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温体仁受宠之谜:崇祯帝对结党官员有天生的恐惧

温体仁受宠之谜:崇祯帝对结党官员有天生的恐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90 更新时间:2024/1/17 10:59:36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对外患内乱,急于求治,一旦政事不如意,便常常迁怒于文武百官,重典之下,官员或遭诛杀或遭贬谪,据统计,崇祯一朝,遭诛杀的总督就有七人,巡抚十一人。明朝阁臣贵极人臣,很少有因罪被杀的,而崇祯时却连杀二人,其中一人被赐自尽后尸体吊了整整两天两夜,史书称“真从来未有之惨”。而官员替换更是频繁,崇祯朝十七年间,兵部尚书换了十四人,刑部尚书换了十七人,内阁大学士用了五十人,其中先后担任首辅的就有十几人,在职时间人均不过一年左右,人员更换如走马灯一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却入阁八年,稳坐内阁首辅之位长达五年,这位在《明史》中被列入《奸臣传》的人物,死后崇祯帝还追谥为“文忠公”,视其为大忠臣。温体仁是怎样得到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如此宠信呢?

“崇祯皇帝遭瘟了”,这是当时京城里流传的政治民谣,这里的“瘟”指的便是温体仁,意为崇祯皇帝被温体仁蒙蔽了。温体仁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崇祯皇帝是如何“遭瘟”的呢?

温体仁,字长卿,湖州府乌程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升至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崇祯六年(1633年)升任首辅,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直至崇祯十年(1637年)才解职回乡。《明史·温体仁传》对其评价是:“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的确,温体仁的一路升迁,可以说是以人为梯,踩在别人身上爬上去的。

温体仁为人圆滑,城府深,老谋深算,善于窥测政治风向,万历年间步入仕途后,先后在神宗、光宗、熹宗数朝为官,尽管当时政坛斗争极为激烈,他却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崇祯皇帝即位后,大力铲除权宦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一时间连坐者不下百余人,大批官员遭到罢免,内阁更是几乎为之一空。崇祯元年(1628年),大学士刘鸿训罢免,为了补充内阁成员,崇祯下令由九卿会推阁臣的候选人。明代制度规定,内阁成员最高为六人,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选拔程序是,先由九卿提出一份候选人名单,称为会推。名单出来后再由皇帝确定进入内阁的人选,称为枚卜。温体仁满心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进入内阁,不料会推结果出来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进入这次会推的十一人名单。野心勃勃的温体仁对此结果自然心有不甘,不过他也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资历、名望,还难以打败会推名单中的对手,善于揣测皇帝旨意的温体仁很快就找到了打败对手的突破口。原来,当时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因为召对称旨,很受崇祯皇帝的欣赏,但廷臣认为周延儒声望尚轻,因此没有将他列入会推名单。温体仁估计崇祯皇帝对此肯定会心有疑虑。于是他找到周延儒,周延儒也正为此事心中愤愤不平,同病相怜的温、周二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否定会推名单,挤入内阁。

温体仁和周延儒先在朝臣中拉拢亲信,散布流言,还不惜重金收买宦官作为内应。安排停当后,温体仁选择了名单首位的钱谦益作为攻击的突破口,率先发难。他向崇祯皇帝上了“神奸结党”疏,不仅翻出陈年旧账,指责钱谦益在天二年(1622年)主试浙江省试时曾有“关节受贿”,同时还借题发挥,攻击这次会推有结党营私的嫌疑,给钱谦益扣上了结交党朋、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包藏祸心等罪名,认为不应该让他参与阁臣选举。崇祯皇帝本来就怀疑廷臣有朋党问题,这次他看中的周延儒没有进入会推名单,更是加大了他的怀疑,看到温体仁的奏折,崇祯皇帝感到自己的怀疑果然不错,于是下令第二天于文华殿召对阁部科道诸臣,让温体仁与钱谦益当堂辩论。

