十几年血

  • 明世宗为什么要提升内阁权利?不怕控制不住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明世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内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有明一代,对于如何预防“内阁”势大的问题,明朝绝大多数统治者往往都会以“限制”为主,就好比“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诞生,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内阁”手中拿回“决策权”。但是在明世宗“朱厚熜”执政时期,却俨然是另外一番景象,非但没有限制

  • 历史上统一最快的开国皇帝是谁?后人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渊本是个出名的神射手,“雀屏中选”的典故,就是源自他一箭射中屏风上孔雀绘图的眼睛,才赢得了窦氏亲睐,与她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三娘这几个出类拔萃的儿女。他曾率十余骑从人和数千盗匪不期而遇,李渊临危不惧,连射七十余箭竟箭无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