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刘邦何德何能让纪信与韩信两位大将誓死追随他??

历史上刘邦何德何能让纪信与韩信两位大将誓死追随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19 更新时间:2024/1/11 10:30:41

《鸿门宴》大家都不会陌生,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鸿门宴的过程则是项庄屡次企图杀刘邦,均未成功;项羽作壁上观,并没有表态;最后刘邦逃跑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公元前206年12月,骊山脚下,从鸿门宴不辞而别的刘邦突然独骑纵马出现,四名手持盾剑的将领徒步飞奔紧随。外貌与身形酷似刘邦的纪信断后,“与樊哙、夏侯婴、靳强”共同护送刘邦安然逃回汉军大营。

公元前203年,韩信成为足以左右楚汉战争走向的第三方势力时,先后拒绝武涉蒯通讽谏,誓死追随刘邦打天下。

刘邦何德何能,竟能使他俩忠贞不渝?

(一)纪信甘赴死

公元前204年夏,刘邦在荥阳“与项羽相距岁余”间,因粮食补给线屡遭项羽切断,致使荥阳城内“汉军乏食”,自己深陷重围,朝不保夕。刘邦无奈“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羽在范增提醒下,一口回绝。刘邦最终“乃用陈平之计”,忍痛拿出“金四万斤”专款,交予陈平用于施展离间计,成功除去项羽的智囊范增。

汉军被楚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弹尽粮绝,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纪信献计:“大王,全军覆没,危在眼前。臣斗胆请求假扮大王开东门出降,以分散楚军注意力。大王趁乱迅速从侧门撤离荥阳!”

刘邦深知,纪信自愿走上一条不归路,只能含泪应承。项羽收到汉军的降书信以为真,答应接受汉王投降。

汉军半夜打开东门,派出两千女子身披铠甲假扮士卒出城诱敌。楚军果然中计,“四面击之。”纪信趁机“乃乘王驾,诈为汉王”,一路高喊:“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听说刘邦出降,兴高采烈“皆呼万岁!”围困南北西城门的楚军闻讯,全部跑到东城看热闹。刘邦趁此良机,率陈平等“数十骑从城西门出”,终于逃出虎口。

项王近距离认出纪信是假刘邦后,强按怒火问:“汉王安在?”纪信哈哈一笑,视死如归:“汉王已出矣!”项王恼羞成怒,“烧杀纪信。”

纪信“身焚孤城之下,功济庙堂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邦建汉后,特建“忠佑庙”祭祀纪信,高度评价他:“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二)韩信拒三分

韩信出身贫寒,既无能入官府为吏,更无法经商自足。经历胯下之辱后,更是臭名远扬。他先投奔项梁,毫无建树,后被项羽任命为贴身侍卫。他多次披肝沥胆为项羽献奇计,均被刚愎自用的项羽置若罔闻。鸿门宴上,在军帐外执勤的韩信折服于刘邦潜龙隐忍的特质,于是毅然“亡楚归汉”。

经夏侯婴和萧何力谏,刘邦终于下决心拜韩信为将,并郑重其事地“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以隆重仪式任命韩信为统领全军的大将。韩信终于等到人生的高光时刻,肩负起兴汉灭楚重任,吹响与项羽逐鹿天下的进军号。

韩信率部平定三秦后,审时度势,大胆提出对楚军实施战略包围的构想:“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刘邦对拨出三万精兵归属韩信东进,开辟敌后新战场。

在刘邦无条件信任和强有力支持下,韩信如鱼得水畅游于战争海洋中,“涉西河,虏魏王,禽(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凭借盖世奇功,终于登上封王的人生高峰。韩信被封齐王后,已经具备“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的影响力。武涉奉项羽令游说韩信,建议他在“反汉与楚连和”与“参分天下王之”之间做出选择。

韩信断然回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是汉王使我获得尊重,提供了人生大舞台,才有了我的今天!我纵容是死也不会改变主意!”

谋士蒯通以韩信已经走到功高震主的悬崖边为由,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劝谏韩信,必须充分利用“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条件,“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韩信的回答如出一辙:“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向)利倍(背)义乎!”

蒯通继续历数前朝忠臣良将被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力证“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的真理,警告韩信:“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您)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虽听出一身冷汗,但依然“犹豫不忍倍(背)汉”。

其后,韩信忠心耿耿追随刘邦设下十面埋伏消灭项羽。“项羽已破”,韩信就被刘邦迫不及待褫夺兵权,并被徙为楚王,继而又以谋反嫌疑被捕,降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害于长乐宫钟室。

(三)刘邦何德能

纪信甘赴死,韩信拒三分。刘邦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能使他们死心塌地至死效忠?

