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皇帝五次下江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乾隆皇帝五次下江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71 更新时间:2024/1/21 23:49:41

导读:乾隆皇帝江南有一丝微妙的关系。乾隆在位期间,曾经五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朝中大臣都不赞同,但是乾隆依然执意前往。江南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引得乾隆念念不忘?

乾隆爷不厌其烦五下江南,似乎并不全是为了领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疑似另有一番深意。江南素以物产丰饶、人鼎盛着称于世。自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仍,烟尘四起,江南却相对平静,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士纷纷携家南迁,寻觅一方能“躲避暴秦之桃源秘境”。

网络配图

时光飞逝,到了两之交,由于面对北方游牧帝国的不断南侵,朝廷以及北方世家大族屡次衣冠南渡,他们带来了大量鼎彝重器、珍贵典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命脉在锦绣江南一隅得以烟火传承而幸免灭绝。因此,江南的士风也一直甲于全国。

清军入关后,一路摧枯拉朽、所披靡,惟有在看似民风柔弱不武的江南遭受重创。以文人、书生为主的江南人士抱团顽强抗争,清军损失惨重,恼羞成怒,才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的屠城事件。乾隆不辞辛劳、屡次下江南就是为延续大清立国之初定下的政策,借机寻访并招揽人才,收抚地方豪强大族,消弭民间反清情绪,尽力营造满汉一体的民族团结氛围,也算用心良苦。

自南宋以来,“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传唱不绝如缕,河网密布、沃野千里的江浙一带自不必说,即便乾隆南巡必经的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几乎都是举重若轻的产粮重地。江南自古繁华,其地经济繁荣、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粮仓”,亦是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所在。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里,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国之安危。

网络配图

江南地处大江大河之畔,自古水患为害甚烈,每到雨季,洪水泛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洪水无情,淹没良田村镇,兹事体大,攸关社稷根基。因此,乾隆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省视河道,督促地方筑堤作偃、摒除水患,清查、吓阻地方官员截留防洪专款,革除盐政积弊,保证农业安全增收、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治国大道理,只能做不能说,乾隆只能将它默默藏于心中,从未向外人提及。对于乾隆心里盘算拨弄着的小九九,善于揣摩上意的和珅却了然于胸,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每当有大臣上书劝阻乾隆南巡,和珅总是力排众议,力挺皇上再下江南。乾隆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宠臣十分满意,于是将预备南下的诸般杂事全数交由和珅办理,每次都命他伴驾同游。

网络配图

江南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国家粮食供应的主要来源。同时江南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学者,所以乾隆对此尤为重视,这也就是他之所以频繁下江南的原因。只可惜这些原因不能说,只有和珅体谅他,这也是和珅受宠的原因吧。

标签: 乾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评明朝末代皇帝:悲壮的死真的值得效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喜欢比自己年长的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

  • 被骂死的明朝:万历皇帝被言官们逼得“罢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万历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网络配图正因如此,明

  • 楚国大夫申公巫臣逃离楚国真的是因为夏姬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大夫申公巫臣

    当初楚庄王灭掉陈国,是以陈国内乱为名义,而且后世都认为是夏姬倾国倾城的容貌导致陈国的国君不理政事,最后导致了灭国。把灭国的罪名加在一个女人头上,也是实在看得起了夏姬了。灭掉陈国折后,楚庄王也看上了绝色的夏姬,但是申公巫臣却说,这次伐陈对外的说辞是讨伐诛君犯上的罪人,如果这个时候纳夏姬为妃的话,本来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靠唐高宗李治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登顶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但武则天的初夜却献给了李治的父亲李世民,而且那一夜她还哭得梨花带雨。武则天通过徐惠见到了皇上。利用男人身边的女人来接近男人,是最好的办法。如何让这第一次继续,才是重要的。第一次与男人亲密接触是小本买卖,须用心经营日后才有

  • 流传至今的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一直流传至今,它是指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同一个人,这成语在今天看来还是有很深的涵义。我们也知道这句成语讲的是西汉丞相萧何与大将军韩信的故事,但万事总有一个来源,那么这句成语它出自哪里呢?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将军,一生征战四方,屡建奇功。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项羽

  • 中国史上最特立独行的皇帝:大明正德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德皇帝

    有明以来,最任性,最喜欢表现自己,也最不顾皇帝尊严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数正德。武宗是孝宗和皇后张氏的嫡长子,像他这样既为嫡子又是长子的情况在封建礼法社会中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朱厚照的出生不论对于 国家社稷还是孝宗、张皇后都意义非凡。孝宗和张皇后的感情非常好 ,一直没有选嫔妃,这在明代皇帝中是绝无仅有

  • 历史上唯一侠客出身的平民皇帝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帝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网络配图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林长

  • 武则天晚年遭遇的尴尬:武氏女皇还是李氏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

    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能从一个武媚娘,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终其一生,她都在跟这个男权社会作斗争,但是遗憾的是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武则天选继承人武则天和绝大多数皇帝一样,临死前都要安排好继承人的问题。武则天的尴尬就在于,她的儿子都姓李,侄子们虽然都姓武,但是侄子哪有自己的骨肉亲啊,所以一直纠结

  • 刘邦从痞子变成一国之君 治国能力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

    首先呢,要纠正一个概念,那就是不能以现代的行为去定义一个古人,现在的人看刘邦起事之前,那是无所事事,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整天瞎逛,吊儿郎当,现在看起来就是个问题青年或者是个二流子、小混混,但是在当时这是一种存在的身份,好听一点就是游侠,虽然刘邦没有出去,所以刘邦其实并不是我们现代概念里的地痞流氓。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