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崇焕最后会死到底是原因?有何政治原因?

袁崇焕最后会死到底是原因?有何政治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4/1/29 18:40:25

袁崇焕最后会死到底是原因?有何政治原因?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崇祯二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后金军入关攻打北京,带兵回援京师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后金军队撤退后,被崇祯皇帝下令抓捕下狱,八个月后,即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时至今日,有为袁崇焕喊冤的,说他是民族英雄,明朝擎天柱,也有认为他该死的,说他是庸才之辈,废掉皮岛导致后金大举入关,该杀。袁崇焕到底是贤还是庸?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袁崇焕被判处死刑,公开的几条重要罪名有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私自和后金议和,市米资敌等,这些都基本属实,但并非袁崇焕真正的死因。袁崇焕这样级别的官员,恩出于上,刑也出于上,只要崇祯还相信袁崇焕,这些就都不是事。

而且,袁崇焕并非无党的单干派,他所属的政治势力还是整个晚明时期战斗力强悍无比的东林党,可为何连东林党都保不住他?又或者是不愿意保?

袁崇焕从被抓捕到被执行凌迟之刑,中间时间长达八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实际上就是朝堂上的各派在激烈斗争,崇祯皇帝居中权衡。崇祯皇帝恨不恨袁崇焕?绝对非常恨,这从最终的处死方式是凌迟就能看出来。

但崇祯毕竟是皇帝,即使是个性情比较容易冲动的年轻的皇帝,也会把自己的私心放在大局上,最终杀掉袁崇焕,是因为八个月的时间让朝堂局势明朗了,袁崇焕背后的东林党失势了。

袁崇焕因为是东林党人,所以在天年间被贬斥,崇祯登基后魏忠贤倒台,雄心勃勃的崇祯皇帝大力提拔东林党人,在内阁中,东林党人钱龙锡成为次辅,并且在崇祯元年十二月,让东林党元老韩爌成为内阁首辅。

东林党人在崇祯继位初期可谓是一党升天,袁崇焕和钱龙锡关系亲密,因此,得到钱龙锡举荐,又有东林党为他背书,得以再次到辽东任职,还成为蓟辽督师这样的辽东一把手。

袁崇焕的起复,有他在御前奏对时用“五年复辽”的豪言壮语打动了崇祯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东林党在背后支持的原因,否则,他是没可能担任蓟辽督师的,即使崇祯愿意,朝堂上如果有强烈的反对声音,崇祯没准就会放弃。

他到任后,从辽东把手伸到登莱地区,再延伸到皮岛,除了崇祯的信任外,也是因为他背后有内阁的完全支持,简单说就是东林党的完全支持,同样,在他被抓捕后到最终被杀,也是因为东林党整体被崇祯放弃了。

明末的党争一直存在,东林党实力最强,但也最被皇帝和其余党派忌惮,在天启年间,东林党就因此被重点打击,其余地方党派只能团结到魏忠贤麾下,才能和东林党抗衡。

崇祯登基后,要干掉魏忠贤,由于其余党派多多少少和魏忠贤有一点点牵扯,只能重新起用东林党来干这事,并且,崇祯也希望这个影响力最大的东林党能联合其余党派帮助自己治国。

但东林党的排斥力太强,政治上从来都是有你无我,他们对一切非东林党人都强烈排斥,崇祯登基后,连续任命的三任非东林党首辅都被他们搞下来,直到韩爌上任,他们才安稳下来。

至此,内阁首辅和次辅全是东林党人,这可不是崇祯想要的,他也不希望被东林党人架空,同样,这也不是其余党派想要的,朝堂上完全没他们的什么事,这简直无法忍受。

在东林党一家独大又不愿意联合其余党派执政的情况下,斗争迟早要来,时间早晚而已。正好己巳之变发生,东林党举荐的袁崇焕有很大责任,善于斗争的其余党派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向东林党发难。

崇祯也把对袁崇焕的不满发泄到东林党身上,后金入侵的责任需要有人背锅,仅仅一个袁崇焕还不够,主导朝堂政策的东林党才是最合适的对象。

整整八个月的争执中,其实袁崇焕死不死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东林党必须下台才是核心问题,在崇祯元年东林党起复后被压制的各个党派团结到了一起,为了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对东林党和袁崇焕群起而攻之。

崇祯也对东林党独霸朝堂有意见,皇帝需要的是平衡,而不是一家独大,又有袁崇焕这么个东林党举荐的背锅侠在前,胜负很容易就分出来了。

东林党在这场斗争中大败特败,崇祯从此以后不再用东林党人做首辅,包括己巳之变时率明军把后金赶跑的孙承宗没多久都被崇祯弃用。也因此,东林党在崇祯朝和崇祯的关系无比紧张。

崇祯朝的财政困局,有很大原因就是掌控着南直隶这个财税重地的东林党不配合导致,崇祯后来在李自成进北京时,宁愿自杀都不愿意南下就可以看出双方的关系。东林党被赶出内阁,袁崇焕这个最大责任人自然就保不住,被处死也就很正常了。

后金入关后,东林党首辅韩爌在崇祯三年元月就被迫引咎辞职,继任首辅就是崇祯元年曾经短暂担任过首辅,但被东林党搞下台的李标。次辅钱龙锡因举荐过袁崇焕,也被下狱,崇祯也判了钱龙锡死刑。

