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因削藩而造反,登上帝位后他有没有继续削藩呢?

朱棣因削藩而造反,登上帝位后他有没有继续削藩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51 更新时间:2024/1/21 19:51:07

首先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流放的,死的,自焚的,朱棣就两个儿子,都拉进南京当人质,兵权也交出去了,还能怎么造反,但是朱允文不肯啊,“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不然我不好处置,阵前格杀是最好的。再者,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最后也只是祸国殃民,大谈周礼,朱棣靖难之后黄子澄之流为何不随建文帝而去,忍辱偷生,令人不齿。

其实朱棣自己并不想当反,因为自己当燕王,其实也是海外的皇帝,待遇也很好,只是当时削番被逼无奈,因为削番过程中有亲王自杀,朱棣也很忌惮,万一被削去兵权,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朱棣第三次南征,确实是直接绕过了盛庸防守的济南直接奔向南京方向,但朱棣的心思是诱出盛庸的军队,在半路打伏击,如果直接打南京,将被盛庸的军队追着打,再加上南京部队的抵抗,会收到两面夹击,形势危险。所以朱棣的军队半路打伏击,消灭盛庸手下大将平安的军队后才攻入南京的!

在陆权时代,南京是长江以南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尤其是明朝)。陆权时代,北方势力自北而下,一旦突破长江并且攻下东南门户南京,那么大势就定下来了,后面的仗基本就不用打了,会像喝稀粥一样顺畅,一顺到底直达两广,南京一下,南方即使有抵抗也左右不了大局了。按照史书记载,暗示胡滢找到了建文帝,在漠北行军中,胡滢连夜来报告,胡滢如果没找到不会急匆匆连夜禀报消息,他只可能带着找到建文帝的消息报告,否则你在逗朱棣玩呢?朱棣不要你脑袋?而且二人在大帐内密谈很久,虽然没人听见内容,但如果就说没找到也不需要,后人推测必定找到了。

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大力削藩,弄的天下各王人人自危,甚至逼死了藩王,失去人心。诸王盼望有人出头制止削藩,所以按兵不动。朱棣进南京后,眼看建文帝大势已去不如依附在新帝门下享受太平。朱棣又实行宽松政策,确保诸王地位并恢复了被废的藩王封号,所以没人反。再说想反也打不过他。只占领南京和北京就够了啊,北京是他的地盘,南京嘛,必经之路打不通,就绕过去干,最后反正是干赢了,成则王,我就是要当皇帝,谁不服?不服立马发兵干!谁敢造次!藩王基本都不行了,大臣们就更没说法了。况且,朱棣当皇帝,也确实创出了丰功伟绩。一部永乐大典做到了各种知识的总结,郑和下西洋让那时的明朝真正做到了四海朝服。对外方面打了蒙古不敢来犯。

可惜重八皇帝死前杀光了所有骄兵悍将,建文即位时已经没几个经历实战的名将了,本来就没办法和燕王对抗,加之又用了个李景龙这样滴猪队友,不败才怪!不管怎么说,事实证明,燕王继承大统后,政绩肯定是要大于建文。假如靖难失败,就没有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也没有了永乐大典,也许国都会一直在南京,也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城的繁华昌盛了,再也许明朝历史不会持续近300年。第一,建文帝在根基不牢,且几个叔叔辈没有任何反叛的情况下强行削藩,于情于理都没有有依据。第二,重用黄子澄等几个文人,一天到晚咋咋呼呼削藩,不考虑老百姓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过日子的需求。第三,朱棣本身能力很强,是从血海中一路走过来的,人家是凭本事吃饭,不是靠嫡长这样的身份。

太祖的机制就是让朱氏宗族在皇帝被权臣,宦官等架空时攻进京师,以确保皇位在朱氏手里,而建文帝现在就削藩,等于把以后宗族的力量给削弱了,也是在打太祖的脸,朱棣虽然就是想篡位,但他用这个“清君侧”的理由的确是符合太祖祖训的。如果当时真的是那两个大臣有不臣之心,朱棣的做法就是太祖防御机制的启动。只不过他才是谋反之人,用太祖的机制套路了建文帝,让建文在舆论上占不到便宜,被反杀了。攻下南京后,朱棣就给诸王,诸地方势力封官,发奖金。明朝朱元璋开始就限制地方政府的军权,诸王不反,地方政府也乐亨太平。因为建文帝削藩,得罪诸王,朱棣夺权暂时保住藩王的利益,因为诸王自然就心向朱棣。

