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为梁山最高统领之一的公孙胜,为何会两度离开梁山?

身为梁山最高统领之一的公孙胜,为何会两度离开梁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醉轻弦V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4/1/9 18:44:47

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是有排名的。当然,排名越前的人理论上权力最大,自然剧情也多。这其中,权力最大的实际是前四名:总督兵马大元帅、总督兵马副元帅、掌管机密正军师、掌管机密副军师。这四个人分别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属于梁山的“中央决策层”。

可是,这其中有一个人是有些特殊的,这就是第四名:入云龙公孙胜。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剧情实在太少了。

如果不是熟读《水浒传》的人,可能只会知道公孙胜在智取生辰纲中有些戏份,之后的事情可能就不熟知了。这也难怪,之后公孙胜其实也出过场:攻打高唐州时公孙胜用法术对抗高廉妖法;攻打八卦山的时候用法术对抗樊瑞的妖法……

但是,这些剧情在《水浒传》中其实并不是主流剧情,文学价值和思想性也不大,这也就是个经典“对阵情节”,是丰富剧情用的,并不是主线。

公孙胜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实并没有参与过梁山的核心决策,原因嘛:因为他走了。

公孙胜走的时候很特殊,是在江州众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之后。这个时候,公孙胜给出的出走理由是:思念母亲。

淡薄名利,只是思念亲人,所以要走。

这话,似乎从一个道士嘴里说出来,也挺正常的。但你别忘了公孙胜是什么人,当年要劫夺生辰纲就是他的主意。这种人不求富贵,那谁信啊。乱世的时候,有些宗教人士只是个幌子而已,并不一定真心出家,比如鲁智深就是,他一开始当和尚只是避难。

那么,宋江被救出来了,这标志着梁山的发展进入加速期,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这个时候公孙胜说因为思念老母要走了。这就不正常了。

公孙胜在逃避什么?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公孙胜并没有脱离梁山,他仍然自认为梁山团伙的一员,后续的剧情也是如此的:梁山在开疆拓土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道术上被压制的时候,还是请公孙胜过来了。而公孙胜本人也没有推脱。

其实,在梁山大聚义的时候,公孙胜是回归过队伍的。也正是这次他坐了第四把交椅。

可是,后来他又走了,这次走的理由有些玄学。平定淮西灭王庆后,宋江班师回朝,驻扎在东京城外陈桥驿,公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又辞行了。

这次是真辞行了,再没回去。

这就很有意思了,公孙胜到底在想什么呢?

咱们分析公孙胜这个人的派系所属,很显然,他是晁盖集团的人——一开始劫夺生辰纲的七人团队的一员。

咱们看看这七个人:晁盖、吴用、公孙胜、三阮、刘唐

这里面三阮和刘唐基本和谋略无关,属于武将,而吴用和公孙胜则是晁盖的左膀右臂。

智取生辰纲的七个人普遍是江湖人士

这两个人角色不一样,吴用,村中学究,也算是一个儒家系统的知识分子,顶多有些江湖气;而公孙胜,那则是纯江湖人士。

而从后来的表现,也很有意思,吴用后来和宋江走得非常近,但公孙胜走了。

这就是原因:谁都能看出来,这个时候开始,梁山的实际统治权是出现了动摇的。

吴用是有政治野心的,很显然,有传统儒家报国平天下志向的宋江更对其胃口,也更符合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于是吴用选择了宋江;而对于公孙胜,老辣的他显然看到了目前情况的不对。

宋江来了

出于江湖义气和隐士气质,他不便从于宋江而疏离晁盖。但问题在于晁盖和宋江此时并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好兄弟(无论是名义上还是事实上)。危机那是未来的事情。那依附晁盖呢?公孙胜是看出来了的,此时晁盖已经事实上大势已去。

两相为难,公孙胜选择什么呢?走。

但这种走属于无奈,他仍然归属梁山这一总的团体,于是,梁山有难,他还是会过来。

之后的剧情急转之下,施耐庵很巧妙地安排了晁盖中了史文恭毒箭而死的剧情。宋晁之争没有发生,晁盖仍然受到所有人尊崇(虽然已经死了)。

这个时候,很显然,公孙胜是可以回来了,他也需要参加聚义,成为一百零八将中堂堂正正的第四。

不过,接下来就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典的“因果玄学”问题了,那这个“遇汴而还”的隐喻是什么呢?