第二天,在文华殿上,经过精心准备的温体仁言辞咄咄、气势逼人地说道:“我的职责不是言官本来不应该说,此次会推不与,也应避嫌不语。但选举阁臣事关宗社安危,钱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我不忍见圣上遭受蒙蔽,孤立无援,因此不得不说。”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话频频点头。毫无思想准备的钱谦益在温体仁的攻击面前惊慌失措,显出一副理屈词穷的样子。对于温体仁以陈年旧账为由的突然发难,朝臣们都感到气愤不平,大学士钱龙锡、吏科给事中章允儒等人站出来为钱谦益申辩,并指出温体仁觊觎入阁,才如此刁难别人,实属居心不良。温体仁见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便向崇祯皇帝搬弄是非说,这些为钱谦益说话的人都是钱谦益的朋党。周延儒见状也站出来与温体仁一唱一和。本来就疑心的崇祯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将钱谦益罢官论罪,而为钱谦益说话的吏科结事中章允儒、给事中瞿式招、御史房可壮等人都被加上“钱谦益朋党”的罪名,各遭降职处分。

文华殿事件后不久,周延儒便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如愿进入内阁,不久又升任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温体仁因为揭发钱谦益朋党有功,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日益加深,加上有周延儒的鼎力相助,崇祯三年(1630年),温体仁亦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只可怜钱谦益此时还待罪家中。

进入内阁以后,温体仁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的目光又落在内阁首辅的宝座上,而当时的首辅便是将他引入内阁的周延儒。为了扳倒周,温体仁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先是让自己的同乡闵洪学当了吏部尚书,又将御史高捷、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永光等人收为心腹,再暗中支持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周延儒,最终使周延儒免职回乡。崇祯六年(1633年),温体仁终于坐上了首辅的宝座,而且当了整整五年首辅,成为崇祯朝入阁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受崇祯皇帝宠信的阁臣。

对于温体仁如何能长期获得崇祯皇帝的信任,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温体仁善于揣摩崇祯皇帝的心意,逢迎有术。《玉堂荟记》即称,温体仁之所以能在位时间最久,关键是他“主于逢迎”。年轻的崇祯皇帝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刚愎自用的人,只对合乎自己想法的意见感兴趣,而不愿听不同意见。大学士刘鸿训只不过在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说了一句“主上毕竟是冲主”,也就是说他年纪还轻,崇祯皇帝便深为衔恨,一心想将他置于死地,只是因为众大臣的力救,刘鸿训才保住了一条命,最终落得个充军边州的下场。既然崇祯皇帝喜欢大臣奉迎,便给了善于逢迎的温体仁以表现的机会。不过,逢迎也是要讲技巧的,不能让皇帝看出端倪,免得弄巧成拙,而温体仁正是个中高手。史载,有一次崇祯皇帝就军饷事宜向温体仁征询意见,温体仁很谦逊地回答:“我一直是以文章侍奉皇上,皇上不以为我愚笨,将我提升到内阁高位,其实我是愚笨无知的,只知道代皇上票拟谕旨时不能欺骗皇上,军饷之类的军国大事我全听皇上的圣明裁决。”崇祯皇帝听完以后,不仅不认为温体仁是有意虚伪,反而觉得温体仁为人“朴忠”,对他大加赞赏。

有人认为,温体仁能坐稳内阁首辅这么长时间,与他过人的办事能力是分不开的。平心而论,作为首辅,如果只有逢迎的本领,而不能为皇帝排忧解难,也是难以得到皇帝长期宠信的。温体仁的才干绝非庸庸碌碌之辈可比。《三垣笔记》称,温体仁精明干练,当时内阁代皇帝起草谕旨时,碰到刑名钱谷一类专业问题,因为头绪繁杂,其他内阁大学士都是一筹莫展,而温体仁只要看一眼便了然于胸,从无差错。温体仁所表现出来的有权有谋、足以统驭六部的才干想必崇祯皇帝是十分满意的。当然,温体仁的才干之所以在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中显得如此鹤立鸡群,也是他一手经营的结果,他专挑庸才进入内阁,目的之一是可以显示自己的才干,二则避免有人争夺首辅之位。当时京城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院,乌龟王八蔑片,总是遭瘟。”歌谣中的“乌龟王八蔑片”指的便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温体仁、王应熊、吴宗达。温体仁是乌程籍归安人,以乌、归与乌龟同音;王应熊是巴县人,取王、巴与王八同音;吴宗达身为阁臣,没有一点主见,因此被视为帮闲的蔑片。“总是遭瘟”则是表明温体仁在内阁一手遮天,王应熊、吴宗达都是温体仁的党羽。

