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唯一用“处女选拔法”选出的皇帝?

揭秘:历史上唯一用“处女选拔法”选出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17 更新时间:2024/1/2 16:30:13

导读:南宋的第一代皇帝赵构虽然后宫嫔妃如云,但是儿子却只有元懿太子一人,这元懿太子又偏偏短命,年近三岁就夭折了。这件事让赵构十分悲痛,最不幸的是宋高宗赵构自己又在南逃的途中受到惊吓,患上了不育的疑难病症,不可能再生子嗣,因此南宋的皇室出现了嗣位悬空,后继无人的局面。如何寻找宗室后人、确立储君,就成为了南宋王朝的当务之急

不过这话还要从南宋建炎二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说起。这一年,金国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驱军南下,扼守在淮阳的韩世忠军一触即溃,败走盐城,金兵长驱直入,一路杀到扬州附近的天长军。就在第二年的二月初三清晨,正在扬州驻跸的宋高宗与一名年轻貌美的嫔妃经过一夜凤颠鸾倒的折腾后,正在酣睡之中,内侍省押班康履把他推醒,向他报告紧急军情,说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这一紧急情况令赵构大吃一惊,睡意顿消,从床上一跃而起,来不及穿戴,只身着一身内衣就急急忙忙地向外出逃,跟随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当时赵构因为逃跑的过于狼狈,受到了惊吓,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赵构先逃到南京,后又跑到杭州,建都立国之后,寻找宗室、确立储君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赵构这一门属于太宗赵光义宗室后裔3千多人在靖康之变后被金国全部掠到北方去了,要选储君只能从宋太祖赵匡胤宗室后裔中挑选。赵构此时也感到天命如此,于是就说,太祖大公无私,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

当时太祖的后人有1600人之多,宋高宗经过千挑万拣,最后选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其中瘦的小孩叫做伯琮,也就是赵昚;胖的小孩叫做伯玖。是“去胖留瘦”,还是“去瘦留胖”,高宗经过反复思量,便决定留下胖的伯玖做太子。按说赵昚的皇帝梦也就到此结束了,可偏偏突然窜出来了一只狸猫,从他们的脚边跑过。赵昚站着没动,依然是目不斜视;而伯玖却飞起一脚向狸猫踢去,动作极其粗鲁。高宗当即生气地说,如此轻狂,如何担当社稷重任?于是决定“去胖留瘦”,赵昚便留了下来,由张婕妤在后宫抚养。而此时吴才人因无子嗣感到孤独寂寞,便把伯玖领去抚养。

赵昚天资聪明,博闻强记,文采过人,深得宋高宗钟爱。而伯玖长大之后也非庸人之辈,才能也很出众,被加封为恩平郡王,赵昚也被封为普安郡王,二人的才能不相上下,这又使赵构犹豫不决起来。其实让赵构下不了决心确立赵昚为太子的还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首先就是高宗还是抱有亲生子嗣的幻想。他除了寻医问药外,也乞求于神灵,为此举办了隆重的亲祀礼,由宰相秦桧出任亲祠使,赵构先“斋于内殿”。今存有一首臣僚的颂诗说,“则百斯男自可知”,“掖庭应已梦熊罴”。这种祭祀求神的活动自然毫无效果,久而久之,他才死了心。其次是秦桧的强烈反对。主要是赵昚比较厌恶秦桧的专权卖国,屈辱求和。而秦桧也顾忌赵昚的才华能力,双方互相厌恶,自然就产生了矛盾。正巧赵昚的生父此时病故,秦桧于是上奏要求赵昚守制三年,因为赵昚的皇太子身份并未确定,所以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秦桧是想借机免去他的皇储身份。但高宗显然不为秦桧所动。守孝期满,赵昚就继续回宫。后来,秦桧封锁自己病重的消息,赵昚秘密得知消息后,立即通知了赵构,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桧及其爪牙准备让秦桧儿子当宰相的企图。

第三是赵构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而喜欢另一个养育在宫中的伯琢。赵构自然也是摇摆不定,直到韦太后死后,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招,决定采用“处女选拔法”。于是为赵昚和伯玖两人各赐10名绝世美女,而且都是处女。说起来这招很是了得,赵昚和伯玖正值盛年,生龙活虎,很难控制自己的性欲。过了几天之后,赵构把20个美人召回,派人认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赐给伯玖的那10个都已不是处女,而赐给赵昚的那10个处女都未破身。于是,赵构最终确立了赵昚的皇太子地位。赵昚本来就不是好色之徒,宫闱生活也很值得称道,再加上他的老师史浩时常告诫他处处要谨慎从事,才能经得起重重考验。因此赵昚事事谨慎,处处小心,从而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伯玖。

