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靠哪一句话消灭20万明军

揭秘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靠哪一句话消灭20万明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37 更新时间:2024/1/26 3:14:20

在古今战例上,一般大兵团作战,都喜欢“四面合围”或者“分进合击”的方式,然而,作为兵力较弱的一方,也会利用地形,机动作战,钻进敌人各部之间的空隙,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发生在明朝后期的萨尔浒之战,就是这方面的经典战例。

网络配图

在明朝万历后期,大明与后金已成明显敌对的双方,在辽东一带经展开战争,互有胜败。明朝方面觉得必须彻底解决后金这个麻烦,于是决定兴大兵,以数量上的优势击败后金。而后金方面呢,努尔哈赤也觉得必须击败明朝,尤其是歼灭其精锐兵团,以便在今后的交战中占上风,双方都在寻找一场决战。

公元1619年正月,决战机会来了,明朝方面集中47万兵力辽东发起进攻,由镐坐镇指挥,明朝方面真实的兵力,一直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过11万,有的说约20万,反正数量远多于后金。都是强有力的军队,但强有力的军队组合起来,未必是强有力的团队,因为战斗力不等于简单的加法或者组合,还得看各路军配合。明军当时从四个方面进军,从北面进军的是马林兵团,从西面进军的是杜松兵团;南面是刘綎兵团,西南面是如柏兵团。整个作战部署是“分进合击”的思维,看上去似乎稳妥而全面,然而,似乎没有考虑到战争条件的多样性和地理的复杂性。

而作为敌对的一方,后金的总指挥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说不管你明朝来多少人马,我都不会去一一应对,而是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你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其实,努尔哈赤说这话的时候,未必胜券在握,他作为较弱的一方,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迎敌,计谋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网络配图

明朝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各路人马之间的进军速度不协调,各有参差,这样一来,就给了后金钻空子的机会。出发一段时间,漏洞就出现了,西面杜松兵团已经突飞猛进,上了前线,南面刘綎却还迟滞在路上。努尔哈赤慌忙率军重点进攻杜松兵团,三月,两军在萨尔浒遭遇。明军与后金军队展开激战,从早至晚,前一阶段不分胜负,但一到黄昏,后金熟悉地形的优势显示出来了,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后金占领了河畔、山脚等战略要地,以密集的射击向明军发动摧毁性的进攻,明军外无援军,内受强攻,终于全线崩溃,死伤惨重,杜松战死。

在其他三路军队还在路上的情况下,明朝的西边人马已经被解决掉,不仅战斗力丧失,而且重重地动摇了明军军心。正在前进的北路军得到消息,不敢进攻,只好就地布防。但北路军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们当时配备了足够的火器火炮,如果驻守不动,倒还可以和后金战一个平局,而北路军总指挥马林对敌军人数估计不够,命令阵营移动,想发动进攻,但正当移动之际,各部之间前后不相应,稍有混乱,失去防御的阵营,后金军队从高地俯冲而下,发动突袭,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覆灭,只剩下马林少数几个逃跑。

网络配图

北路军被解决之后,明军人数上的优势丧失殆尽,接着便是刘綎军队和南路溃败,努尔哈赤大获全胜。萨尔浒之战是后明与后金战争逆转的关键,从此后金转入攻势。

竞争对手虽然强大,但如果将其分拆来看待,针对其虚弱的部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说不定就能取胜,当然,前提必须是快、准、狠

标签: 努尔哈赤

更多文章

  • 宋太祖为何故预言宋王朝“不出百年”有亡国之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

  • 乾隆皇帝五次下江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

    导读:乾隆皇帝和江南有一丝微妙的关系。乾隆在位期间,曾经五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朝中大臣都不赞同,但是乾隆依然执意前往。江南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引得乾隆念念不忘?乾隆爷不厌其烦五下江南,似乎并不全是为了领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疑似另有一番深意。江南素以物产丰饶、人文鼎盛着称于世。自魏晋以来,北方战

  • 乾隆皇帝评明朝末代皇帝:悲壮的死真的值得效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喜欢比自己年长的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

  • 被骂死的明朝:万历皇帝被言官们逼得“罢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万历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网络配图正因如此,明

  • 楚国大夫申公巫臣逃离楚国真的是因为夏姬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大夫申公巫臣

    当初楚庄王灭掉陈国,是以陈国内乱为名义,而且后世都认为是夏姬倾国倾城的容貌导致陈国的国君不理政事,最后导致了灭国。把灭国的罪名加在一个女人头上,也是实在看得起了夏姬了。灭掉陈国折后,楚庄王也看上了绝色的夏姬,但是申公巫臣却说,这次伐陈对外的说辞是讨伐诛君犯上的罪人,如果这个时候纳夏姬为妃的话,本来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靠唐高宗李治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登顶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但武则天的初夜却献给了李治的父亲李世民,而且那一夜她还哭得梨花带雨。武则天通过徐惠见到了皇上。利用男人身边的女人来接近男人,是最好的办法。如何让这第一次继续,才是重要的。第一次与男人亲密接触是小本买卖,须用心经营日后才有

  • 流传至今的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一直流传至今,它是指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同一个人,这成语在今天看来还是有很深的涵义。我们也知道这句成语讲的是西汉丞相萧何与大将军韩信的故事,但万事总有一个来源,那么这句成语它出自哪里呢?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将军,一生征战四方,屡建奇功。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项羽

  • 中国史上最特立独行的皇帝:大明正德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德皇帝

    有明以来,最任性,最喜欢表现自己,也最不顾皇帝尊严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数正德。武宗是孝宗和皇后张氏的嫡长子,像他这样既为嫡子又是长子的情况在封建礼法社会中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朱厚照的出生不论对于 国家社稷还是孝宗、张皇后都意义非凡。孝宗和张皇后的感情非常好 ,一直没有选嫔妃,这在明代皇帝中是绝无仅有

  • 历史上唯一侠客出身的平民皇帝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帝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网络配图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