也有人认为,温体仁当上首辅后,十分注意扶植亲信,党同伐异,用尽各种手段打击敢于与他抗衡的正直官员也是他能稳坐阁职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在温体仁任阁职期间,文震孟的罢官、郑鄤的被诛,都是温体仁一手促成的。而且温体仁铲除异己时十分注意不露痕迹,造成与自己无关的假象。正因为如此,多疑的崇祯皇帝今天怀疑这个大臣是朋党,明天怀疑那个大臣是朋党,却始终相信温体仁无党。这也是温体仁能够长时期获得崇祯皇帝宠信的原因,而温体仁最终下台,也正是因为崇祯皇帝突然发现“体仁有党”。

温体仁最终露出马脚与钱谦益有关,他进入内阁是靠了攻击钱谦益,而最后被逐出内阁也是因为攻击钱谦益,这恐怕是温体仁没有想到的。

早在崇祯二年(1629年)会推阁臣时,温体仁与周延儒联手,将钱谦益赶回常熟老家,“夺官闲住”,然而,尽管钱谦益已经在家闲住了七八年,温体仁却仍然不肯放过他,企图置他于死地。原来,当年会推风波后不久,就有朝中大臣相继上疏参劾温体仁。先是御史毛九华揭发温体仁居家时倚势压人,强买商人木材,此事败露后,又贿赂阉党崔呈秀为其解脱罪责,得以免究。杭州魏忠贤祠堂落成,温体仁大献媚诗,为魏忠贤歌功颂德。御史任赞化随即也上疏告发温体仁娶娼为妾伤风败俗,收受贿赂腐化无德,夺人家产伤天害理。见势不妙的温体仁利用崇祯皇帝厌恶朝臣结党的心理,告发毛九华、任赞化都是钱谦益的死党,才侥幸逃过一劫。温体仁认定,钱谦益是这次事件的幕后主使,因此一直对他怀恨在心。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派陈履谦收买了常熟县衙的师爷张汉儒,让张汉儒出面诬告钱谦益侵占地方钱粮、出卖生员名额、通番走私等五十八条罪状,温体仁随即拟旨,将钱谦益逮捕入狱。

钱谦益入狱后,心知是温体仁想置自己于死地,便托人向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求助。钱谦益曾经为前任司礼监太监王安写过碑文,而曹化淳又是王安的门下,两人有些私交。钱谦益入狱后,巡抚张国维、路振飞曾上疏为钱谦益鸣冤,曹化淳也知道钱谦益这次是冤枉的,便答应帮忙营救。温体仁得知曹化淳插手此事,不想让曹坏了他的好事,就一面让陈履谦编造了钱谦益“款曹击温”的匿名揭帖,四处散发,一面让王藩出面诬陷钱谦益出银四万两求助于曹化淳,温体仁自己则向崇祯密奏,要求办曹化淳的罪。不料这次弄巧成拙,崇祯皇帝将温体仁的密奏给曹化淳看了,被激怒的曹化淳当即要求彻查此案。得到崇预皇帝同意后,曹化淳与东厂太监王之心、锦衣卫掌印指挥吴孟明一起突击审讯陈履谦,陈履谦便将收买张汉儒、王藩,捏造“款曹击温”匿名揭帖等事—一招供,并指认温体仁是幕后指使。看到这一审讯结果,崇祯皇帝如梦初醒,惊呼“体仁有党!”下令将张汉儒等立枷死。

此时,适逢抚宁侯朱国弼弹劾温体仁,温体仁像平常有人弹劾他时一样,“引疾乞休”,心想崇祯皇帝必然会下旨慰留他。不料崇祯皇帝已经决定罢斥温体仁,便在他“引疾乞休”的奏疏上批了“放他去!”三个大字。据说温体仁正在吃饭,听说崇祯皇帝在自己奏疏上批了“放他去”,大惊失色,手中的筷子也掉在地上。一年后,温体仁病死在家中。

