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是第一代闯王吗 子午谷奇谋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李自成是第一代闯王吗 子午谷奇谋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4/2/7 17:42:14

历史上第一位闯王竟不是李自成?子午谷奇谋为何一直有争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自成是第二位闯王,第一位闯王是高迎祥,在子午道上遭到孙传庭的伏击,全军覆没,自己被押往北京凌迟处死(没错,子午道就是魏延诸葛亮出的奇袭长安的路线)。李自成并未自称闯王,在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前一直是称闯将,是河南百姓认为闯将名头不够响亮,以讹传讹产生的

当时大背景是曹丕刚死,孙刘是合谋共击曹魏的。魏延出子午取长安潼关如果成了,一能让曹魏本就动荡的朝野震怖,二夺下旧都的政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三切断曹魏关西和关东的联系及补给很可能让整个陇右传檄而定(武侯攻陇右时就已经能劝降三郡了可见曹魏在凉州的统治力低下)四魏延觉得只要攻下长安和潼关凭借这座易守难攻雄关足以挡住关东的援军。当武侯说攻陇右是万全之策,不愿出奇谋。当结果已经能说明了,武侯看人的眼光比先主差远了。

魏延那个计划就是提一下而已,带几千人突袭,哪怕攻下长安,又怎么样?怎么抵挡接下来的反扑?真当魏国十几万大军是吃素的啊?那些人反复扯子午谷,只不过想证明诸葛亮菜,然后喷诸葛亮而已。

明末的历史环境和汉末三国可同日而语,子午谷奇谋只在季汉北伐时存在一线可能,奇谋已被史家记载入官史还是什么奇谋?魏延为汉中太守九年,他部署的重门之法保季汉北大门数十年安泰,即使在他身败名裂后他的继任者们依旧沿用他的防御体系,真以为你能比守卫汉中九年,为北伐准备了九年的魏延更聪明更懂当时的情形?如果说魏延是站在瞭望塔上你基本是躲在井底了属于是

把捧子午谷的估计是把长安城当村子了,随随便便打进打出。不过都说了子午谷奇谋只有一线可能。真以为能比诸葛亮更聪明更懂当时的情形?这方案本来就不行,如果说提出的是魏延,那否它的人还是诸葛亮呢。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而不是把某种军事技术革新或军事要塞或者某种战术上的可能性奉为至理

攻下来就烧杀抢掠跑啊,以后魏国就要分兵防守了,攻下长安魏军肯定会乱,那时候魏延只要能守一段时间,靠诸葛亮率真正的主力大军从正面攻过来就行了。其实魏延也知道这计谋不靠谱,但当时蜀国最弱,魏国最强,实在太难打了,才提出子午谷奇谋。

长安当时的主将确实是个挺无能胆小的人,所以魏延才提这个可能的战术,但是,即使攻下长安,那也顶不住魏军的反扑,诸葛亮的支援要绕道天水那边来,根本来不及支援。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当时的战略是攻下甘肃那一代,获得战马,不然,很难跟虎豹骑在平原上争雄。

魏延在全局观上自然是不如丞相,所以我也不认为子午谷奇谋就一定能成功,何况三国志魏延传和魏略的记载都不一样,魏延提出的战略的具体细节到底是什么其实已不得而知,讨论实现可能性本来意义就不大,丞相不采纳也不代表丞相就和有的人那样把子午谷奇谋看的一文不值,否则也不会对魏延委以重任甚至在曹真伐蜀的危急存亡之时,让魏延独领一军

而且,子午谷小道是个很难走的山路,蜀军带不了重装备,粮食也带不了多少,能不能攻下长安,靠的不是蜀军英勇,而是魏将是否弃城而走。回复 @丹羽五郎左长秀 :魏延从没说过子午谷奇谋,那是魏略扯的,三国志本意是两路并进,相会于潼关,并没提及子午谷

现在有一个悖论,如果将很弱很弱 ,那不就更会严防死守吗 ?他没能耐 他还喜欢跟人家打吗 ?如果他很强,魏延怎么打的下来呢 ?很多人喜欢吹魏延是什么 汉中大将不就是镇守汉中吗?说的好像水淹七军一样 。

关羽都没本事打下襄樊,魏延率领5000军马不留后路,对方可是有整个国家作为支援,这个奇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同时代曹魏也想走这条路北伐,这本来就证明胃炎的奇谋早就破产了 。后来的邓艾偷袭 ,实际诸葛亮也早就料到了 ,有问题是因为大厦将倾人均反贼。所以人家把那人撤了 。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子午谷奇谋一直有争议,这个奇谋出自魏略,就是魏略作者是魏国人,魏国人为啥能知道那么清楚蜀汉没实行过的奇谋,而且魏略本身也是多采用魏国当时的传言,现在多数认为这个说法不太可信

计谋虽奇但完全不考虑丞相是否能迅速跟上,况且几千人根本扛不住长安的魏军的反攻用,一但等不来丞相那魏延就死军。曹真表示子午谷谁走谁是傻子,或者魏延会飞不然就像曹真一样浪费时间,再倒霉一点就像曹真一样凉了。