刘邦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永远只爱自己。他竟然为逃命几次将亲生儿女踹下马车,更无视妻子与老父沦为项羽人质;作为汉王,他“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yú)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他还特别讨厌儒生,“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他曾先后以极不礼貌的“倨床使两女子洗足”和“踞床洗”方式接见儒士郦食其与淮南王英布,痛骂“时时前说称诗书”的陆贾……简言之,刘邦在创业过程中,可谓声名狼藉、劣迹斑斑。

可是,这些槽点并不妨碍刘邦“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

刘邦成功的秘诀,在于“仁而爱人”。

他先采纳韩信建议,采取与项羽针锋相对的封赏方针:放手使用天下武勇之士,“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开国功臣高起与王陵当面赞刘邦虽“慢而侮人”,但“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刘邦同意这一说法,但自我总结成功原因更在于从谏如流和善于驾驭使用“汉初三杰”等人才。

但是,刘邦舍得封赏、从谏如流、驾驭人才,尚不足以诠释纪信和韩信为何对他忠诚如此。

我认为:刘邦发自内心尊重人才,才是使他俩死心塌地效忠的心理动因。

纪信是在跑步护送刘邦从鸿门宴脱险的四名部将中,唯一名不见经传者(一说其先为秦县令,后追随刘邦)。樊哙与夏侯婴是刘邦的老部下兼心腹,靳强是率千余骑兵归顺沛公的楚国贵族后裔,都有特殊贡献及独特价值。而纪信既无显赫战功,更缺文韬武略,唯一优势就是与“隆准而龙颜,美须髯”的刘邦外形极似。这个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正是纪信的雄厚资本:关键时刻可以李代桃僵做替身!

因此,鸿门宴和荥阳这两个决定刘邦生死之地,都出现纪信的身影,绝非偶然。刘邦不会言明请纪信做替身,纪信更不可能主动申请,这是双方心照不宣的秘密。纪信认识刘邦之日起,就已经注定只能落得类似荥阳城外的结局。所以,纪信献计,自分必死,不图封赏,只为感恩图报:以生命为代价,回报刘邦对其人格与价值一如既往的尊重。

韩信何尝不懂“项羽今天灭亡,自己明天就得中枪”的唇亡齿寒之理,更深谙“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兔死狗烹”等历史教训。但是,项羽死盯他的屈辱史,视其为草芥。刘邦看中他出类拔萃的帅才,视之为拱璧。韩信从落荒而逃的逃兵变身兴汉灭楚的大将军,再到放开手脚为刘邦打江山,都源自刘邦对其人格与能力的最大尊重。

管理者和领导者,唯有学习刘邦发自肺腑地尊重和使用人才,使人才切实感受到尊重与支持,方能上下一心,推动事业和单位蒸蒸日上。否则,想要同舟共济,无异痴人说梦!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在曹叡还在世的时候 司马懿为什么对曹叡如此惧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叡,司马懿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懿怕曹曹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实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但蜀汉和东吴结盟,利用地利优势,使得曹魏始终无法吞并蜀汉和东吴,虽然三方之间纷争不断,但实际控制领土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司马昭掌握曹魏军政大权后才得到改变

  • 七公主和九公主的爵位有何区别?为何会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七公主,清朝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七大悍将分别是谁?又是如何排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尉迟敬德,唐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七位以悍勇著称的名将,他们就是鄂国公尉迟敬德、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

  • 明朝亡国皇后周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氏,明朝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御榻前,明熹宗

  •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都有哪些叛变者?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庶,汉朝

    在《三国演义》所写的历史人物中,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而刘备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孙权也被描述成了一个性格反复无常的君主。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这种印象也不是毫无依据,因为即使是先后归附曹魏和司马的蜀人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话

  • 李隆基为何会导致安史之乱?他成为太上皇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隆基,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也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自此走向下坡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762年,已经7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病逝于长安,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唐朝帝王,死时可以说是相当的凄凉。所有权力都已经被自

  • 汉废帝刘贺被废的真相是什么?是荒淫无道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废帝刘贺,汉朝

    刘贺(?-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帝,刘贺其先后在位仅二十七天,至于被废的原因,《汉书》给出的答案是“行淫

  • 李师儿:有名无实的后宫之主,因卷入储位纷争而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师儿,金朝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出身,是犯人的后代但还能成为皇帝嫔妃的女性少之又少,金章宗的宠妃李师儿就是其中之一。李师儿出身卑微,是罪犯之后,她的哥哥还是个强盗,但是她却极致逆袭得到了金章宗的宠爱,凭借这份宠爱使得李氏家族也获得了荣耀。这样传奇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李师儿的出身可以说非常的低贱,她的父母都出

  • 历史上的张既一生都有什么战绩?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既,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的张既出身寒门庶族,家中殷富,为人有容仪。是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笔者看来,虽然张既在曹魏将领中的名气,无法和张郃、张辽、于禁、徐晃、乐进等人相提并论。但是,对于文武双全的张既,在曹魏所起到的作用,

  • 佳贵妃:从宫女逆袭成贵妃,一生历经五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佳贵妃,清朝

    历史上的佳贵妃,她本来是皇后身边的宫女,最后却成为了历经五朝的贵妃。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佳贵妃姓郭佳氏,出身低微,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女子,属于正黄旗包衣佐领下人,父亲保儿只是内务府的一名养育兵而已,而且,佳贵妃全族也基本上没有做官的,可见这个女子的出身是真的很低很低。不过,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