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匡衡凿壁偷光如此刻苦学习 长大后的匡衡又做了什么事情

匡衡凿壁偷光如此刻苦学习 长大后的匡衡又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4/1/4 5:01:03

匡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老师从不主动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后续?

大家小的时候一定听过匡衡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是师长们用来勉励我们的经典案例。但是网络上却有人评价匡衡说——幼时偷光,长大偷财。那匡衡长大之后,究竟都做了什么呢?

匡衡幼时家贫,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匡衡小时候确实很喜欢学习,他曾经跟着一个博士学习《诗经》,然后跟周围的人讲解,总能引人入胜,有时候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由此可见,匡衡健谈,是一个口才不错的人。但是匡衡上不起私塾,只能自己摸索着学习,所以他入仕之路一直不顺,连考了九次,才中了一个丙科,得到一个“平原文学卒”的小官位。

当时在位的是汉宣帝,汉宣帝对儒学的兴趣不大,所以并没有重用匡衡。汉宣帝去世之后,其子刘奭继位,史称汉元帝,汉元帝重用儒学大家,当时朝堂上有两位权臣,一位是儒术大家萧望之,一位是旧外戚史高,汉元帝偏宠萧望之,史高为了削弱萧望之的权力,便向汉元帝推荐了匡衡。

匡衡这才算真正的进入朝堂,当上了“给事中”,因为初入朝堂,也因为官小,所以匡衡步步小心。秉承着初心做一个忠臣,以经学治国,劝谏皇帝。与入仕的艰难相反,匡衡在朝堂上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官阶一步步高升,最后直接做到了一朝丞相。

做到丞相之后,匡衡事务繁忙,不仅要做学术研究,也要处理繁杂公务。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丞相之位,匡衡完全只得同流合污。高处不胜寒,看着风光,实则必须处处小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匡衡丢掉了初心,变得胆小怕事。当时朝中有一个大宦官石显,手段狠辣,颇得汉元帝的宠幸,所以他意图把控朝政。

匡衡身为丞相,本应帮着皇帝肃清代堂,但是他怕惹祸上身,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多说一句话。当时恰逢陈汤、甘延寿在外抵抗匈奴,尤其陈汤将军劳苦功高,但是在一次与匈奴对抗的时候,情况紧急,等不及皇上亲自下令调兵,于是陈将军情急之下伪造了一封圣旨,大获全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得胜还朝本应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石显和匡衡害怕陈汤会影响到两人的地位,于是合谋一起弹劾陈汤,说假传圣旨的先例不可开,要求皇帝严惩陈汤。当然,最后汉元帝并没有处罚陈汤,而是嘉奖了他,可是匡衡也因此惹了众怒。

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登基,汉成帝并不喜欢石显,没了汉元帝这座靠山,石显顿时失去了威信,匡衡趁机上书弹劾石显。之后大臣王尊上书弹劾匡衡,说他贪生怕死,德不配位。匡衡害怕挨处罚,忙着就要告老还乡。但是汉成帝才刚登基,地位不稳,不敢大肆清理朝廷高位官员,反而将王尊贬了官,更加激起群臣对匡衡的不满。

后来匡衡的儿子当街纵马、醉酒杀人,匡衡教子无法,受到牵连被查办。这一查就查出他私吞良田四百顷,顺藤摸瓜查出更多匡衡贪污贿赂的事情,最终匡衡被贬为了庶人,终其一生,又回到了原点。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标签: 匡衡学习

更多文章

  • 安禄山深得唐玄宗恩宠又是节度使的 安禄山为何还怕李林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禄山,李林甫

    还不了解:安禄山怕李林甫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禄山身为三镇节度使,深得唐玄宗恩宠,为什么却那么怕李林甫?安禄山这个人恐怕我们都不陌生,他是三镇节度使,手里掌握着庞大的大军。也正是他掀起了一场改变了大唐命运的安史之乱。他之前深得昏聩无能的皇帝唐玄宗的宠爱,进宫朝见

  • 襄樊之战曹仁被困,曹操为何会派曹植去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襄樊之战,三国

    襄樊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的序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北攻樊城,发动了襄樊之战,曹仁不敌关羽,于是,曹操决定派兵援助曹仁,此时,曹操做了一个令人很不解的决定,居然派曹植率兵去救曹仁,曹植写文章可以,但是,打仗不是他的强项,曹操为何想派曹植去呢

  • 慕容涉归:慕容部鲜卑酋长,十六国中前燕的先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慕容涉归

    慕容涉归,鲜卑族,慕容部鲜卑初代酋长莫护跋(慕容焉)之孙,慕容木延之子,继任慕容部鲜卑酋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任慕容部鲜卑酋长后不久,将根据地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迁至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之北,世代归附中国王朝政权,并且多次协助中国王朝军队出征作战建

  • 张镐:唐朝时期宰相,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颇有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镐,唐朝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聊城(今山东省聊城市)人。唐朝时期宰相,代州司功张知古之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汲郡张氏,拜名士吴兢为师。得到杨国忠推荐,起家左拾遗。安史之乱爆发,扈从唐玄宗逃往蜀郡。奉命投奔唐肃宗,授谏议大夫。至德二年,授中书侍郎、同平

  •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张美人为何没有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明朝

    殉葬是古代极其野蛮的丧葬制度。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他曾经经历战乱的纷扰,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于是朱元璋便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反抗的道路。可以看到,朱元璋能够成功建立大明王朝,是跟他周围的忠诚人士分不开的。但是朱元璋在成

  • 孙尚香回到东吴娘家之后 她为何再也没有回到刘备身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尚香,刘备

    还不了解:刘备和孙尚香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尚香被骗回东吴之后,为什么不再返回到刘备身边了?孙尚香不太可能回到刘备身边,准确地说这一辈子孙尚香都不能回去了,为什么?因为卧底身份一旦暴露,就不可能再回去了。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经过两年的激战,关于荆州的瓜分

  • 公元221年,三国都有哪些名人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于禁,三国

    三国时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诞生了魏蜀吴三个政权。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自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开始,从黄巾起义开始崛起的三国群雄开始大批量凋零,关羽、曹操、程昱、张飞、于禁、马超、刘备等人接连去世,堪称三国之至暗的时刻。今天我们来细数一下公元221年去世的三国人物:魏——于禁

  • 张孝纯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成为当朝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孝纯,宋朝

    古代人对于仁义礼智信极为推崇,认为受人恩惠必定要予以报答。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俗话说:“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不过,面对利益、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有些人最终选择了忘恩负义,这也使得懂得知恩图报之人变得十分珍贵。在宋朝时期,

  • 王夫人:汉武帝的宠妃,病逝后汉武帝招魂以解相思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夫人,西汉

    汉武帝刘彻的后宫中究竟有多少佳丽已经无法考证,被后世所了解的有五位:陈皇后陈阿娇、卫皇后卫子夫、昌邑哀王刘髆之母李夫人、齐怀王刘闳之子王夫人和汉昭帝生母钩弋夫人。这五人的结局都不算圆满,甚至有些凄凉。下面来说说一说王夫人的故事。关于王夫人,历史上相关记载并不多,只知道是王氏,赵国人,生卒年不详。王夫

  • 蒯通最后是什么结局?刘邦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蒯通,汉朝

    蒯通曾为韩信谋士。曾建议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自古君心难测,在君王身侧之人往往都无法预料自己何时会因为什么事成为君主的眼中钉,最终命丧黄泉。对于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而言,其手下有一堆能人将士,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韩信了,此人作为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