偷袭长安的计划要成功,不是你这个谋划多神奇,而是要魏的守军弃城而逃,你着实不把对面当人了呀,当时季汉什么实力曹魏什么实力,诸葛亮能让曹魏全力防守很猛了好吧

况且先不说魏延能不能靠纯步兵打下长安,即便打下了,他拿啥守啊?但凡看过当时的地图,就不会认为魏延能守住,诸葛亮更是不敢直接去和魏延汇合,因为诸葛亮必须先打下西凉,不然会被断后路。而距离长安最近的大城叫洛阳,相距只有400公里不到,洛阳是曹魏国都,猜猜到时候曹魏反扑的兵力会是多少?

诸葛亮还敢带主力直接去长安汇合?到时候被关在长安城包饺子,三国直接到此结束?孙权十万人没有后勤的情况下拿不下合肥,你几千人没有重甲重轴。没有后补,没有人支持,没有小城互助,还一线,一丝都没。

关中豪族的忠诚度和西北豪族可不是一个状态,先不提5000人怎么打长安,魏延子午谷是要坚持到诸葛消化掉西北后前来汇合的,问题是周围全是关中豪族势力,曹魏还能从其他地方调兵,怎么守?除非关中豪族也和当时西北豪族一样大量投蜀否则魏延就是笑话,问题来了,九品中正制后关中豪族还会投蜀吗?

标签: 李自成子午谷奇谋

更多文章

  • 袁崇焕最后会死到底是原因?有何政治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崇焕,明朝

    袁崇焕最后会死到底是原因?有何政治原因?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明崇祯二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后金军入关攻打北京,带兵回援京师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后金军队撤退后,被崇祯皇帝下令抓捕下狱,八个月后,即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至今日,有为袁崇焕喊冤的,说他是民族英雄,明朝擎天

  • 孙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知名度没有刘备曹操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帝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孙权虽然也是三国时代的著名君主,相比曹操和刘备,知名度似乎小了很多。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孙权,其实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率领吴国,和魏蜀两家分庭抗礼那么多年。孙权生于公元前182年。和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不同,孙权和

  • 吕乂在蜀汉的地位如何?一生有何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乂,三国

    吕乂在蜀汉的地位如何?一生有何功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字季阳,荆州南阳。建安十九年,刘备与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一起共围成都,最后刘璋出城投降,刘备遂领益州牧。吕乂便在校尉南阳人王连的推荐下担任盐府校尉一职,负责管理盐铁的财政收益。之后吕乂被升任新都与绵竹的县

  • 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牛仙客,唐朝

    牛仙客是谁?大唐盛世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736年,唐朝开元二十四年。这一天,唐玄宗收到一份奏报,说河西地区最近军械精良,仓储也十分充盈。比起以往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这个结果,唐玄宗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当时主管河西地区的这位节度使,能力非常强,早已得到了唐玄

  • 古代皇帝寿命为何那么短 看看后宫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为何寿命较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嫔妃的侍寝是关系到皇族血脉传承的大事,整个皇宫,从嫔妃到宫女,都想得到皇帝的宠爱。如果他们能生下龙子,那就更了不起了,他们将一辈子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北魏文成帝曾经在粮仓里宠幸了一个宫女,她怀孕后生下了一个皇子。有一次

  • 拓跋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拓跋翰,北魏

    历史上有两位拓跋翰,一位是十六国时期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第三子,另一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北魏的拓跋翰。拓跋翰的鲜卑名是乌弈肝,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也是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隐王拓跋余的异母兄弟,生母是舒椒房。拓跋翰的出生年月,史书中并无记载,只知道他于太平真君三年(442

  • 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之学的缘由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学的,缘由

    江户时代,以儒教为媒介所进行的思考是留给日本人的精神遗产,虽说不是全部,但首先是或基本上是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到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日)相良亨随着幕藩体制的确立,德川政权得以巩固,和平的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此时的日本如同一个成长中需要营养的孩子,不断地从先进的中国文明中吸取

  • 揭开历史谜团:奸臣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开,历史,谜团,奸臣,秦桧,为什么,陷害,岳飞

    说道秦桧,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陷害岳飞的侩子手,是一个奸臣,那秦侩究竟是如何陷害忠良岳飞的呢?下面让小编与你一起了解一下当时事情发生的经过。宋军正要渡河,乘胜追击,却受到宰相秦桧(huì)的阻挠。秦桧鼓动宋高宗与金人议和,并以宋军立即撤军作为议和的条件。岳飞

  •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开,霸气,十足,元朝,灭亡,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1368年,享国运

  • 黄帝御女千二百成仙?不靠谱传闻谁造的谣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帝,御女千,二百,成仙,不靠,传闻,谁造

    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公孙轩辕历来为后世所敬仰,传说中的黄帝不仅一统华夏众部落,而且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 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不仅如此,后世的道家也视他为道家先祖,道家亦被称为“黄老之术”。作为道家学术的重要 分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