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朝开国功臣冯胜为何会被朱元璋毒死?

揭秘明朝开国功臣冯胜为何会被朱元璋毒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26 更新时间:2024/1/24 23:14:50

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功臣宿将,冯胜也在劫难逃。那么朱元璋为何也不放过他呢?

传说,冯胜出生时满屋黑气很多天没有散去。他还有个哥哥叫冯国用。他们两兄弟出身于地主家庭,家中也有几百亩良田。两人都喜欢读书,同样精通兵法,哥哥深沉稳重、有计谋,弟弟则彪悍勇猛、多智略。兄弟两个在当地也很有名气。

网络配图

元末大乱,于是冯国用和冯胜兄弟两人带着队伍投奔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在军中,冯氏兄弟始终跟随在朱元璋的左右,策划军国大计,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亲信。

一次,朱元璋为了收服降兵的心,让五百名降兵做自己的亲兵,宿在大帐周围,而把平时所用的卫士全都换掉,只留冯国用一个人在床旁服侍,可见朱元璋对这兄弟两个的信任。但是不幸的是,冯国用死在军中,朱元璋亲自祭奠痛哭,后来还追封他为郢国公。

从这之后,冯胜接任了冯国用的职位,替朱元璋统领亲军,出生入死。起初,冯胜始终跟在朱元璋身边,经常为朱元璋谋划战事,机智勇敢,和哥哥一样,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后来,冯胜又被派去辅助大将军徐达,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冯胜因为深受太祖信任,在担任军事将领的同时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当时,虽然江南、中原等地已经并入明王朝的版图,但周边地区还没有归附,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冯胜几次跟随大将军徐达渡过黄河,平定山西、陕西地区,每战必胜,朱元璋为此十分喜悦。于是,朱元璋按照他的功劳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同参军国事,又封宋国公,年禄三千石。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

之后,冯胜又奉命带领二十万大军去征讨元将纳哈出。他精心筹划,谨慎运兵,并亲自观察地形,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分析,节节胜利,到最后更是兵不血刃地降服了纳哈出,并把二十万降军带人关内。

网络配图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又异常高兴,于是马上派出使者迎接慰问冯胜。但是冯胜的这次大胜利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妒忌和猜疑,一些谣言不时传出,有的说冯胜藏匿了战争中俘获的许多好马,有的说他乘机骗取了很多财宝,又有人说他强娶蒙古王子的女儿。这样一来二去,本来猜疑心很重的朱元璋也相信了这些谣言,他不但没有奖赏冯胜的大功,反而下令收回冯胜的大将军印,让他到凤阳去居住。冯胜立了大功却落得个这样的结果,还时刻受到监视,再也没有带兵打仗,每日为此非常地愤懑。

朱元璋基本稳定了全国的局势,南方的割据势力和北元的残余力量都先后平息下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再也没有一支外部力量能和明王朝相抗衡了。于是,闲下来的朱元璋一直对外的目光转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和他出生入死的大将们,总是猜疑他们有一天会夺他的皇帝宝座。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有着这么大的疑心呢?

原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中不免会有一两个武将叛变,朱元璋因此更是小心翼翼,对诸将更加不放心了。他不断编一些劝人做忠臣孝子的书籍,要求人们对自己忠诚,花费了许多心思。但是最终,这个强权皇帝还是觉得说教远不如斩尽杀绝的效果好,只有杀光了那些威胁他地位的人,他才能把皇的位子坐稳。从这时起,朱元璋就把诛杀功臣当成最急待解决的事情了。

而恰巧,这时的官僚集团也形成了各种小集团,有文武之间的矛盾,也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矛盾,官员们互相攻击倾轧,排斥异己,这正好为朱元璋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和机会,利用官员之间的矛盾,个个击破。宰相胡惟庸死了,开国功臣李善长死了,朱元璋又怎能允许冯胜独活呢?

