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满清灭亡后为什么没直接杀了溥仪?

揭秘:满清灭亡后为什么没直接杀了溥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3 18:40:15

但凡皇帝,大都是威风凛凛,掌握着别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但是,溥仪却成为了最大的一个异数。历史上的皇帝,就算是权臣扶植的傀儡,大多数也都曾挣扎、抗争过。唯独溥仪,幼年继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最终退位,成为皇帝这个特殊职业的“终结者”。

事实上,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虽然已经失去民心,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所以,溥仪的退位虽说是迫不得已,可也算是众望所归。被欺压已久的中国人的确忍受不了皇帝的不作为,朝政的腐朽和昏聩。

然而,溥仪的退位还是有着值得探究的地方。

网络配图

事实上,溥仪身为大清的最后一任帝,他的逊位固然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妥协,可是,清皇室还是得到了不少优厚条件的,如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其中最令人费解的便是,溥仪虽然退位让贤,可是他依旧保持着皇帝的尊贵身份。这也就是说,中国虽然从此没有皇帝这个职业,成为了一个新的共和的国家。但是溥仪本人依旧享有皇帝的尊号!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其实,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所定。

溥仪退位以后,按照协议,他每年还是能够得到不少的银子。如果真的落实的话,日子过得应该还是不错的。但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所谓的赡养费用,最终并没有落实,而且,溥仪本人的命运更是颠沛流离,可谓命途多舛。

溥仪虽然退位,可还是有些革命党人视他为眼中钉。强硬的革命党认为,留溥仪一条命,无疑是在列国昭示革命党人的软弱,于是,这些人处心积虑想要整死溥仪。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袁世凯掌握实权后为什么不杀掉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当初,南北达成共识:袁世凯赞成共和、逼迫清帝退位,南京临时参议员则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但必须到南京就职。不过,之后,袁世凯以北方动乱未平,拒绝南下,所以,不杀清帝,袁世凯就有理由不南下就职大总统。

其次,不杀清帝,袁世凯控制的北方暂时“安静”。要知道,当时的大清是亡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必定会激起满族人的仇恨甚至是暴动。

最后,一旦予以皇室厚待,不但体现袁世凯宅心仁厚的假象,会让人们感觉他还不错,能安抚民心,政治的最大智慧在于各方的妥协,如果一方大获全胜,这样的政治交易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但是,溥仪还是非担心,毕竟,袁世凯不杀他不代表别人也不会动杀皇帝的心思,所以,溥仪对自己的安保还是相当重视的。

网络配图

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是,还是居住在紫禁城中,要知道,紫禁城宫禁森严,殿宇万千,历来安保问题就很令人头疼。在皇帝还有的时候,尚且需要调配大量侍卫和士兵保护,值此之时,皇帝失去了权力,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来保护他。

深宫大院之中,革命党人依旧不愿放过溥仪。溥仪自己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此时大势已去,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的保住自己的性命,除此之外,别无他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溥仪经常和侍卫的统领谈话,叮嘱他要仔细检查宫禁。但事实上,清廷大势已去,所谓的统领也就是个现代意义上的“保安队长”,他的权力早都缩水了。

溥仪黑着脸听完统领禀告的实情之后,心里也是一凉,但毕竟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溥仪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当时检查出入紫禁城的设备还非常原始,基本都是用手去摸的。但是,溥仪早已经不是皇帝,面对革命党中的大佬,宫门的侍卫总是不敢冒犯去搜身的,甚至,就连那些大佬的护卫,他们也都不敢搜查。

但溥仪又害怕有人对自己不利,当时的枪械虽然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杀伤力较兵器还是要出色太多。为了达到搜查枪械的目的,溥仪想了一个歪点子,他告诉侍卫统领,让他去买磁铁。这种“磁铁”名叫“阴阳磁葫芦”,外国商店里有很多,通常是两块磁铁,阴阳两极紧紧吸在一起的。为了办成这件事,溥仪整整花了三千两银子(其实采买东西只用了一千两),剩下的钱全部被贪污了。

网络配图

其实溥仪的私房钱也不多,这三千两银子都是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可谓是下了血本了。当时他的财政非常紧缺,甚至不得不把服侍的太监们全部遣出宫。

办成之后,溥仪满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度非常轻松自得。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要知道所谓的“阴阳磁葫芦”不过是两块大磁铁而已,收效甚微,而且,过了半年之后,磁力渐渐损耗,全部都失效了。而溥仪也没有钱采买新的,侍卫统领更是不敢将自己私下克扣银子的事情泄露出去。于是,宫门的安保只好又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只不过为了做样子,侍卫们还不得不在脖子上套上两个死沉死沉的大葫芦。

