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都是被大臣拥立为皇帝 汉文帝和汉献帝差距为何那么大

同样都是被大臣拥立为皇帝 汉文帝和汉献帝差距为何那么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4/1/21 11:17:58

还不了解:汉献帝成就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献帝为什么没有成为下一个汉文帝?

同样藩王出身被大臣拥立为帝,汉文帝是坐稳皇位,并且有着一番作为,成为西汉太宗。而汉献帝则是成为傀儡皇帝,空有一番雄心壮志却是无处可施,没有成为下一个汉文帝,扭转乱世,创下一个治世,可谓是天壤之别。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来说,这是所处时代大势不同的问题。复杂来说,这是个人能力和际遇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具体说说。

一、汉文帝处于人心尚在的王朝初期,汉献帝处于人心涣散的王朝末期,这是关键所在。

汉文帝刘恒为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初为代王,本来他是没有机会成为成为皇帝的,但是他在代地的15年间,朝堂之上发生了一系列大事情。

先是汉高祖刘邦驾崩传位于汉惠帝刘盈,再是汉惠帝这个人太仁厚,乃至是有些软弱,所以朝政实际落于母亲吕后之手。几年以后汉惠帝郁郁而终。吕后正式独揽大权临朝称制,并且是先后立了两位少帝,史称前少帝和后少帝,还大封吕氏诸王。

吕后病死以后,刘氏诸王以齐王刘襄和弟弟刘章为代表,及其支持刘氏的大臣,以陈平周勃为代表,开始对于吕氏一族进行清算,平定了诸吕之乱,获得胜利。

当时的皇帝后少帝是由吕后扶立,这点是诸王和大臣们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借口他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要废了重新立一位新皇帝。

齐王刘襄身为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又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孙,很多大臣认为他是最佳人选。但是有大臣反对,认为刘襄的舅舅是恶人也,以后很可能刘襄的外戚会成为吕氏一族那般,于是刘襄就这么与皇位失之交臂。

其实说白了刘襄有能力有地盘有兵权,还有功劳,不容易控制,所以陈平和周勃等人自然不愿意立他为帝。

最后选来选去,在朝中没有根基的代王刘恒,被大臣们认为容易控制,被选为新皇帝,成为最大赢家。

从汉文帝刘恒的成长历程来看,其实他的皇位,就是各方博弈之下的结果。

这说明当时天下的人心还是在刘姓宗室,所以吕后死去,吕氏一族被刘氏诸王和大臣给剿灭,而吕氏一族倒下,大臣们不管有没有私心,也是无法掌控局势,取刘氏而代之,反而是互相牵制,大臣与刘氏诸王互相防范,大臣中忠于刘氏的更是不在少数。

在这种人心还在刘氏,并且没有出现权臣一家独大,王朝还是处于向上时期的局势下,汉文帝登基,自然不会成为傀儡。即使受制于军功集团,但也只是受制罢了。

而且汉文帝还是一个厚黑又颇有政治手腕之人,他登基以后,是恩威并施。一方面打压外戚,一方面打压军功集团,采取杀一儆百的方式,主要的打压对象是骄横的周勃,敲打了不听话的大臣。同时还提拔儒生,来贬低和打压军功集团,以此集中皇权。

再反观汉献帝刘协所处的时期,是汉末的皇权式微之际,当时的局势已经是积重难返,人心涣散,统治体系崩溃。

即使忠于汉室的大臣不少,但是忠于汉室的大军可没有多少。今天董卓带兵杀入京城,杀了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明天董卓被杀,汉献帝被将领挟持来挟持去,东躲西藏的,根本没有人听他的。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曹操,还是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算盘,可见汉家天下的人心早已丢失殆尽。

总结来说,汉文帝处于王朝向上期,人心尚在,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都不会成为傀儡皇帝。汉献帝就不一样了,处于王朝末期,人心涣散,统治都崩溃了,又遇到一个死死压制他的曹操,他就是再有能力也掀不起什么浪花,就是汉武帝再生怕是也无能为力。

二、个人际遇和能力不同。

汉文帝刘恒虽然一开始在京城毫无势力,甚至在得知自己被立为皇帝以后,王府内部还召开激烈讨论,生怕这是一个陷阱,会有去无回,甚至刘恒都通过占卜来决定吉凶。

但要了解当时刘恒在代地为王已经15年,有着丰富的施政经验。而且面对中央朝廷有着一定反抗能力,所以面对朝廷使者,刘恒一开始是犹豫去不去,而不是只能听从,不能反对。

刘恒的王府班底中能人也不少,诸如中尉宋昌,就出了大力,一开始力劝有疑心的刘恒入京继位。

等到刘恒到达渭桥之时,前来迎接的周勃说道:“愿请间言”。意思是想私下聊聊,这种时候,周勃这个大功臣跟刘恒这个未来皇帝私聊,无非就是说道你成为皇帝,是我拍板决定的,我支持你就是大军支持你,放心干吧,既想提前跟刘恒搞好关系,又想敲打一下刘恒。

这时候难题就出现了,刘恒此时还是藩王,私下见周勃这个大军掌控者,很容易引起其他人反感。而且周勃私聊他,说明并末承认他是皇帝,因此说交流就要交流,肯定要说出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

刘恒顺着他,显得软弱,刘恒反对他或者一开始拒绝私聊吧,等于还没进长安就惹恼了周勃这个实力派,怎么都不合适。

这时候宋昌就出面了,说道:“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意思很简单,借用《雍正王朝》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天子无私事”,刘恒是君,你是臣,想奏公事就奏,至于私事吗,君王与臣下之间无私事。

