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最后的擎天柱,卢象升一死,崇祯就毫无还手之力

崇祯最后的擎天柱,卢象升一死,崇祯就毫无还手之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71 更新时间:2024/1/11 11:48:44

明末乱世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他们的事迹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悲愤,但更多的是令人惋惜。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朝廷栋梁,把农民军打得落荒而逃,却最终英雄末路,战死沙场。他就是绰号“卢阎王”,崇祯皇帝钦封“总督天下兵”的一代名将卢象升

卢象升是江苏宜兴人,天二年进士。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军绕过关锦防线,从喜峰口越过长城,进而围困京师。时任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在当地招募了一万多名团练,千里迢迢的赶到北京勤王,是当时是唯一一支入京勤王的人马。崇祯三年,卢象升被委任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他采用戚继光练兵的方法练出了一支精锐之师,命名为天雄军。在军中,他与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深受将士爱戴。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军中断粮三日,卢象升也和士兵一起不吃不喝,此举深得将士之心,皆愿誓死效忠。

崇祯六年,山西的农民军袭扰京师郊区,卢象升临危受命,率军镇压,在临城冷水村大破敌军数万人,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被冷箭射伤额头,依然毫不畏惧,满脸是血的提刀冲锋,最终击溃敌军。战后,他被敌军取了个绰号叫“卢阎王”,可见农民军对他的畏惧之心。此后,卢象升率领天雄军在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历经大小阵战数百起,大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农民军,崇祯帝大喜,升卢象升为兵部侍郎,节制七省军务,授尚方宝剑,负责东南平贼事务。

卢象升不仅有勇,更富谋略,他在崇祯九年上书,详细论述天下贼兵四起的深层原因是因为灾荒年月,缺乏粮食,迫使农民不得已而从贼,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粮食问题,那么招再多的兵也难以平贼。《明史·卢象升传》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崇祯十年,多尔衮率八万后金军再度突进关内,意图围困京师,崇祯帝急召时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火速驰援,委任他“总督天下兵”,负责保卫京师。可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却极力主张与后金议和,为此联合监军太监高起潜陷害卢象升。

卢象升名义上“总督天下兵”,节制全国各地援兵,可实际上他真正能指挥的却只有两万人。卢象升率领这两万人马在巨鹿的嵩水桥与八万清军接战。当时,卢象升派人向监军高起潜求援,可高起潜因与杨嗣昌早有密约,对于求援充耳不闻,他率领的数万关宁铁骑驻守的鸡泽距离嵩水桥不过区区50里而已。

卢象升率部孤军奋战,深入重围。恰在此时,左右两翼的总兵虎大威与杨国柱又无耻的丢下卢象升溃围逃跑,卢象升只得率亲兵力战,在亲手击杀数十人后,身中4矢3刀,仆地而亡。他的亲兵杨陆凯伏在卢象升身上,保护其遗体,身中24箭而亡。而高起潜在听到卢象升战败的消息后,率军撤退时却遇到清兵埋伏,大败而逃。

战后,由于杨嗣昌的故意刁难,高起潜的隐匿不报,导致卢象升的尸体直到80多天后才得到收殓。卢象升死后,天下震动,自与后金开战以来,虽损兵折将,但大明尚未有督师战死的先例。而卢象升的死对于明朝来说俨然是擎天柱石顷刻间崩塌。他的枉死使得天下大势更加难以收拾,使得肆虐西北和中原的义军更加肆无忌惮。换句话说,崇祯也就是在这样一张张好牌都被他打光打尽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了煤山那颗歪脖子树……

标签: 卢象升

更多文章

  • 此人为吴国皇帝,处理郭嘉政务得心应手,对待子女却昏招频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吴,孙权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但后来真正成为英雄的只有三个人,一是曹操,二是刘备,三是孙权。而在这三个人中,曹操、曹孟德历来被称之为奸雄,刘备、刘玄德则被称之为枭雄,唯有孙权、孙仲谋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多首词中就表达了对英雄孙仲谋的景仰,其中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这样写的:“

