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总有个问题不解:宋江外号及时雨,在江湖上的名声传扬非常广。他是怎么办到的?
如果说现在的影星、歌星需要包装,那么,是谁在帮助宋江进行包装?又是谁,在帮助宋江进行炒作?
施耐庵没有交代,只能从社会现象上进行分析。
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出场,就做了一件大事。他以官职人员的身份,为生辰纲的首犯晁盖通风报信。
宋江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押司。押司是文职官员,虽然很小,却很有实权。换句话说,宋江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实干官职者。
这种身份,可以为自己谋取很多便利。
既然宋江是官职在身,那么他就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他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却私下为罪犯通风报信,本身就属于知法犯法。
这是宋江的名声在外传扬开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古代是没有手机或者互联网的,那么口碑的传扬,主要靠人口相传。而能够将名声传扬到各州各县的人,只能是江湖人士。
江湖是一个统称,以字义理解,就是大江大湖的范围,这里面当然包含陆地。而围绕大江大湖组成的结构体,当然是城市、州县,和农村。
江湖人士,是活跃在每一个城市、州县的流动人口。只有他们,经常流动,才能促成口碑的传扬。
倘若呆在家里,闭门读书,就是一个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的知识分子,算不上江湖人士。
这就很清楚了。宋江的名声能够传扬在外,靠的就是这些流动在各大城市的活跃分子。
这些活跃分子,有些是走访郎中、有些是武汉好汉、有些是文人雅士、有些是和尚道士,总之,就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这样的名声,就传到了小旋风柴进的耳朵里。而柴进非常仰慕春秋战国四公子的做法,也效仿他们,养了一大堆门客。
所以柴进对于江湖上好汉的名声,基本上都能了如指掌。而对于名声特别大的当然很在意。
当宋江和弟弟宋清前来投奔柴进时,柴进是怎么做的呢?请看:
那座中间庄门大开,柴大官人引着三五个伴当,慌忙跑将出来,亭子上与宋江相见。柴大官人见了宋江,拜在地下,口称道:“端的想杀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多幸!”宋江也拜在地下答道:“宋江疏顽小吏,今日特来相投。”柴进扶起宋江来,口里说道:“昨夜灯花报,今早喜鹊噪,不想却是贵兄来。”满脸堆下笑来。宋江见柴进接得意重,心里甚喜,便唤兄弟宋清,也来相见了。柴进携住宋江的手,入到里面正厅上,分宾主坐定。
柴进是贵族,虽然已经没落,但宅中依然有着宋太宗亲自赐给的“丹书铁券”,和江湖人物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甚至于说差了好多等级。
而宋江仅仅是一个小吏,更是一个在逃的罪犯。可是柴进不仅亲自大开中门迎接,还拜服于地,口称仁兄。这说明宋江的大名的确是让柴进心生敬畏。
而见到宋江,其个人气质、儒雅谈吐都令柴进倾心。更进一步证明了江湖上的传言,及时雨宋公明果然名不虚传。
宋江的确帮助了很多江湖上的人物。因为这些人物若犯了事,总要求人帮忙。而宋江正好拥有实权,当然可以通过便利为人谋私。
这些得到了宋江帮助的人,对宋江感恩,当然会到处为他宣扬。这就是宋江名声在外,并且传扬得非常大的原因。
柴进对于宋江的大名闻名已久,终于见到了本人,当然欣喜若狂。这就不难理解柴进为何开中门亲自迎接宋江。
古人有些势力,往往将大门建造成大堂中门和旁门的风格。开中门,是迎接贵宾,走旁门,往往是办理私事。
柴进开中门迎接宋江,就是给予了贵客的礼,足以证明宋江在柴进心中的分量,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