宋昌这么一说,给了周勃一个下马威,周勃一看这位新皇帝也不是善茬,身边人都是人精,不是那么好控制,只能妥协,是“乃跪上天子玺符”,等于承认刘恒是君,自己是臣。

刘恒入京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兵权握在手中,连夜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刘恒有15年施政经验,而且王府班底不弱,人才济济,是在他登基以后,在毫无根基的京城中一步步掌握大权的重要力量。

而且他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强,通过前文叙述,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看似仁厚,实则厚黑,并且极有政治手腕的狠人。

汉献帝刘协的能力其实也不差,他的皇帝生涯之中,唯一一件展现才能的事情,就是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三辅大旱,长安谷价腾贵,侍御史侯汶赈济灾民时从中作梗,刘协略施小计就揭露了侯汶的小伎俩,使得灾民得到真正的救济。

在被迫禅位成为山阳公以后,汉献帝在封地内也是乐善好施,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证明这是一位仁厚的皇帝。

但汉献帝的劣势太明显,首先他没有施政经验,被立为皇帝时也不过9岁而已,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傀儡皇帝,更是没有忠于自己的班底,也就是有一小批忠于汉室的儒臣同情,还不敢公开支持罢了。

其次他遇到了曹操,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遇到曹操的幸运在于,在那种乱世之中,有曹操庇护,汉献帝不至于被乱兵杀死乃至饿死。而且落入其他人手中,不一定会比曹操对他好,甚至很有可能他都会不得善终。

不幸在于,曹操乃是一代枭雄,将汉献帝死死压制住,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使得汉献帝没办法反击。

如果遇到其他志大才疏之人,汉献帝说不定可以离间拉拢一批人,再不济也可以趁对方失败以后逃跑,但遇到曹操,这种方法肯定不行。

而且他也没有汉文帝那样的厚黑手段,不然可以一直隐忍,然后趁其不备,突然暴起将曹操杀之。

不过即使可以这样,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曹操之下的大臣,都是忠心于曹操,而非汉室。曹操一死,下面的人肯定是拥立曹操的儿子,而不是汉献帝,甚至还要杀死汉献帝。

所以怎么看,汉献帝面对的都是无解的死局,这种局面,换谁来都一样,能得以善终就是最大的成功。

只能说汉献帝生不逢时,真让他有着汉文帝那样的际遇,其实他也不会差太多。起码若是生在平世,他肯定是一代有为之君,奈何他生于末世,又遇到曹操这个枭雄,只能憋屈一生罢了。

标签: 汉献帝汉文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鳌拜有没有想自己称帝 的心思?他为何不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鳌拜,清朝

    鳌拜,中国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每一位帝王都不想自己的手下势力强于自己,那岂不是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正因如此,多少功高盖主的臣子惨遭杀害,比如汉朝时期的韩信,明朝时期的刘伯温等人,还有

  • 黄香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黄香,汉朝

    所谓百善孝为先,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作为“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的孝行为我们所熟知。但实际上,黄香除了孝的一面,他在做官的时候,还有对百姓仁爱的一面。黄香,大约生于68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尚书令、著名的孝

  • 朱元璋有多勤政?从登基到去世没休息过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明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没有休息过一天。那么他为何要如此勤政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

  • 《为袁绍檄豫州》檄文是谁写的?都有哪些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琳,汉朝

    陈琳字孔璋,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前都向天下布告檄文。三国大才子陈琳,在官渡之战前,替袁绍写了一封讨伐曹操的檄文,其中历数了曹操的

  • 狄仁杰作为唐朝一代名相 狄仁杰为何只是一个三品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狄仁杰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狄仁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区区三品官?狄仁杰的三品已经是宰相了,和后世明清时代一品才是顶级高官不同,在唐朝宰相也只是享受三品待遇。一品二品则大多是崇高的虚衔。在唐朝,宰相一般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 历史上弘昼为何会荒唐到给自己办丧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弘昼,清朝

    弘昼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第五子,也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异母弟,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乾隆的弟弟弘昼活着的时候,多次给自己办葬礼。很多人认为,这是弘昼韬光养晦,避免引起乾隆皇帝的猜疑,通过自污而自保的一种方式。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历史上,萧何就曾经采用过这种办法。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

  • 三国时期荀彧跟随曹操后,都举荐过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荀彧,三国

    对于曹操而言,荀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有历史学家曾提出,曹操阵营中有两大集团,汝颍谋士集团和谯沛武

  •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她的一生到底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阿鲁特氏,清朝

    都说红颜薄命,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相对于清朝皇位的上位史,从开国的皇太极多尔衮之争,以及九龙夺嫡的四爷篡位,同治皇帝继位可谓顺理成章,无人有异议。因为咸丰皇帝只生下了两个儿子就早死了,而这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幼子刚出生就夭折了。所以作为咸丰皇帝的唯一子嗣,同治皇帝继位,是因

  • 康熙如果没有传位给雍正的话 雍正最后会起兵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雍正

    还不知道:康熙和雍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驾崩时,若不传位给雍正,他会起兵造反吗?我认为,康熙如果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也肯定不会造反。原因有三。一.雍正最是爱重骨肉亲情,不论谁当皇帝,他都会是个贤臣。首先,对废太子之情。胤礽被两废两立,最支持他的一直是胤禛。哪怕

  • 韦处厚: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处厚,唐朝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文学家、藏书家,监察御史韦万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处厚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自少博涉经史,勤于著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垍引直史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