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史上刘备为什么被称之为枭雄?刘备的辉煌史

三国史上刘备为什么被称之为枭雄?刘备的辉煌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87 更新时间:2024/1/23 1:47:08

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枭字具有盛气凌人的霸气,且兼有雄心壮志,还能屈能伸,这也是枭雄与英雄的区别,英雄体现的是大义凛然、不怕死、大无畏的精神。那么这个枭雄的枭字,在刘备身上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前段时间曾写过一篇《刘备托孤别有用心》,从中可以见到刘备的老谋深算,政治眼光之深远,考虑问题入骨三分。“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刘备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了。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有这句话在,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再说历史上哪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异姓人,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那也不会拱手相让。所以刘备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早已预谋,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其实刘备称之为枭雄,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证明的,他的一生都在英雄之路上拼搏、滚打着......。

刘备在不肯接受徐州过程中,也是经过跌宕起伏。最终不仅赢得了名声和徐州,而且更加得到了徐州人民的人心。因为当时徐州应该说是政治边缘,陶谦留下的徐州,刚刚经历过曹操的洗劫,很多人民被迫流离失所,隐居徐州本地的名士大多各寻其主,躲避徐州的灾难,接手安抚民心很难。当时周边狼子野心的诸如吕布袁术等宵小之辈仍然想偷袭徐州外,其他的势力袁绍等人则没有半点举动。更重要的是,徐州在刘备的治理下,并没有发生本地居民造反、叛乱的事情,其实心里早就稳操胜券。后来在众人劝说下接受徐州,自身自然会赢的美誉。他的心思缜密、思虑周全、技高一筹,不得不为我们佩服。

英雄也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时候,处于人生的低谷状态,此时这个枭字,在刘备身上也是完美体现,真可谓是能屈能伸。刘备在拒战袁术的时候,被吕布偷袭,把他老婆抓走了。刘备无奈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对刘备万分赏识、恩宠有加,并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并有煮酒论英雄一说。意思是要论天下的英雄,当属刘备和曹操,但刘备却另有心计,心里仍具存在着霸业的希望,怎么会尽心效力于曹操呢?虽然他做了曹操的左将军,但不久就和汉献帝攀上了世谱,因长献帝一辈从此被称作刘皇叔。随后便和董贵妃之父董承导演了衣带诏事件,欲与董承一起诛杀曹操。后又恐密谋败露,竟抛董贵妃于不顾,借口去下邳击袁绍只身逃跑,害得董贵妃和其父一干人等全被曹操诛杀。他自己却又投到了袁绍门下,从此以汉室的宗亲自居,打着“灭国贼,勤王事”的旗号,公然与曹操为敌,可见刘备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扑灭心中做霸主的希望,这一份执着的信念,一直在坚持着他,他是难以被制服的英雄,是一匹难以顺服的政治野马。

其实从刘备一生的成就来看,他未成气候之前,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最后以江陵为根据地,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并迅速占领了荆州一带得偿所愿。随后以诈力取得益州,武力攻占汉中,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其实是让所有人在那演大戏,看着一个个的人物在擂台上倒下去,自己在台下拍手叫好,暗中积蓄力量,图谋霸业。我想他的心态很重要,如果不是这样,他当时也只是逝去的英雄,而不是枭雄。这也是枭雄能够踏着英雄的尸体,走上帝王宝座的原因,而表面上却很祥和,能够微笑着算计别人,其实是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伪善。

刘备更在乎的是利益,在处理个人情感以及兄弟情谊上,无不以大局为重,这个利益与他的奋斗目标并存。桃园三结义的背后,体现的是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关张与众多夫人只是作为工具,用来拉拢英雄豪杰的。三请诸葛亮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之前没打过几次胜仗。实际上真实原因,是先有了徐庶的推荐和诸葛亮的拜访,让刘备知道了世上有一个不世出的奇才,才有了他几次三番死皮赖脸的茅庐之行。假若诸葛亮投到曹操麾下,相信三国的历史会改写,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可以说,刘备凡事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他还有意识时不时地给诸葛亮和关、张、赵制造些摩擦,他通过“协调”牢牢的把部卒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还有对马谡的看法,就能看出更多的猫腻,刘备能看准,而诸葛亮却看不准,这也正是刘备的长处,他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之中,感动并操纵着良将英雄,巧施计谋,蹒跚着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枭雄在刘备身上的定义就是:有野心且执着,伪善且能屈能伸,重利益且不择手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已经不重要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标签: 三国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唐明皇李隆基为何在一日之间废三位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隆基,皇帝