汴,首都东京开封府,这意味着庙堂,而当时的朝廷是什么样的呢?大家都知道,很显然,宋江一伙带着政治理想的人进去后,下场惨不忍睹。

而公孙胜,象征着玄学的公孙胜,如果有预测的本领,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要走。事实上,当读到“遇汴而还”的时候,梁山集团的悲剧隐喻已经出现了。

当然,也许是判定了梁山集团的悲剧,这一次,公孙胜也哭了;这一次,众人送他的金帛,他也不收了。

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人世梁山一遭,就当一梦吧。

作者:云帆

标签: 公孙胜

更多文章

  • 108将中,哪些人最后回到了原点?除了公孙胜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公孙胜

    《浅说水浒》第503期(文/焦目)说水浒108将,他们反抗奸臣,与朝廷多次交手,小到一州一县,大到对抗童贯和高俅的十余万大军,基本没有失过手。尽管如此,他们后来还是接受了招安,并参与了攻打辽国,以及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的战役。最后,好汉们死去大半,仅有三四十人活着回来。在活着的这些人中,鲁智深坐化,

  • 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公孙胜

    在108位梁山好汉中,“入云龙”公孙胜绝对是一个神出鬼没的人物。在《水浒》这部历史长篇小说中,他的出现为后续的故事奠定了基础。他借着星宿之说,获得了晁盖等人的信任,跟着他们劫了梁中书送给太师蔡京的生辰纲,然后又跟着晁盖上了梁山。等到宋江上山之后,他又立刻选择了回归庙宇,跟着自己的师傅寻仙悟道去了。虽

  • 公孙胜助力宋江成为大哥,为何抛弃梁山?原有这层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公孙胜

    对于宋江来说,公孙胜可谓是他的一个强有力的帮手。晁盖曾经说谁杀死了史文恭谁才能够接手梁山。按照晁盖的这番言论,武功平平的宋江绝对没有可能接手梁山,而事实上也是人家玉麒麟卢俊义杀死了史文恭,按照晁盖临终之时的遗言卢俊义理应接管整个梁山。所以说宋江如果真的想接管梁山通过正常的手段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而这

  • 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到底有多牛?看看这三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公孙胜

    明清时期的小说,即便不是神魔类,比如演义、言情等,也会有一些神魔出现。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南华老仙、左慈、于吉等,一些猛将死后还会显灵,关羽死后就缠住吕蒙,把吕蒙也弄死了。在水浒中,也有不少神魔。最有名的就是九天玄女,她不但传书给宋江,还告诫宋江要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在开篇还提到了赵匡胤是霹雳大仙转

  • 他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高人,公孙胜拍马难追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很多人都看过,当初在梁山聚义厅一同结拜的一百单八将最后能活下来的屈指可数。要么是在征方腊途中战死,要么回朝途中病逝,仅剩的一点人还被赐了毒酒。相比之下,鲁智深在寺中圆寂的结局可谓是美满多了。可鲁智深也杀人不少,为何能得善终呢?鲁智深能结局圆满,这就与他师傅智真长老有关了。他在同宋江接受招安

  • 宋江在天堂遇到公孙胜,两人会说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公孙胜

    宋江到了阴曹地府也有好长一段日子了,除了花荣等原来和他最贴心的几个人见面敷衍几句话以外,大多数原先那些水泊梁山的好汉,都是和他横眉冷对的,有几个见他一次,打他一次。故此,宋江脸上经常伤口不断,始终没有好利索。好在他家颇有些钱钞,不时会烧化后送过来。为了扭转目前不利困境,宋江不时请牛头马面吃酒耍子。牛

  • 公孙胜为什么第一个要离开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老铁来拉标签:公孙胜

    在公孙胜看来,宋江一定会架空晁盖,并且掌握梁山的大权,然后会将梁山众弟兄们“卖了”。他料定了宋江会走招安的道路,但是他阻止不了,也不想被迫参加,所以他就借着思念老母亲和师傅的缘由,第一个离开了梁山。公孙胜作为梁山好汉之一,自然也对梁山的未来有所担忧。他对宋江的行径并不赞同,认为宋江会改变晁盖的路线,

  • 宋江上梁山后,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历史人物编辑:恒空读史标签: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与晁盖、吴用、刘唐、三阮、白胜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成为梁山第二代首领之一。公孙胜与梁山大多数好汉不同,他没有杀人放火,只是痛恨贪官鱼肉百姓,而选择与志同道合之人抢了贪官的不义之财。上梁山之后,他们做的也不是杀人放火的勾当,而是劫富济

  • 聪明仗义,且有能力,公孙胜终于活成了最大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微言微评标签:公孙胜

    长大了,才真的明白,在小说《水浒传》里,真正聪明,且有能力的人莫过于公孙胜了。这一点,从公孙胜当年上梁山和日后的归隐上,都能彻底地表现出来。公孙胜的家境还是不错的,有田地,有山庄,日子过得相当地逍遥自在。加之多年的修道,让他变得更加有能耐。这么说吧,他之所以公然参加夺取生辰纲的行动,不过是劫富济贫和

  • 公孙胜为何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梁山,只因他清楚这3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看点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里边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有108条好汉的头领宋江,有运筹帷幄的军师吴用以及武功高强的禁军教头林冲。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英雄好汉,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也是水浒里的一位顶级人物,他就是天闲星公孙胜。公孙胜是蓟州人,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常常在外云游。在得知梁中书为了给岳父做寿,将从老百姓手中收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