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尚可喜对清政府可谓是忠心耿耿 他的儿子为什么会跟吴三桂反清

尚可喜对清政府可谓是忠心耿耿 他的儿子为什么会跟吴三桂反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38 更新时间:2024/1/3 1:36:45

尚可喜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尚可喜对清廷忠心耿耿,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跟随吴三桂举兵造反?两父子为什么不同心?

尚可喜本是明代猛将,后投降清代,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代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守广东。

(尚可喜画像)

然而,尚可喜仅做了6年平南王便以“痰疾时作”,上疏恳请归老辽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尚可喜能征善战,却管教不了儿子尚之信。他见尚之信残暴反复,不免担忧会引来祸患。所以他为了自保,屡次上疏朝廷,希望让尚子信守藩,而他告老还乡。

当时天下初定,政权不稳。且尚可喜在镇守广东时,对地方治理颇有效果,所以顺治以“全粤未定”驳回了他的请求。同时为了挟制他,命他送尚之信入京为质。

顺治在位时期,尚之信得其厚待,他和顺治的关系也处得较为融洽。因此顺治不仅让他做了御前侍卫,还封他为“俺答公”。到了康熙亲政后,尚可喜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所以在康熙十年,便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让尚之信回藩协理王事。此时,尚可信已是年迈之年,康熙便应允了他的请求。

尚之信回到藩地后,依然未改酗酒等恶习,且对藩属官兵“小则鞭打辱骂,大则扑杀之”,因此藩属官兵多有怨言。

尚可喜想要管教,尚之信却不把他放在眼中。因此,他认为尚家必会因尚之信蒙祸,对尚之信十分憎厌。

当时,尚可喜有个叫金光的谋士,见尚可喜为儿子烦恼,便劝他仿清代人的“立贤不立长”,改立次子尚之孝继承王位。

(顺治画像)

尚可喜思来想去,也只能如此,所以就上疏清廷,请求改立嗣子。

然而,尚可喜没料到由于改嗣,尚之信把府中闹了个天翻地覆,逼着尚之孝辞去了继承权。

尚可喜见尚之信无人能约束,为了自保,再次以“年事已高”上疏朝廷,请求告老还乡。

刚好,康熙担心藩王割据尾大不掉,于是同意了尚可喜的奏请。同时他又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为由,下令撤藩。

对于康熙的命令,尚可喜没有意见,尚之信却大为不满。

就在此时,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各地纷纷响应。

尚可喜见此,一向忠于朝廷的他,决定镇守广东,牵制南方叛军。并派尚之孝率军征讨叛军刘进忠等人。

然而受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的东西夹击,尚可喜的大军屡受重创。同时尚之孝也屡战屡败,眼看广东就要落入叛军之手。

吴三桂深知尚之信与尚可喜的矛盾,暗中许诺尚之信,一旦事成,即封他为王,并世守广东。

(吴三桂)

尚之信早就对朝廷和父亲的行为不满,此时尚可喜又老病复发,而尚可喜手下官兵也多有叛变,他深知机不可失,于是发动兵变,囚禁了尚可喜。在夺取军政大权后,举兵联合吴三桂一同反清。

尚之信反清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金光,以泄私仇。

尚可喜也因此悲愤不已,病情加重,不久便被软禁而死。

这下,尚之信再无顾忌,可以撸起袖子和吴三桂一起反清了。可是他却后悔了,为什么呢?

原来,吴三桂不仅数次要求他“重金助饷”,还责令他出兵攻打清军。除此外,又将属下重兵布在广东要塞之地,因此尚之信颇为不满。

同时,响应吴三桂反清的耿精忠和王辅臣等人,又纷纷脱离吴三桂,再次降清。这使尚之信也反复无定。权衡再三后,他决定归降清廷。于是,他亲自写信给硕简亲王喇布乞降。

康熙为了分解叛军的势力,对尚之信的投降予以肯定。并特意下旨:“以往之罪,概行赦免,果能相继剿贼,立功自效,仍加恩邀请优叙。”

尚之信为人诡诈,为了表功,他暗中煽动肇庆总督董重民发动内乱,然后将其抓获,并秘密引入清军,好与叛军对决。

康熙一心想拿下吴三桂,下旨让尚之信袭平南王爵位,好与清军联合攻打吴三桂。

(康熙画像)