    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有异谋的罪名,被皇帝李隆基废斥为庶,监于宫中东城。事过不足半月,李隆基又将三个儿子赐死。这个有“异谋”的罪名,真是无法尽释,这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内,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惹恼皇帝父亲下了杀子的狠心呢?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当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要自拟圣旨招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宗宪,明朝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年),因为严党失势而下狱并且最终自缢而死,但他忠义的形象依然深入民间,故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消灭嘉靖年间两个最大的倭寇集团,胡宗宪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每次他都

  • 隋炀帝历史上被妖魔化 建设开拓之功被人忽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萧皇后,考古,

    日前,江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一场讲座中,介绍了隋炀帝墓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3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共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隋炀帝墓里埋藏着什么奇珍异宝?价值几何?如何评价隋炀帝其人?带着疑惑,记者采访了束家平。残存砖墓发现惊人2013年3月,考古人员

  • 董氏是一介贫妇因缘巧合成为国母最后被儿媳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董氏,刘苌,刘宏

    董氏,河间(今属河北)人,东汉末年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汉灵帝刘宏的生母。本来,董氏只是个普通贵妇,是没有机会进入权力中心的。不过永康元年,当时的汉桓帝驾崩,膝下无子,皇后窦妙被与大将军窦武为了控制大权,选了作为远房宗室,且还是儿童的刘宏为帝,这就是后来的汉灵帝。汉灵帝虽然继位,但为了控制他,窦太后对

  • 祝枝山擅长自我炒作:写诗炒政绩 写草书斥礼教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祝枝山,江南四大才子,草书,

    古代没有报纸、电台、电视台,不能在报纸上留字、在电台上留声、电视上留相,要流芳百世困难重重,炒作起来比现代人不知要艰难多少倍,但中国人自有炒作的办法。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齐名,并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授任兴宁知县。在兴宁任职6年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卓有政

  • 文人也需社会“富养” :欧阳修在洛阳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欧阳修,文人,北宋,

    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文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有那么几位“全能型”的人物,严肃起来可以为整个民族修撰史书,担当国家的政治决策;休闲下来可以去写流行歌词,琢磨一下

  • 揭秘:北汉皇帝刘继恩引来杀身之祸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汉,刘继恩,真相

    北汉少主刘继恩为北汉睿宗的养子,后继帝位,在位仅两个月便被人杀死。刘继恩继位前,因郭无为没有助其在刘承钧面前多讲好话,刘继恩犹是嫉恨郭无为,又因郭无为大权在握,影响朝政,因而刘继恩登基后,逐步将郭无为的权力架空。同年9月,刘继恩设宴大会群臣,宴罢,刘继恩在勤政阁中休息,供奉官侯霸荣领数十人将其刺杀,

  • 吴国灭亡后西施有何下落?西施生死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国,西施

    看似弱小的“越甲三千”之所以能吞掉相对强大的吴国,“美女间谍”西施功不可没!就在勾践卧薪尝胆、整日寻思报仇雪耻之时,文种和范蠡不失时机地向他献上一条美人计,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屡试不爽、能四两拨千斤的千古妙计。勾践派善相之人计然在国中到处寻访美女,计然在苎萝山下访得绝世美女西施、郑旦,然后命人教她们妆

  • 汉明帝为何要求取佛经?汉明帝自己相信佛教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明帝,汉朝,佛教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殿飞行,忽然 升到天空,往西去了。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有个博士傅毅说:“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傅毅所说的天

  • 汉光武帝刘秀早年有哪些经历?刘秀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光武帝,刘秀,汉朝

    刘秀属西汉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实记载。《东观汉记·帝纪一》说:“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刘秀既然是汉高祖、文帝、景帝之后,又是怎么与枣阳渊源至深呢?《后汉书》作了解释,“……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