东林党被赶出内阁,损失这么大,总不能连人都不保,袁崇焕这样的外围被放弃,钱龙锡却被他们保住了,出面的是东林党大佬黄道周,至于崇祯,背锅侠有了袁崇焕,东林党也损失了内阁职位,为了不彻底激怒东林党,也就顺水推舟的免掉了钱龙锡的死刑。

所以,在处理袁崇焕时,首先是东林党在政争中失败,已经无法保住袁崇焕,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必要,袁崇焕又不是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在东林党心目中,袁崇焕的价值上远远比不上钱龙锡。

然后是背锅侠到底是东林党承担还是袁崇焕一人承担的交锋中,其余党派和崇祯在东林党退出内阁的条件下,默许让袁崇焕一个人背锅,不牵扯到其余东林党人。

袁崇焕在这种局面下,也就只能去死,不过怎么个死法也有讲究,喝毒酒、赐白绫、斩首等属于比较正常的死法,崇祯却判处他凌迟,这个恨从哪里来?

豪言“五年复辽”才一年半不到,就让后金打到京城排第一,袁崇焕被抓后,祖大寿抗拒圣旨带兵跑掉,且只认袁崇焕的书信才回来排第二,这才是袁崇焕死相难看的主因。

综上所述,袁崇焕的死和东林党在崇祯三年的失势息息相关,东林党不倒,袁崇焕就不会死,即使崇祯恨他,但东林党有能力力保的话,最多也就是发配加永不叙用,东林党退出内阁,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袁崇焕也就不被他们所关注了,他们宁可去援救钱龙锡,也不在乎袁崇焕的死活,对于崇祯来说,有背锅侠就行,政治上也让一家独大的东林党滚蛋了,其余什么的,崇祯也不会特别放在心上,振作起来,在新的内阁辅助下,重振大明才是紧要事,只不过历史告诉我们,换上谁主政都没什么用。

标签: 袁崇焕明朝

更多文章

  • 孙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知名度没有刘备曹操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帝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孙权虽然也是三国时代的著名君主,相比曹操和刘备,知名度似乎小了很多。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孙权,其实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率领吴国,和魏蜀两家分庭抗礼那么多年。孙权生于公元前182年。和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不同,孙权和

  • 吕乂在蜀汉的地位如何?一生有何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乂,三国

    吕乂在蜀汉的地位如何?一生有何功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字季阳,荆州南阳。建安十九年,刘备与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一起共围成都,最后刘璋出城投降,刘备遂领益州牧。吕乂便在校尉南阳人王连的推荐下担任盐府校尉一职,负责管理盐铁的财政收益。之后吕乂被升任新都与绵竹的县

  • 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牛仙客,唐朝

    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736年,唐朝开元二十四年。这一天,唐玄宗收到一份奏报,说河西地区最近军械精良,仓储也十分充盈。比起以往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这个结果,唐玄宗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当时主管河西地区的这位节度使,能力非常强,早已得到了唐玄

  • 古代皇帝寿命为何那么短 看看后宫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为何寿命较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嫔妃的侍寝是关系到皇族血脉传承的大事,整个皇宫,从嫔妃到宫女,都想得到皇帝的宠爱。如果他们能生下龙子,那就更了不起了,他们将一辈子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北魏文成帝曾经在粮仓里宠幸了一个宫女,她怀孕后生下了一个皇子。有一次

  • 拓跋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拓跋翰,北魏

    历史上有两位拓跋翰,一位是十六国时期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第三子,另一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北魏的拓跋翰。拓跋翰的鲜卑名是乌弈肝,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也是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隐王拓跋余的异母兄弟,生母是舒椒房。拓跋翰的出生年月,史书中并无记载,只知道他于太平真君三年(442

  • 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之学的缘由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学的,缘由

    江户时代,以儒教为媒介所进行的思考是留给日本人的精神遗产,虽说不是全部,但首先是或基本上是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到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日)相良亨随着幕藩体制的确立,德川政权得以巩固,和平的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此时的日本如同一个成长中需要营养的孩子,不断地从先进的中国文明中吸取

  • 揭开历史谜团:奸臣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开,历史,谜团,奸臣,秦桧,为什么,陷害,岳飞

    说道秦桧,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陷害岳飞的侩子手,是一个奸臣,那秦侩究竟是如何陷害忠良岳飞的呢?下面让小编与你一起了解一下当时事情发生的经过。宋军正要渡河,乘胜追击,却受到宰相秦桧(huì)的阻挠。秦桧鼓动宋高宗与金人议和,并以宋军立即撤军作为议和的条件。岳飞

  •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开,霸气,十足,元朝,灭亡,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1368年,享国运

  • 黄帝御女千二百成仙?不靠谱传闻谁造的谣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帝,御女千,二百,成仙,不靠,传闻,谁造

    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公孙轩辕历来为后世所敬仰,传说中的黄帝不仅一统华夏众部落,而且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 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不仅如此,后世的道家也视他为道家先祖,道家亦被称为“黄老之术”。作为道家学术的重要 分支,&l

  • 道光皇帝死前留下四道解不开的遗嘱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道光,皇帝,死前,留下,四道,不开,遗嘱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