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不过一个小商贩,如何能在这大争之世夺得一席之地,又如何使得百万大军在他手中如臂使指,就连朱元璋都曾经是他的手下之将。他叫徐寿辉,一个元朝末年的草莽皇帝。
徐寿辉原先是卖布的小商贩,虽然生的平凡,但是身材魁梧,相貌非凡,更是一副侠义心肠,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当时的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就这样,徐寿辉在一脸懵中,被套上了龙袍。然而徐寿辉虽知如此,但却不甘心傀儡的命运,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终究掌握了实权。
徐寿辉的部下头戴红巾,被称为红巾军。
徐寿辉的个人能力十分优秀,发动群众的本事也是超乎寻常的高。元末的贪腐令百姓恨之入骨,于是徐寿辉见此良机,在平民百姓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人数一时间也是水涨船高,足足十多万人。
为得到更多人拥护,同时打响义军的名号,他号称百万大军,一路攻城拔寨,不久之后,他建国,国号天完,取压倒大元之意。
他不是一般著名首领那样,这个时候他没有骄奢淫逸,出色的战略头脑,让他继续发动广大的贫苦大众,提出劫富济贫的口号,部队的实力进一步壮大,一度逼近他口中号称的百万。
不久之后元军退去,红巾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南方的大部分地区落入手中,之后,在汉阳县重新建都,再立国祚。
历史上对于陈友谅的评价为心狠手辣,胆大妄为,义气信义在他眼中,不过是手段,徐寿辉在这点和他比起来就差远了,也注定了徐寿辉不能走的长远。
陈友谅在除掉倪文俊之后,吞掉了后者的旧部,红巾军的大权,逐渐实际落到了陈友谅的手中。
后来徐硕辉想要迁都龙兴,因为陈友谅所阻挠而暂时作罢,然而,徐寿辉迁都之心不死,最终,双方引发剧烈的冲突,陈友良设下埋伏,徐守辉仅存的部下折损殆尽,徐寿辉也在陈友谅的裹挟之下,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江州。
1360年,陈友谅将徐寿辉带到采石矶,而后,邀请徐守辉到五通庙拜神,徐寿辉明知有问题,却无力改变些什么,没有携带任何兵甲前往,一进入便被陈友谅的部下控制,一柄铁锤敲碎了他的脑袋。
凡事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天命不可违,徐寿辉注定不是当时的真龙天子,当真正的天子问世,世间一切烛龙,都要为真龙让位。
徐寿辉去世之后,天完政权完全落实了陈友谅的手中,后者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宝座,他将天完改名为汉,国号大义,拥兵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起义军首领。
陈友谅性格强硬多疑,喜欢玩弄权术,长江以南,由于兵力强大,他便向向东进攻,目标直指应天府。很快,陈友谅和朱元璋在今天南京城郊大战,陈友谅连战连败,大片领土逐渐流失,天下的局势已逐渐进入了朱元璋的手中。
陈友谅举国之力,打造了数百艘战船,倾尽国家携带大军60万,并喊出口号,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陈友谅破釜沉舟,想要一战扭转颓势,朱元璋的兵力不如陈友谅,而且手下士卒多为不善水之辈。
然而,同历史上的曹操一般,鄱阳湖水上不久便刮起了东风,陈友谅铁索连环,此时,刚好被火烧连营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陈友谅在作战之中被流矢击中而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近代的考古发现,其实徐寿辉的国家应该叫大宋而并非天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他先前尊崇韩林儿的大宋政权,于是在建国之后就将徐寿辉的大宋改为了天完,徐寿辉的失败看似就成了命中注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