事实上,当时的革命党对溥仪固然有意见,可是,他们大都不会真的对溥仪下黑手。他做的这些事情其实大都是在给自己找心里安慰,人家真的要杀他,就是一百个磁葫芦也挡不住。因此,这些所作所为,只能作为后人当做茶饭后的谈资了。

标签: 溥仪

更多文章

  • 这个秦朝将军比战神白起还牛 一人灭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翦

    秦始皇横扫六合的前夕,秦国涌现出了不少威镇寰宇的将军,例如白起,李信,蒙恬,章邯等等。正是在这些人的君臣合力之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终于得以出现。说起这些将军的功劳,白起的名声几乎压倒性的盖过了其他所有人。网络配图其实在真正的历史学家看来,至少王翦的功绩不会少于白起。试想,统一六国的过程

  • 名将戚继光为何送美女给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我们中华儿女的景仰和爱戴,他像自己在诗中所写的一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持戈马上行”,为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了卓越贡献。但当年为了博得权臣张居正的欢心,他曾将数名美女作为礼物送给这位以性能力强著称的好色宰相,虽然此举可能是为了让戚家军在抗倭前线自由驰骋

  • 康熙一心要保这个家族 为何雍正上台后就被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贾府的荣华,贾府的富贵,贾府的落败,就像是一场梦一样,转眼都成空。很多人都说,《红楼梦》贾府的背景,是曹雪芹家族的写照,那么曹家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曹家原是多尔衮王府的奴才,顺治八年,多尔衮被顺治认定犯了大罪,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

  • 大唐最强演技派: 李隆基惨被三百斤大胖子迷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在武则天遗留的政坛乱局中,延续繁华并开创了“开元盛世”,堪称一代明主,但晚期也一手造成了“天宝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但直到安禄山起兵,玄宗一直掌握着朝廷大权,为什么因政变登位,堪称果敢雄才的李隆基没能阻止这场波及全国的大乱呢?这里不得不提,大唐最佳男演员——安禄山。▲第一:朝中残酷党

  •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董卓的部下李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卓

    董卓死后,王允大权独揽,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执掌朝政,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王允、董卓其实面临的形势非常好,诛杀董卓深得民心。吕布在朝堂上刺死董卓,卫士们站立不动,随后高呼万岁,长安百姓载歌载舞,城内百姓卖掉衣服珠宝,买酒肉庆贺,长安城成了欢乐的海洋。但是随后,董卓的旧将

  • 此人自称是秦始皇后裔能调动皇家金库?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导语:秦始皇去世后,其三十三个孩子之中除了较为人所知的胡亥还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外,其他的孩子似乎鲜有听闻。然而,直至今日,社会上也还有不少人自称为秦始皇的后代,还说得十分有板有眼。我们不妨一道来看看这些自称是秦始皇后裔的人,究竟与秦始皇有着怎样的渊源。网络配图 最叫人感到奇葩和气愤的当属这位富姓先生

  • 成吉思汗究竟有多厉害?直系后裔遍布全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无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用兵作战方面,成吉思汗有独到的眼光。他戎马一生,打下了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蒙古帝国版图,并且创下了世界上很多第一。比如,成吉思汗是“千年以来世界最富有的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等等。网络配图后来,美国学者塔夫里阿塔斯对成吉思汗时期建立的蒙古版图给予了很高

  • 为何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这样一群人,如果勤奋工作,就会让帝国越来越强盛,创造一个又一个盛世。可是,历史证明,如果皇帝玩忽职守,也会失去所有。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贫下中农,一路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创了大明王朝,终于咸鱼翻身。按说,应该好好享受一番吧,可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

  • 关于情商:寇准不给宋太宗面子后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太宗

    据《宋史》记载,生于陕西渭南的寇准堪称神童。这也许与遗传基因有关,因为他不但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爹还中过后晋的进士甲科,因为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而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好种子发出好苗子,寇准这棵苗子从小就非同一般,高智商加好学加勤奋,把同龄人甩了无数条街,十四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尤其擅长七绝,

  • 成吉思汗死前讲了个什么故事吓得儿子脊背发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深沉而又有大略,用兵如神。他将松散的蒙古人,整队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铁骑。其才能也绝不是单单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智勇双全,用其无人能及的胆识和眼界制定着挫敌之术,占领的亚洲大量的领土。不过,成吉思汗死的确实有点窝囊,先是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掉半条命,接着又被西夏公主咬掉了命根子,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