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鳌拜有没有想自己称帝 的心思?他为何不这么做?

历史上鳌拜有没有想自己称帝 的心思?他为何不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4/1/8 13:55:02

鳌拜,中国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每一位帝王都不想自己的手下势力强于自己,那岂不是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正因如此,多少功高盖主的臣子惨遭杀害,比如汉朝时期的韩信,明朝时期的刘伯温等人,还有就是清朝时期有名的大臣鳌拜。

说起鳌拜就不得不提及康熙皇帝智擒鳌拜一事,他被杀害也是因为有谋逆造反之心,论罪当诛,可是话说鳌拜手握北方40万军权,为何起兵造反直接将康熙皇帝取而代之?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01

念及旧情,未曾想要造反

世人都说鳌拜意图谋反,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首先,鳌拜作为三朝元老,经历了皇太极顺治皇帝以及康熙皇帝三代,他要是想谋反为何不早实施,尤其是在顺治和康熙这两代,这两人在位期间政权不稳,要是乘虚而入岂不是最好的机会,鳌拜为何还要等康熙皇帝长大,这不是给自己“养”敌人吗?

而且在雍正的时候,雍正皇帝通过前朝记录的资料已经重查此案之后发现鳌拜并没有谋反之心,最后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官职,他的子孙也因此得以关照,结合当时鳌拜的表现来看他的确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对康熙皇帝不是很尊重,毕竟人家可是老臣,德高望重,康熙当时在他眼里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何必放在眼里。

话虽如此,可鳌拜对康熙还是有一定的情感的,一来顺治皇帝去世之前将其任命为顾命大臣,信任他,也希望他能够辅佐康熙皇帝执掌政权,这也是交给他的一个任务,二来就是鳌拜争权夺利不假,但康熙也是在他眼中一点点长大的,对于这样一位从小看到大的君王,鳌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感情,要是痛下杀手他还真不忍心。

所以无论当时鳌拜是否有造反之心,对于前朝皇帝交付的使命以及对于君主的忠诚仍然还在,对于康熙这位小皇帝也有着难以言表的情感,就算是真的有那个心思和想法,他也不太愿意这样做。

02

国内局势微妙,容不得内讧

除了个人情感因素之后,当时清朝面临的局势也很微妙,因为当时清朝刚刚入关不久,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康熙皇帝八岁继位,很多居心叵测之人虎视眈眈,这个时候肯定是争夺皇位最好的时机,要是没有四位顾命大臣,没有鳌拜镇住朝堂,估计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所以这样来看鳌拜也不能轻易有大动作。

其次就是北方山海关还有吴三桂这一股强大的势力,本来他就是明朝时期的叛臣,投靠清朝也是为了谋一条生路,要说他对清朝忠心耿耿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他还是汉族人,清朝作为满族政权进入中原,他肯定是不愿意的,早晚有一天他会趁机而入夺取政权。

要是在这个时候鳌拜举兵造反,强行将康熙皇帝赶下皇位,那本来就根基不稳定清朝必然会面临大动荡,要是控制得住还可以,稍有差池就会让吴三桂从背后偷家,这不是前功尽弃吗,这样的情况可不是鳌拜想看到的,怎么说他也是满族人,这种因为一己之私而危及民族的做法定然不能选择。

思来想去,鳌拜最应该做的就是当下先稳住清朝政权,暂时辅佐康熙皇帝,就算是吴三桂有谋反之心,有鳌拜等人坐镇,谅他也不能有什么举动,再者说,万一哪一天吴三桂要是清兵谋反或者是自立为王怎么办,要知道他手下的军队也不在少数。

作为清朝开国功臣被分封为藩王,有着一定的自治权,招兵买马都不成问题,这样一个障碍不先清朝反而先内讧这不是给吴三桂制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机会嘛。

03

位极人臣,功高今古

鳌拜不愿意造反的最后一点就是鳌拜虽然坐拥四十万大军,但是不少都是皇太极时期一手筹建起的八旗军,他们对皇室极为忠诚,对爱新觉罗家族也是誓死效忠。

表面上鳌拜有着兵权,可要是真打起来,这些八旗军不一定就会任由他瓜尔佳氏出身的人调遣,搞不好还会反水投向康熙皇帝,毕竟他才是正统皇帝,即便年龄小,可身份地位在那摆着,谁敢以下犯上,谋逆造反。

