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太祖朱元璋祖训为何把日本列为永不攻打之国

明太祖朱元璋祖训为何把日本列为永不攻打之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1/18 22:22:11

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列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一切得从倭寇说起。

“倭寇”是明朝的关键词之一,“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尽管在后期有诸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一力抗击,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17世纪,连续三次发布锁国令的时候,“倭寇”才真正意义上在我国东南沿海绝迹,“倭患”也才真正解决。

网络配图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洪武二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信中称“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害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廷;不臣,则备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

如为寇贼,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至其国,缚其王。”

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大怒,斩杀明使五人,其他的悉数扣留,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赵秩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旋和唇枪舌剑后,终于软化了怀良亲王的立场。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朱元璋十分高兴,在皇宫设宴款待日本来使,并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考虑到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朱元璋还派了八个和尚护送祖来回国。但是朱元璋对当时的日本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他高估了怀良亲王的影响力,怀良亲王只是一个亲王而不是国王,他的意志并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国的意志,那么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是怎么想的呢?说来还真是凑巧,这位仁兄的想法正好与怀良亲王相反,他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

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网络配图

后来日本国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朝贡,但因为这些多是地方实力派官员贪图大明朝的赏赐而搞的私人活动,没有正规的表文和印信,所以朱元璋都不怎么搭理。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来贡,情况同前几次一样也是没有表文,但带了一封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书,文章写得极其嚣张,朱元璋看后很不开心,便拒绝了日本的朝贡。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来贡,朱元璋又一次推却,并让礼部写了一封信责备日本国王和他们的那个征夷将军:“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毁邻邦,纵民为盗。上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日本不甘示弱,也回了一封极其强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

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网络配图

朱元璋看了这封表文大怒,史载“帝得表愠甚”,但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忍住了这一口恶气。虽然如虎将李文忠者也曾建议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没有率领大明朝的舟师东渡。

不过这一件事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企图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为在内部积极设防,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揭开大清朝嘉庆皇帝当年圆明园遇刺案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

    红潮导语:嘉庆皇帝并不想牵连太多的人,于是草草结案,将陈德凌迟处死,甚至将其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也处死。公元19世纪初发生的嘉庆皇帝遇刺案,虽然嘉庆无恙,刺客伏法,但是凶手的真实身份和作案动机,一直是个谜。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起驾从圆明园回紫禁城,坐轿子过了神武门,正往顺贞门赶时,忽

  • 一个穷孩子的发家史: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

    雷履泰是清朝著名的票号商人,他最初只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最后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票号商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非常具有传奇性,到现在,有很多历史学者在研究雷履泰这个人,也有很多经济学者也在研究雷履泰这个人。雷履泰最早是在一家染布作坊内当伙计,他在做伙计的时候勤勤恳恳,很得掌柜

  • 雷履泰与毛鸿翙在票号上竞争了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雷履泰与毛鸿翙在票号上竞争了多长时间?

    雷履泰与毛鸿翙都是票号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二人在票号的发展上,最早曾经是老朋友,最后却成为了敌人。这其中,二人有着很多的恩怨纠葛。雷履泰与毛鸿翙都是山西人,在清朝时,山西的晋商在全国很有名气,二人都是在给晋商打工的。像在清朝时候,随着商业的发展,钱财的运输越来越不方便,中间很容易遭到盗贼的抢劫,因此

  • 汉文帝和宠妃不爱听到的两个字 听到就心惊胆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文帝

    说到历史上那些没生过孩子,却一直非常得宠的女人,是绝对少不了汉文帝的慎夫人的。慎夫人,邯郸人,她的家世出生年月,史书上可没写清楚。不过,这不影响汉文帝对她的宠爱。慎夫人长得很美,这是自然,哪个得宠的妃子是丑八怪啊。真正丑又得势的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那是例外,因为晋惠帝是小白,另当别论。美人不外乎皮肤好,

  • 揭秘三国:周瑜赤壁之战后居想割据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瑜

    在赤壁之后,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在江东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孙权之上的势头。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示:我曹某人对赤壁退兵并不感到羞耻!曹操写这封信用心大大的坏,一是告诉孙权,现在天下人都把赤壁之

  • 岳家军中的猛将牛皋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家军中的猛将牛皋最后是怎么死的

    牛皋怎么读?牛,读音是niu,二声,皋,读音是gao,一声。牛皋这个名字中的“牛”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读音,而“皋”这个字我们平时并不常见,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如果知道了“皋”的读音,很多人可能会恍然大悟,因为《岳飞传》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牛皋这个人在《岳飞传》中也实在

  •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的

    穆罕默德二世很早就登上王位,是在他的父亲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在那个阶段,还年轻的他就遭遇了周边国家的攻打以及身边人的背叛,这对于年轻的他来讲是一种打击,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他登上王位后十分注重军事整修的原因。后来他的父亲回来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土地跟着老师学习了众

  • 以才德出名的湖阳公主被何人所伤最后皈依道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湖阳公主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公主,有的以才德出名,如文成公主、太平公主;有的以无道出名,如馆陶公主、湖阳公主。在上述提到的公主里,可能最不具有知名度的便是湖阳公主,有人甚至会疑惑到湖阳公主是谁,她是哪个朝代的公主?通过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知湖阳公主是谁。通过认识湖阳公主是谁,继而去追溯她的一生经历。湖阳

  • 三国李严本事干练深受器重却差点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李严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成了刘备的将军,为成都的平定立下了功劳。李严还随诸葛亮、伊籍、法正和刘巴一同编订了蜀中的律令《

  • 她生前叱咤风云:死后不到百年陵墓竟被盗3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陵墓

    “老佛爷”慈禧不仅在生前有许多奇特的经历,而且在她死后还有更令人难以置信的遭遇:慈禧的遗体在长达76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遗体至今仍保存完整。副所长于善浦带着材料进京,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副所长谢久增则前往石家庄,向河北省文物处汇报。我在王民的协助下,用一个长纸筒将黄缎被慢慢卷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