网络配图

一天,朱元璋把冯胜召进宫里,摆了酒席与他对饮。他一边饮酒还一边安慰冯胜说:“我知道现在外面有些人一直在说你的坏话。你径自放心好了,我是信任你的,绝不会相信那些流言。”冯胜听了不禁感激涕零,直称赞皇帝的圣明,也放下心来和朱元璋开怀畅饮。饮至正欢,君臣二人好像回到了许多年前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日子,当日冯胜久久抑郁的心情也得到了很大的舒缓。

然而,冯胜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从宫中回到家后,还为皇帝的厚待而满心欢喜,不想当夜就七窍流血,暴病而死。这一代功臣,没有如愿地死在沙场之上,反而死在了他始终尊敬信任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毒酒之下。他死了以后,朱元璋不准他的儿子承袭他的官职,也不得录用为官,冯家这功勋之家很快就在太祖的有意压制下衰落下去了。为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最后竟然落得这般下场,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现在的人听了都不禁为之惋惜、叹息。

标签: 冯胜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祖训为何把日本列为永不攻打之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

    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

  • 揭开大清朝嘉庆皇帝当年圆明园遇刺案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

    红潮导语:嘉庆皇帝并不想牵连太多的人,于是草草结案,将陈德凌迟处死,甚至将其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也处死。公元19世纪初发生的嘉庆皇帝遇刺案,虽然嘉庆无恙,刺客伏法,但是凶手的真实身份和作案动机,一直是个谜。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起驾从圆明园回紫禁城,坐轿子过了神武门,正往顺贞门赶时,忽

  • 一个穷孩子的发家史: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

    雷履泰是清朝著名的票号商人,他最初只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最后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票号商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非常具有传奇性,到现在,有很多历史学者在研究雷履泰这个人,也有很多经济学者也在研究雷履泰这个人。雷履泰最早是在一家染布作坊内当伙计,他在做伙计的时候勤勤恳恳,很得掌柜

  • 雷履泰与毛鸿翙在票号上竞争了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雷履泰与毛鸿翙在票号上竞争了多长时间?

    雷履泰与毛鸿翙都是票号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二人在票号的发展上,最早曾经是老朋友,最后却成为了敌人。这其中,二人有着很多的恩怨纠葛。雷履泰与毛鸿翙都是山西人,在清朝时,山西的晋商在全国很有名气,二人都是在给晋商打工的。像在清朝时候,随着商业的发展,钱财的运输越来越不方便,中间很容易遭到盗贼的抢劫,因此

  • 汉文帝和宠妃不爱听到的两个字 听到就心惊胆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文帝

    说到历史上那些没生过孩子,却一直非常得宠的女人,是绝对少不了汉文帝的慎夫人的。慎夫人,邯郸人,她的家世出生年月,史书上可没写清楚。不过,这不影响汉文帝对她的宠爱。慎夫人长得很美,这是自然,哪个得宠的妃子是丑八怪啊。真正丑又得势的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那是例外,因为晋惠帝是小白,另当别论。美人不外乎皮肤好,

  • 揭秘三国:周瑜赤壁之战后居想割据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瑜

    在赤壁之后,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在江东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孙权之上的势头。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示:我曹某人对赤壁退兵并不感到羞耻!曹操写这封信用心大大的坏,一是告诉孙权,现在天下人都把赤壁之

  • 岳家军中的猛将牛皋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家军中的猛将牛皋最后是怎么死的

    牛皋怎么读?牛,读音是niu,二声,皋,读音是gao,一声。牛皋这个名字中的“牛”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读音,而“皋”这个字我们平时并不常见,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如果知道了“皋”的读音,很多人可能会恍然大悟,因为《岳飞传》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牛皋这个人在《岳飞传》中也实在

  •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的

    穆罕默德二世很早就登上王位,是在他的父亲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在那个阶段,还年轻的他就遭遇了周边国家的攻打以及身边人的背叛,这对于年轻的他来讲是一种打击,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他登上王位后十分注重军事整修的原因。后来他的父亲回来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土地跟着老师学习了众

  • 以才德出名的湖阳公主被何人所伤最后皈依道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湖阳公主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公主,有的以才德出名,如文成公主、太平公主;有的以无道出名,如馆陶公主、湖阳公主。在上述提到的公主里,可能最不具有知名度的便是湖阳公主,有人甚至会疑惑到湖阳公主是谁,她是哪个朝代的公主?通过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知湖阳公主是谁。通过认识湖阳公主是谁,继而去追溯她的一生经历。湖阳

  • 三国李严本事干练深受器重却差点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李严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成了刘备的将军,为成都的平定立下了功劳。李严还随诸葛亮、伊籍、法正和刘巴一同编订了蜀中的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