绍兴三十年,赵构宣布立赵昚为皇子,封为建王。第三年赵构正式册立赵昚为皇太子,并下旨在紫宸殿行内禅之礼。赵构禅位后,赵昚便登基做了皇帝。就这样赵昚用10个处女之身换来了皇帝的宝座。后人对赵构的立储禅位之事曾经有所评价,说他一生所行败事很多,只有这件事却做得很是公允。时年36岁的赵昚即位后,是为孝宗。可以说他是南宋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先是为岳飞平反冤狱,又将秦桧当权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重新拜张浚为相,整顿吏治,颇有当年宋太祖的尚武之风。赵昚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败、人心不稳的局面,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标签: 历史处女皇帝

更多文章

  • 盘点后妃凄惨结局:史上惨遭帝王摧残的12位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皇帝,古代美女

    1、北齐武成帝皇后胡皇后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

  • 千古风流:揭秘一代名妓李师师无人能及的四角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妓,李师师,宋朝

    导读:李师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她虽然身处青楼妓院,但是她的身影却牵连着六种不同的历史文化领域。她不仅是宋徽宗赵佶这个北宋皇帝的包养二奶,而且也是北宋当朝官员、知名词人周邦彦的红颜知己,当然,她还是梁山泊的好汉浪子燕青的私密相好。因此,可以说在李师师的身边,既围绕着皇室文化,也围绕着宋词文

  • 阿拉法特的传奇:五大生存术打造中东不死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由战士

    阿拉法特是谁?阿拉法特或许是当今世界上最后一位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长期以来,他已经成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象征。阿拉法特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支持、崇拜他的人赞扬他是“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审时度势的和平伙伴”;反对、诋毁他的人则将他妖魔化为“冷酷无情的独裁者”、“巴勒斯坦的本·拉登”。自阿拉

  •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翦,秦朝,武将

    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创业史中,诸多名将“无以善终”的结局一直是常为人们所议论的话题。放眼历史,既有无上功勋,又得安享余年的开国功臣实在为数不多,秦国名将王翦便是这不多的例外之一。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陪在生性残暴的秦始皇身边!扫灭五国、功高望重的王翦,在秦始皇终成大业之后得以在险境中保全其身,他是

  • 运动战大师李牧:第一个把匈奴打的不敢南下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李牧,匈奴

    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史记中是作为赵国镇守北边的优秀将领开始介绍的。李牧(?―前229年),生年不详,据推算当生于赵武灵王后期。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强秦为主,曾两次大破秦军。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公元前309

  • 康熙与乾隆的江南美女情结:后宫蓄养苏杭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乾隆,清朝,江南美女

    导读:世人都说乾隆皇帝风流倜傥,数次游历江南“收获”美女无数。鲜为人知的是,乾隆的这个“嗜好”竟然是从他无限崇敬的“圣祖爷”康熙那儿继承过来的!康熙帝妃嫔中的苏杭美女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江南苏州、杭州美景甲天下。可能是因为那里山美、水美,所以人也美。自古以来,我国江南,特别是苏州、杭

  • 永远的大清太后慈禧: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慈禧,误国

    导读: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女性主政者之一,慈禧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在她当政的半个世纪,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之扰,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海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慈禧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与“祸国殃民”有关。面对风雨飘摇的没落王朝,慈禧作为一国之君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

  • 红颜祸水:夏姬如何被认定为史上最妖娆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姬,古代美女

    夏姬——最妖娆的女人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自幼就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

  • 名臣包拯为长嫂抚养之谜:实为其子为长嫂抚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包繶,包绶,

    宋代清官包拯由长嫂抚养长大的故事,在一些戏曲和民间不断流传。这不是历史事实,因为包拯是独子,然而包拯的次子确实由长嫂抚养长大,故事还相当感人。那么,包公的家庭情况到底有何秘密?其故事又是如何进行父子间演绎转换的呢?包拯字希仁,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祖籍庐州合肥(今属安徽)。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二

  • 温体仁受宠之谜:崇祯帝对结党官员有天生的恐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温体仁,崇祯帝,首辅,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对外患内乱,急于求治,一旦政事不如意,便常常迁怒于文武百官,重典之下,官员或遭诛杀或遭贬谪,据统计,崇祯一朝,遭诛杀的总督就有七人,巡抚十一人。明朝阁臣贵极人臣,很少有因罪被杀的,而崇祯时却连杀二人,其中一人被赐自尽后尸体吊了整整两天两夜,史书称“真从来未有之惨”。而官员替换更是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