谁知,尚之信得袭爵位后,不论康熙如何发布命令,他都打定了坐山观虎斗的主意,一心拥兵自重,屡次三番找借口推托,按兵不动。

不光不肯出兵,康熙命他支付饷银20万两,他依然“迁延不动”。

吴三桂去世后,尽管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接过了反清大旗,但叛军已呈颓败之势。

尚之信此时上疏请求“进军广西”。康熙立刻答应,还封他为奋武大将军,让他配合清军尽早平定叛军。

谁知尚之信率军进入广西后,“自言病作”,又擅自回了广州。

康熙对尚之信颇为不满,但为了不节外生枝,他并未表示出不满。

平定吴世璠和叛军后,康熙准备处理尚之信。

就在此时,尚之信手下的两个小兵逃往京城告御状。

原来,尚之信嗜酒好杀,每喝醉后,就以杀人为乐,藩属官兵多丧命其手。这两个小兵本来也要被杀,但他俩逃了出来。为了活命,他们这才来到京城。

康熙听闻后,命人前往调查。

证据确凿后,康熙命人将尚之信囚禁于广东。他手下的官兵得悉后不知其故,于是再次反叛。

康熙很快就镇压了这次小范围的叛乱,并借机给尚之信定了个“不忠不孝”的罪名,最后命他自尽而死。

(参考史料:《清史稿》)

标签: 清朝尚可喜

更多文章

  • 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宋仁宗是何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仁宗,宋朝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千古奇案“狸猫换太子”,由于事涉皇帝身世、后宫嫔妃争斗,本就足够重磅,再加上其中彰显了包拯办案不畏权贵,因而自古以来便广为流传,并相继演化出大量戏曲、文学作品,现代影视作

  • 明孝宗朱祐樘在历史上是何形象?他到底奇特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孝宗朱祐樘,明朝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富有天下,拥有着绝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提到皇帝,说到皇帝的爱情,给人的第一感觉,那就是皇帝嫔妃众多,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称。在古代

  • 柴荣主张和赵匡胤主张相比 两人到底谁的战略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柴荣,赵匡胤

    还不了解:柴荣和赵匡胤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柴荣主张“先北后南”,赵匡胤选择了“先南后北”,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谁更加正确?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了解,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代之后曾经与赵普有过一次“雪夜定策”,参与人可能还有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雪夜定策”的主要内容就是

  • 纪信:刘邦最铁的发小,为救刘邦最后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纪信,秦朝

    险些被封王的发小,为了救刘邦最后惨死,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了近乎一年的时间,后来项羽则是将荥阳给包围了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这时候刘邦形势危急,这时候是一个人站了出来给刘邦献策,这人就是纪信。纪信的名字并不像是夏侯婴、樊哙、卢绾等人那么出名,但纪信却是和卢绾一样

  • 曾国藩是怎么自律的 曾国藩是怎么戒色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曾国藩

    对曾国藩戒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曾国藩作为晚晴名臣,曾国藩是怎么控制自己的,曾国藩晚年是如何戒色的?曾国藩都做了些什么?“食色,性也”,自古“色”都是人性难以抵制的欲念。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把戒欲作为锻炼自己自制力、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曾国藩就是这样。好色这个弱点,我

  • 唐中宗一生两度为帝,他都遭遇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中宗,唐朝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曾两度在位为帝,但都没有执政过太长时间。在他的一生中毫无自由可言,被母亲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间,曾一度想要自杀;同甘共苦的皇后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在朝堂上拉

  • 诸葛亮伐魏是会失败到底是哪些原因到底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对曹魏发动的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为千古名相,诸葛亮无疑是后汉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宰辅之一。就连跟诸葛亮有仇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不得不表示由衷的敬佩: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 攻占荆州还要杀掉关羽,孙权为何做这么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三国

    麦城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在《三国演义》里被浓墨重彩地描写。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再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刘备任命的荆州守将关羽趁襄樊空虚之际,发动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十一月,孙权西征关羽,任命吕蒙为前部,率军隐蔽

  • 清朝时期发生的九子夺嫡幕后的真正推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清朝

    九子夺嫡是历史四行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长最长的皇帝,作为皇帝,康熙一生战功无数,成绩斐然,值得世人尊敬的。但是作为父亲却是失败的,他的儿子因为他互相残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的背后是什么意图呢?九子夺嫡的背后黑手,其实是康熙

  •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剩下的六国国君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秦朝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秦朝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自此才有了后来的华夏文明历史。其实,秦始皇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欧洲学者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他说中国正是因为有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才有今天的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