标签: 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颜良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他只是徒有虚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良,三国

    颜良作为袁绍手下名将,被誉为“河北四庭柱”之首,能力方面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颜良却变成了关羽口中的“插标卖首”之徒,更是在此后交战中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那么颜良真的是徒有虚名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颜良死的其实都有些冤枉,不同之处在于,《三国志

  • 如果韩信脱离刘邦称王,能否与韩信、项羽三足鼎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信,汉朝

    楚汉争霸时期,当韩信攻占齐地之后,谋士蒯通曾劝说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项羽也曾派人劝说韩信自立,但韩信最终却没有采纳,而是只向刘邦求取了“齐王”之位。六年后,韩信被诱杀于长乐宫,被杀之前,韩信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那么,韩信如果当时听从蒯通之计,真的能够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吗?下

  • 和硕恪纯长公主是什么身份?又一个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硕恪纯长公主,清朝

    每当一提起和硕恪纯长公主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主,贵为皇室的金枝玉叶,本该拥有荣华富贵,风光靓丽的人生,可是,在皇权统治的时代,美丽光环的背后,掩藏的是政治联姻的悲剧。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便是政治婚姻下的一个可怜人。和硕纯长公主在十三岁时,为了

  • 朱元璋痛恨贪官,为什么总是杀不尽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当上皇帝之后,非常痛恨贪官,所以他不断杀贪官。按理说,官员们应该害怕才对,奇怪的是,贪官反而越来越多,朱元璋怎么杀也杀不完,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不是朱元璋杀不尽贪官,而是无论是谁都杀不尽贪官。这个世界只要有私有制存在,就会有贪官产生。但是

  •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存勖,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尊嫡母为太妃、生母为太后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帝制时代,女性的最高地位是皇后,随着她与皇帝关系的转变,又会升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在中国古代有多少女子为这些名位将美好和青春紧锁在深宫之中。在明朝两宫并尊制度正式形成前,当皇帝的嫡母(先帝皇后

  • 杨丽华为何会仇恨伽罗杨坚?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丽华,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丽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杨坚和独孤伽罗的爱情故事被广为流传下来,可是他们的子女却没有这么好的命运。特别是他们的大女儿杨丽华绝对算得上的一个非常悲惨的人物,他们的父母用她来保命用她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可见她的一生的充满了悲剧。本是一个出生

  • 朱常洛的妃嫔李选侍野心有多大?没有实力也只是一场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选侍,明朝

    宠妃,是帝制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深受皇帝的宠爱,在后宫甚至是朝廷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唐玄宗的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化皇帝的万贵妃被吴皇后责罚,皇帝直接废后......这些宠妃要么实际享受着皇后的待遇、无视或者轻视皇后,要么皇城里就没有皇后,她们无皇后之名而有皇后之实,可谓尊荣无比,可有些

  • 若将白起与李牧放置于一个战场上,到底会是谁输谁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白起,李牧

    白起戎马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不仅在秦国人尽皆知,六国将领也谈“起”色变,不敢与之交战。也就是这样,即使在名将迭出的战国,白起也是最耀眼的一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四人,被称为战国

  • 若将白起与韩信放置于一个战场上,到底又是谁输谁赢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白起,韩信

    白起戎马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不仅在秦国人尽皆知,六国将领也谈“起”色变,不敢与之交战。也就是这样,即使在名将迭出的战国,白起也是最耀眼的一位。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四人,被称为战国的四大名将。而白起与李牧都是战国时期的两位名将,李牧为赵国效

  • 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刘秀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秀,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秀存在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西汉末年出了一个豪杰,这个人叫做刘秀,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天下,也将汗室的寿命延长了200年。平时在统一天下之前,刘秀做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大事,他的天下是在战争中获得的,所有的土地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他几乎经历了所有重建整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