还有就是朝堂之上,孝庄太后也不断扩充势力,暗中和鳌拜争夺政权,也是有不少的官员依旧忠诚于康熙皇帝的,鳌拜想让所有人推崇他为皇帝,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先不说当时的局势如何,有孝庄太后在,鳌拜不可能轻易夺得皇位,真要是撕破脸还不一定谁胜谁负,毕竟孝庄太后背后可是博尔济吉特家族,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康熙皇帝站在统一战线上。

其实鳌拜已经位极人臣,在整个朝堂来说,除了皇帝就属他最大,再进一步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皇帝的宝座固然是好,可与此同时也有着巨大的风险。

倘若他成功当上皇帝也不太被人们认可,谋权篡位的罪名肯定是扣在他的头上,要是失败了那结果无疑更惨,作为三朝元老的名望毁于一旦,不仅不被人们敬仰,反而还遭人唾弃,鳌拜也年事已高,这样没有把握的事肯定是不做的好。

或许也正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权力和地位,所以才让他越来越猖狂,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这也让康熙怀恨在心,误以为他想将自己拉下皇位取而代之,所以等到康熙长大成人,安顿好所有的事情之后,马上就是找到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来了一招智擒鳌拜,就这样鳌拜稀里糊涂的就被康熙处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世英名,竟被一个后辈算计了。

标签: 鳌拜清朝

更多文章

  • 黄香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黄香,汉朝

    所谓百善孝为先,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作为“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的孝行为我们所熟知。但实际上,黄香除了孝的一面,他在做官的时候,还有对百姓仁爱的一面。黄香,大约生于68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尚书令、著名的孝

  • 朱元璋有多勤政?从登基到去世没休息过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明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没有休息过一天。那么他为何要如此勤政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

  • 《为袁绍檄豫州》檄文是谁写的?都有哪些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琳,汉朝

    陈琳字孔璋,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前都向天下布告檄文。三国大才子陈琳,在官渡之战前,替袁绍写了一封讨伐曹操的檄文,其中历数了曹操的

  • 狄仁杰作为唐朝一代名相 狄仁杰为何只是一个三品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狄仁杰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狄仁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区区三品官?狄仁杰的三品已经是宰相了,和后世明清时代一品才是顶级高官不同,在唐朝宰相也只是享受三品待遇。一品二品则大多是崇高的虚衔。在唐朝,宰相一般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 历史上弘昼为何会荒唐到给自己办丧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弘昼,清朝

    弘昼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第五子,也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异母弟,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乾隆的弟弟弘昼活着的时候,多次给自己办葬礼。很多人认为,这是弘昼韬光养晦,避免引起乾隆皇帝的猜疑,通过自污而自保的一种方式。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历史上,萧何就曾经采用过这种办法。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

  • 三国时期荀彧跟随曹操后,都举荐过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荀彧,三国

    对于曹操而言,荀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有历史学家曾提出,曹操阵营中有两大集团,汝颍谋士集团和谯沛武

  •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她的一生到底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阿鲁特氏,清朝

    都说红颜薄命,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相对于清朝皇位的上位史,从开国的皇太极多尔衮之争,以及九龙夺嫡的四爷篡位,同治皇帝继位可谓顺理成章,无人有异议。因为咸丰皇帝只生下了两个儿子就早死了,而这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幼子刚出生就夭折了。所以作为咸丰皇帝的唯一子嗣,同治皇帝继位,是因

  • 康熙如果没有传位给雍正的话 雍正最后会起兵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雍正

    还不知道:康熙和雍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驾崩时,若不传位给雍正,他会起兵造反吗?我认为,康熙如果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也肯定不会造反。原因有三。一.雍正最是爱重骨肉亲情,不论谁当皇帝,他都会是个贤臣。首先,对废太子之情。胤礽被两废两立,最支持他的一直是胤禛。哪怕

  • 韦处厚: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处厚,唐朝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

  • 有哪些与韦处厚相关的意识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处厚,唐朝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