  • 玄武门兵变是怎么发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兵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有勇有谋,手下能人众多,建成、元吉对其相当忌惮,想找机会把他除掉。当时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

  •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帅哥, 你听说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嵇康,高长恭

    选中国古代的帅哥,是件很有趣的事。不过,大家的意见大概不容易得到一臻,必有争论,为了便于争论,首先应该对于什么是帅哥定一个标准,否则,争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应有男子汉气,这就如同美女应有女人味一样。这样,梅兰芳式的美男就只好割爱了。能够的上健美,当然好,但是,表面上儒雅,毫无咄咄逼人之势,而骨子里刚性

  • 和珅被抄家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或者逃跑?等着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和珅

    说起历史巨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一来他影视剧中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二来他所处的朝代清朝是距离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度的朝代。和珅的敛财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连皇帝都得自叹弗如,因为他以一己之力所收敛的钱财赶超了一个国家的国库,如果生在现代,相信他必然是一个出色的商人。有人说,和珅就是乾

  • 国家为什么要把卫青和霍去病从教科书上删除呢?竟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汉武帝

    前段时间,国家将卫青跟霍去病这两个历史人物从初中历史书上给删除了,这个政策一出来,立马引起了很大争议。现在很多人都不爱看书,唯一能够了解卫青跟霍去病这两人生平的地方就是这个历史书了。而且现在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一旦删除,就意味着很多人以后都对这两个英雄没什么印象。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

  • 唐朝为什么要设立“大都督”和“大都护”? 都有什么作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世民

    唐朝的都督府,一般置于“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唐初规定,管十州以上的为大都督府,不满十州称都督府。玄宗开元时进一步规定,户满二万以上为中都督府,不满二万为下都督府。都督府设都督1人(大都督府从二品,中都督府正三品,下都督府从三品)。大都督一般以亲王遥领。都督既是军事长官,故其僚属也以长史、别驾、司马

  • 汉武帝首创的一项制度,为什么让后宫妃子都害怕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

    在帝制时代,关於皇位继承,曾经有过一项极为残忍的制度,此即是“立子杀母”。“立子杀母”制度在北魏时期尤为盛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其子拓跋嗣为太子之后,便将拓跋嗣之母刘贵人赐死。而由于拓跋珪是北魏基业的奠定者,其实施过的政策自然会被其子孙奉为国策而遵循执行。故而,有很长一段时期内,北魏的后宫妃子都非

  • 清朝道光帝一生都很吝啬,但是却不知道他在这些地方的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道光

    在历史上,道光皇帝的名声好像不是很好,被嘲弄为吝啬、抠门、平庸的典型。但实际上,道光皇帝在内政上还是很有作为的,如果不是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道光在清代皇帝列表中一定属于中上等。清代皇帝对大臣的统御之术都非常成功,登基不久,道光就罢黜了嘉庆时期的首席军机大臣,同时,下令群臣切实言事,他说:“当今

  • 顾炎武为什么晚年不肯回昆山?是因为他的几个外甥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明朝遗老。在清军南下时,顾炎武在家乡昆山兴兵抗清,起兵失败后,顾炎武坚持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只专心于著述。顾炎武的三个外甥也非常有名。徐元文是顺治朝状元,担任过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等要职。徐乾学是康熙朝探花,官至刑部尚书。徐秉义官至吏部侍郎。徐氏三兄弟都为清王朝

  • 刘明翰是什么人?为什么崇祯的第三个儿子特别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明翰

    大家在看明末历史的时候,对于崇祯皇帝的遭遇十分关注,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崇祯皇帝的皇子,以及崇祯皇帝与皇子关系,很大程度上都被人们所忽略了。重新拾起对崇祯皇帝皇子的成长情况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明朝的皇室内情。崇祯皇帝第三子——定王朱慈炯曾经向他的老师刘明翰请教关于其父亲的情况,刘明翰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