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45 更新时间:2024/1/20 8:11: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还有必要修复吗?到底是谁得利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孙吴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因为担心魏会趁机进攻,吴国很明智地停止了攻蜀,孙权还主动遣使向刘备请和。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三国志·先主传》

如果说先主传多少有些给传主脸上贴金的意思,那么,吴国方面也有记载。

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三国志·吴主传》

表传曰: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

这说明战后主动示好,有修复两国关系迫切需求的是吴国。吴国对蜀作出了让步,承认了刘备的汉中王地位(孙权当时还未称帝, 不可能承认刘备为汉帝。)因为吴虽然打败了蜀,却要面临着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此时,打了蜀一巴掌再拉一把,是很明智的。

而蜀汉新败,对吴国虽然含恨,可面对对方的主动示好,也只能曲意迎合。

在安抚了蜀国后,吴国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方针:

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是岁改夷陵为西陵。

吴书曰:权遣立信都尉冯熙聘于蜀,吊备丧也。

孙吴的这一招两面三刀玩的真是纯熟。蜀汉也需要喘息之机。双方各以自己利益考量,保持一种貌合神离的关系。

及刘备死后,诸葛亮秉政。为了北伐曹魏的需要,试图主动与孙吴结盟,恢复往日联合抗曹时期的盟友关系。

诸葛亮的想法是:

一、蜀国的安全。蜀国国力弱,不能同时与魏吴交恶。一旦,魏吴两面进攻蜀汉,蜀汉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二、蜀国把曹魏当做唯一敌人,与吴结盟后,从西面北伐,没有东顾之忧,且魏黄河以南的曹魏部队为了防备吴国,也不能全部向西调动,从而牵制住曹魏的兵力。

然而,两国结盟后,吴主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吴主使以并尊二帝之议往告于汉。汉人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

孙权准备僭号称帝,苦于没有名分,便利用吴蜀联盟的关系,提出所谓“并尊二帝”的设想。意即,要求蜀汉承认吴帝,作为交换吴国也承认蜀汉皇帝。

看起来吴国的提议很公平,其实,吴是占了大便宜的,“并尊二帝”于蜀汉非常不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蜀汉鼎立三国的唯一优势就是其汉室血脉。献帝被废后,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大统于西川,继续打着汉室未亡的旗帜来利用汉朝的余热来号召天下。

这是蜀汉的金字招牌,也是蜀汉政权合法的依据。

而东吴呢,吴主不过是江东小吏,想上位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蜀汉在答应并尊二帝后,名体上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古今之正义也。

既然自称是汉朝继承人,又承认一个由江东小吏僭号的吴国,那蜀汉还算什么正统呢?还凭什么以“汉室继承人”的身份号召天下呢?

明显于理不通嘛!

或许有人说,这时汉朝的影响力已经很弱了,不要也罢。

这更说不通了,蜀汉始终高举“兴复汉室”的大旗,一刻也没有放手啊。

总之,承认了吴帝后,蜀汉的政治优势完全丧失,汉民都寒了心,再说什么兴复汉室之类也没有人相信了。

蜀汉派遣卫尉陈震出使到吴,祝贺孙权称号登极。吴王与蜀汉结盟,达成了二主分治的共识。约定将来平分天下。

吴蜀联盟的是蜀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

魏蜀两国各有称帝的理由,魏国是举行了受禅仪式的,引上古禅让的先例合法受让而来的。而蜀汉是基于血缘关系,继承汉之大统,不承认篡汉的魏政权的。

正统之争主要是在这两家。

孙吴出身江东小吏,地盘也不过是一州之地,和皇帝位八竿子打不到关系。孙权看到曹刘两家称帝早就心里痒痒的,只是早不到理由。

这样,提出并尊二主,有了蜀汉的承认,孙权才能名正言顺的称帝。(吴蜀承认,曹魏反对,二比一,反对无效。)

可是换来的联盟关系如何呢?孙刘可以回到以前共同抗曹了吗?

且看诸葛亮北伐时,盟友的表现。

第一次,228年春,诸葛亮大举北伐,声势浩大。几乎出动了蜀中精锐。

后因马谡失街亭而败回汉中。

东吴呢?直到八月份,吴国使用的诈降计成功的情况下,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为左督、全琮为右督,开始了石亭之战。此役吴军大胜。

从首次合作来看,双方基本上是各打各的。蜀汉春天出兵,东吴期间一直观望,直到蜀汉败退,而东吴的诈降计成就了,才按部就班的出兵。结果是蜀汉大败,东吴大胜。

《资治通鉴》记载: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不过吴军并没有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

两个战场根本不赶趟。此即所谓的掎角之势。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出兵散关,包围了陈仓,曹魏将领郝昭英勇守城,蜀军粮尽而退。

这次,东吴正在享受胜利的喜悦,没有配合行动。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命陈式攻取武都、阴平,郭淮带军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同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国号为吴。

孙权忙着称帝呢。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次出兵祁山,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同年,孙权命潘濬领兵数万讨五溪蛮夷。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军占据五丈原,和魏军对峙于渭水。同年,孙权亲征前线,准备进攻合肥新城,孙权军攻城不利后就撤退了。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整个吴蜀联合期间,东吴兵所达到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合肥新城。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吴蜀联盟性质上是完全一种松散的联盟。

当然,对于蜀汉来说,也不可能真正的配合孙吴进攻,双方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需求。

