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在中国素有“王者之气”,水浒里,共有四个好汉有“打虎”经历:景阳冈打虎武松、沂岭刀劈四虎李逵、登州设陷下药解珍解宝。
但很奇怪的是,无论解氏兄弟、李逵还是武松,都没能被冠以“打虎”头衔,这是怎么回事呢?先来看四人打虎经过:
四人中,武松打虎最为人津津乐道,其几乎赤手空拳,辅之以醉态,仓促中打虎。其尽管手持哨棒,但一出手就被树枝打折,基本赤手空拳与老虎打斗。那老虎不仅吼得山岗颤抖,还有看家本领,其“一扑、一掀、一剪”曾逼得武松边腾挪,不得已其曾跳上老虎身上,用神拳击打其头。最后老虎虽死,自己也精疲力尽,足见其打虎之惊心动魄!
李逵上了梁山后,深得宋江喜爱,因此也想母亲上山享福,结果道经沂岭时,因母亲口渴,去取水时,发现母亲被老虎吃掉,于是悲从心起,奋力杀虎。其打虎,利用了朴刀和腰刀,且钻入虎洞,占据有利地形后,先杀死两只没有反抗能力的小虎,再趁母老虎身躯倒入洞时机,用刀舍命一戳,母老虎伤痛而死。打公虎也是手起一刀,正中虎颌,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事后说起母亲被虎吃掉,自己打虎的经历,梁山众好汉们却都没心没肺的笑了起来,丝毫没有为其母惋惜堕泪之意,让人感到这么草莽英雄的冷漠。
解氏兄弟是猎户,打虎被官府限期所逼。两人打虎比较窝囊,准备了窝弓、药箭、弩子,甚至穿豹皮裤、虎皮套体,还设好陷阱,足足等了两三夜功夫。在老虎中窝弓后,才敢拿钢叉追,纯粹一投机猎人。
这四个好汉都有打虎的经历,却不能冠以“打虎”的绰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李逵杀四虎,尽管解决当地虎患,可惜其负案在身不敢声张,丧母之痛更不能提。解氏兄弟因为打虎吃官司,最后落草为寇,本身无光彩可言。
武松呢?尽管事后逢人就吹嘘“那大虫是被他三拳两脚打死”,也深得饱受虎患阳谷县居民的欢迎,骑高头大马、抬虎跟随游街,还成了都头,进入了当地政府机构。但此后却发生了哥哥武大郎与西门庆潘金莲之事,武松尽管天不怕地不怕,但哥哥却是最亲的人啊,所以上了梁山后,自己也不愿多提了。
至于水浒里,为什么武松没有用“打虎”为绰号,那是因为施老先生在第三回,稀里糊涂把商标套在了李忠身上,其虽未打过老虎,武艺也是低微,却因抢先注册了“打虎”商标,使得后面打虎的武松再怎么英雄也不能用这个名号,其只能时不时地吹嘘下“打虎武松”,后来因为亡命天涯,穿上头陀服饰,冠以了“行者”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