标签: 温体仁崇祯帝首辅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起兵原因解析:七大恨更多的是找的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努尔哈赤,起兵,七大恨,

    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杰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父祖都曾在明朝担任官职,他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之初的最高理想,大概就是与大明朝分据东西吧。他为什么要起兵反明呢?155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明建州左卫一个女真奴隶主的家庭里,其祖父觉昌安、其父塔克世,都曾在明朝

  • 三国名将张辽:八百破十万 成就古今战史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名将,张辽

    说张辽,就离不开说他的“八百破十万”。有读者诧异,八百破十万?那不是岳飞干的吗?刘兰芳的评书就这么说的。岳飞是不是领八百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我不清楚,我只从《三国志》里看到——张辽带八百人破了孙权的十万人。大家知道,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是留张辽和乐进、李典镇守合肥吗?这一战就发生在合肥。当时曹操在西

  • 揭秘张辽身世之谜:魏国猛将张辽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辽,三国名将,逍遥津之战

    张辽是吕布之后,最负盛名的魏国猛将之一,在逍遥津,以7000人众击败东吴十万大军,而更为奇特的,张辽的原名并不姓张,因为难得的一次军事行动,大败而归,从此隐姓埋名,几百年后,一代将星张辽出世。张辽的身世之谜张辽,字文远,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很著名的一位猛将,其实倒退五百年,张辽并不是老张家的人,他的

  • 揭秘朱元璋最小女儿宝庆公主:所嫁驸马竟是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宝庆公主,明朝公主

    “宝庆大长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小的一个女儿,叫宝庆公主,而“大长”,则是公主的孙辈做了皇帝后给公主的封号。受尽呵护一生尊贵尽管贵为金枝玉叶,但毕竟是封建社会所不重视的女流,所以在整部明史中,对宝庆公主的记述内容很简单。但实际上,宝庆公主的一生虽然平淡但也十分特别:在幼年时,宝庆公主就曾因为自己的可

  • 大明开国勋戚梅思祖与梅殷的异路人生:一忠一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梅思祖,梅殷,明朝

    天下第一扫把星梅思祖说起明初的勋戚功臣,两手攥的,唯有一把伤心泪。今儿俺给看官讲一讲大明开国功臣梅氏叔侄忠奸异路的“别样”人生。这位叔叔,名叫梅思祖,功封汝南侯;侄儿梅殷,官授驸马都尉,他是朱元璋的二女婿。首先当说明,“勋”指封有爵位的功臣,“戚”指皇帝太太或女儿家的亲戚,也就是皇亲。皇亲而兼有爵,

  • 解读李鸿章:身高一米八三为满清外交形象加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鸿章,外交,

    濮兰德记载了74岁李鸿章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被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洋人说到大清国总绕不开李鸿章。1896年,李鸿章欧美八国行,《纽约时报》日夜跟踪,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最具有女人缘的古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布,名将,貂蝉,

    熟读三国的人不难发现,吕布每次出战、转移,都要细细的安排好家眷。军队可以不要,妻妾不能丢下。不管在外面打赢打输,家总是要的,回到家里吕布决不会虐待妻妾。即使打进别人的巢,他也不轻易伤害别人的家眷(如刘备)。这种思想在吕布身上十分突出。因为盖世无双的温候吕布坚信:战争是男人之间的战争,不要把妇女同志扯

  • 揭秘:三国历史上曹操时代曹魏第一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名将

    曹操身边谋臣如云,良将如林,文有荀彧、郭嘉、贾诩之辈,武有许褚、典韦、夏侯兄弟等。曹仁似乎并没有多少战绩。其实,曹仁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是统帅之才,绝对算得上曹操时代第一名将。眼光谋略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

  •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胡宗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

  • 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女人竟是慈禧 曾向全世界宣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义和团,八国联军

    1900年,面对西方列强拥立光绪帝的传闻,慈禧太后大怒。当时,慈禧认为民气可用,洋人虽然厉害,但是义和团有百万之众,胜负未可定;再次慈禧深知,若不满足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定然变为“反清灭洋”。所以,面对各国的压力,慈禧太后毅然向八国宣战。5月28日(清光绪26年),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