因此,可以大胆的说一句,吴蜀后期的联盟对蜀汉来说付出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完全没有必要:

第一、联盟的基础已经不存在。吴蜀早期的联合发生在以长江为依托的荆州地区,吴蜀两国都不能独立抗魏,必须以联合来保障自身安全。孙权之所以愿意把荆州借给刘备就是因为刘备在荆州可以正面抗曹。

而蜀汉退守蜀地后,和东吴的这种地缘上的唇齿相依关系不存在了。后期东吴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划江自保的策略,其自身的安全已经不是问题,对蜀汉的结盟完全出于政治需求。吴蜀联盟对蜀汉并不能起到保证安全的作用。

在荆州时期两家的联盟是内斗外合,平日钩心斗角,曹兵一来立马能放下怨恨,一致对外。

而后期的联盟是外亲内疏,难以形成合力。

二、离心离德,双方难以再建立互信。

诸葛亮认为,和东吴联盟最起码可以使北伐时免去东顾之忧。

可是,蜀汉真的免了东顾之忧了吗?直到蜀汉灭亡,蜀汉东面的永安都督一直存在。蜀汉长期在永安驻兵一万至二万间。这些兵马粮草即使在蜀汉最缺兵少将时也是不能动的。因为,必须要防吴。即使在联盟的蜜月期蜀汉的东面威胁始终没有解除。

可以说,对蜀汉威胁最大的吴而不是魏。比如,诸葛亮死后,东吴曾在吴蜀边境突然增兵,蜀汉迅速做出反应。遣使交涉吴退兵。

即使在蜀汉已经灭亡了,东吴还派军队进攻永安,被永安都督罗宪义正词严的指责,不得已退兵。

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三、不和吴联盟,蜀汉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诸葛亮联吴的最大目的是为蜀汉的安全。那么,蜀汉不和吴联盟,安全能得到保证吗?

可以说,蜀汉的安全向来只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吴蜀联盟。

首先,蜀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三国争霸的焦点地区,有安全性保证。

刘备兵败夷陵后,三国的主战场一直在吴魏交界的襄阳和合肥一线。魏文帝在位六年,三次伐吴。而曹魏没有主动攻蜀。

可以说,在曹魏看来,偏远的蜀地并不能影响全局,而且一个不慎,还会陷入泥潭。

像当年的曹操在已经拿下了汉中的情况下,还是果断从蜀地抽身面去抢中原地盘。

毕竟得中原者得天下。如果不是诸葛亮坚持北伐,蜀汉和曹魏之间很少会有大规模战争发生。

魏国能拿下东吴的长江防线,基本就奠定了统一的节奏,拿下偏远的蜀汉,又能干什么?

这是一笔大明帐。

四、蜀汉不结盟的话,主战场会一直在吴魏交界的荆州襄阳和合肥一线。魏吴交兵是必然的事。

蜀国若是能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趁机从东面出兵,很有可能会再次形成对吴国“蜀攻其内,魏攻其外”的夹击之势。

沿秭归、西陵(即夷陵)顺江而下,水陆并进攻吴要比攻魏容易得多,至少得到的实惠要多得多。

狠狠咬吴国一口也不是不可能,能拿下西陵峡口,蜀汉也会多一些鼎立三国的资本。

标签: 夷陵之战刘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汉朝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打,连年征战。曹操远征时,经常后方空虚,如国有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曹操两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曹操非常幸运。这两次惊险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记载。

  •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克敦,清朝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家喻户晓,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则居功至伟;有的人祸害众生,有的人一时被权欲蒙蔽了双眼,好在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赎罪机会,得以将功补过,谋得一世太平。对于一代名臣阿克敦来说,从

  • 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从南向北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地理情况,自古以为都是从北向南统一天下,从南向北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朱元璋在北方的对手太菜了。朱元璋在众多起义军中,并不是实力最强的一个,也不是反对元朝最激烈的一个。真正和元朝硬

  •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皇帝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按照时间年限来看的话,秦朝15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朝37年,

  •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标,太子

    对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子是个危险职业,权力太大会引发皇帝的忌惮。明朝太子朱标却是个例外,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了半个朝堂的人,但他对朱标宠溺无比,赋予了他真正的天子权力,而且唯恐给的权力不够,大明最有能力的功勋都给了他。在历

  •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隆科多,清朝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关键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古代封建王朝曾流行一句话:皇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直白点说,在皇权跟前,毫无亲情、友情可言。康熙虽然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但是对于孩子和经营一辈子的王朝还是很放心不下的,在临终之前,曾秘密地

  •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匡扶汉室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以蜀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北伐,甚至是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国。而对于诸

  • 满宠:曹魏时期酷吏、将领,有勇有谋,屡有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满宠,曹魏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酷吏、将领。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满宠曾担任督邮,后来又代理高平县令,曾将犯人拷打致死,于是辞官归家。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招募,后来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

  • 历史上的年妃真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年妃,清朝

    年妃是首位汉族血统出身的贵妃皇贵妃,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年妃能火,是因为《甄嬛传》里的华妃就是以她为原型设定的人物形象。在《甄嬛传》中,华妃仗着雍正的宠爱,在后宫中骄横跋扈,心高善妒,腹黑狠毒。由于演员把华妃的恶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华妃火了。华妃火了,自然就有人好奇,历史上的年妃真的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