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相是什么 这背后隐藏了什么杀机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相是什么 这背后隐藏了什么杀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4/2/3 14:19:35

诸葛亮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诸葛亮是情真意切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深意切,实则暗藏杀机。一直以来,关于马谡失街亭,很多人都会将罪责归在马谡身上。正是马谡的骄傲自大,自恃才高,熟读兵法,不听诸葛亮“下寨必 当要道之处”的命令,也不听王平“伐木为栅,以图久计”的建议,仗着自己“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几条空洞的兵法,在山上扎营,结果遭到司马懿四面围攻,截断其水道,最终惨败,失去了街亭要地。

失街亭固然是马谡之错,但是诸葛亮也应该为此负责,甚至说是诸葛亮计划里面的一环。首先是向来知人善用的诸葛亮,为何将位置如此重要的街亭交给自恃才高的马谡。要了解街亭是诸葛亮这次北伐的关键,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位置,要么是诸葛亮自己亲自坐镇,要么是派名将魏延去守御。结果诸葛亮派的却是没有实战经验得马谡,与其说是因为马谡之前所提出的计谋深得诸葛亮之意,才为他赢得镇守街亭的任务,不如说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为蜀国做的人才筛选的一个计划。

诸葛亮的北伐除了最直接的北伐的目的之外,还有对人才挖掘的想法。当时的蜀国经历了夷陵之败,损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除了从原有的几个内部集团挑选之外,诸葛亮也想通过北伐招揽一些其他地方的卓越人才,同时通过北伐将原有一些有所缺陷的内部人员淘汰掉。

马谡就是这么一个需要经过“考试”的人员。其实诸葛亮对于马谡还是非常看重的,只是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宜深察之”。按理说刘备的临终之言,诸葛亮都会听,但唯独是否重用马谡这件事上,诸葛亮犹豫了。

最终诸葛亮还是决定给马谡机会。于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几次对外征战都有将马谡带到身边。诸葛亮南征苗疆之时,马谡奉后主之命劳军,诸葛亮问南征的取胜关键,马谡给出了“心战为上”的正确答案,随后诸葛亮发出了“幼常知吾肺腑 ”的感叹,充分肯定了马谡的才华,并留马谡作了参军。

在南征成败的关键之际,孟获之弟孟优来投降,诸葛亮借此对马谡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不过这次诸葛亮只是:回顾马谡曰:“汝知其来意否?” 这跟马谡刚来苗疆时,诸葛亮主动直接提问的态度有所不同。稍显被动,又略带故意。所幸的是,马谡再次给了诸葛亮满意的回答,诸葛亮抚掌大笑曰:“汝之所见,正与吾同”。虽然这次诸葛亮也肯定了马谡,但是却不是很热情。

马谡第三次提出建议之时,是在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孔明大惊,担心司马懿将部队训练好,对蜀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这个时候,马谡主动献上反间计,诸葛亮听从了诸葛计策,最终使得司马懿失去了兵权。解除了蜀国的最大威胁。但是这次诸葛亮却丝毫没有赋予马谡肯定,只是从之而已。

为何马谡多次提出的建议都深得诸葛亮之意,却反而让诸葛亮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其实这主要还是诸葛亮已经完成了对马谡的考察。不可否认马谡才计过人,但是马谡却有着很多性格的缺陷。 在马谡的几次献计的时候,他都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他既能得到诸葛亮的肯定,又将自己恃才而傲的品性展露无疑。这一点,在马谡第三次出场献计时尤为明显。当听到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诸葛亮大惊, 决定要先起兵伐之,语音刚落,马谡就急于献计。诸葛亮最后虽听从了马谡的计策,却没给到任何评价,此时此刻,刘备临终前那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浮现在了诸葛亮的脑海当中。

从这一刻开始马谡被诸葛亮排除出了权力的核心,但是马谡也确实有才华。这么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未来将成为蜀国的一大威胁,正如后来诸葛亮死后预防魏延那样。此时诸葛亮也开始预防起马谡了,于是让马谡镇守街亭,同时用激将法让马谡立下了军令状,又安排了王平来掣肘马谡。此举让马谡性格缺陷不断放大,膨胀的马谡甚至说出了:“丞相 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邪”。很显然,此时的马谡连诸葛亮也没放在眼里,再加上王平不停地用“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的话来激怒于马谡。

马谡终于顺了诸葛亮之愿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失街亭军队退回至汉中后,诸葛亮先是责怪王平不谏,借王平之口指出马谡的种种过失,又以明正军律为由,不为众将所动,斩了马谡。

标签: 诸葛亮马谡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 朱元璋为何没有马上恢复科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科举

    对朱元璋和科举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代之后,朱元璋为什么要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相对公平一统的考试制度,自隋炀帝开举起便一直流传于各个朝代。历史上的王朝对科举制的态度不一,但都根据自己本朝的实际情况对科举制作过调整。但是到了元

  • 三国时期张飞驻守阆中的时间有多久?刘备为何这么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三国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在此基础上,对于刚刚攻占的汉中之地,自然需要留下一位名将来镇守。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一旦有失,益州将门户大开。于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

  • “四帝之母”克烈·唆鲁禾帖尼,一生比武则天还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蒙古

    “四帝之母”克烈·唆鲁禾帖尼,一生比武则天还传奇,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我国古代,关于皇位之争向来都是最惨烈的,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残害手足,谋害父亲,最终能登上皇位的只有一个人。但是有一位女子,她生下的4个儿子都当上了皇帝,她还被称为“四帝之母”,一生

  • 李世民手下的战争奇才,郭孝恪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孝恪,唐朝

    李世民手下的战争奇才,郭孝恪最后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繁华,在这段时期里面,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后来清朝的皇帝看不清当时的时代局势,所以就盲目的封闭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经济衰退,成为世界上落后的国家

  • 唐宣宗为什么会被赞誉为“小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宣宗,唐朝

    唐宣宗为什么会被赞誉为“小太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提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恐怕是人尽皆知。然而明清两朝在祭祀唐朝皇帝时,一直坚持的却只有三人,其中两人分别是唐高祖和唐太宗,另外一个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唐宣宗。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功绩暂且不说,开创“永徽之治”的唐高

  •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分封了藩王,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

    藩王又称蕃王:是介于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乱。比如在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汉景帝年间发起了“七

  • 珍妃作为光绪最宠爱的妃子 珍妃为何会被慈禧推入井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绪,珍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光绪和珍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光绪最宠爱的珍妃,她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被慈禧推入井中?去故宫参观的时候,有一个景点很惹人关注:珍妃井。这是什么地方?珍妃又是谁呢?这就与一宗皇家命案有关了。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妃子,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

  • 南宋度宗全皇后简介:余生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宋,全皇后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多次逃过朱元璋的屠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文忠,明朝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位杰出的皇帝,是他带领着手下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李文忠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同时他也是朱元璋的养子,并赐姓朱,所以也可以叫作朱文忠!他自小就跟从父亲李贞四处东奔西跑,辗转于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直到十四岁的时候方才在滁州见到了自己的舅舅

  • 杨艳: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她有着怎样的遭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艳,西晋

    杨艳,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曹魏通事郎杨炳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的生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艳自幼父母双亡,为舅舅赵俊所养,跟随继母段氏生活。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熟女红,嫁给了世子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即位,建立西晋。泰始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