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虏无百年国运?刘福通、徐寿辉双雄并起,明教起义KO黄金家族

胡虏无百年国运?刘福通、徐寿辉双雄并起,明教起义KO黄金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城 访问量:1856 更新时间:2024/1/8 21:15:38

公元1351年4月,元丞相脱脱征发民夫15万,调集安丰戍十八翼军2万,以水利学家贾鲁为工部尚书,全面治理黄河水患。

贾鲁到任后,亲临黄河之畔,190余日不离治水前线。风雨无阻、夙兴夜寐,前后耗资184万5千6百30锭纹银,终于完成了黄河复归故道的壮举。

但就在黄河治水大功告成的时候,韩山童刘福通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利用治水民夫掀起了元末起义大浪潮。

起义前夕消息走漏,韩山童被捕身亡,其子韩林儿出逃武安山。同年5月,刘福通攻破颍州,以杜遵道为谋主。先后攻克朱皋、仓栗、罗山、真阳、确山、舞阳、叶县等地。

而后挥师南下,攻陷汝宁府、光州、息州。半年之内,席卷豫西、豫南大部,拥兵20余万,天下为之震动。

北方刘福通强势崛起的同时,徐寿辉、彭莹玉、邹普朗等人,也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中发动了起义。他们以红巾裹头,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因此又称“香军”或者南方红巾军。与南方红巾军对应的是,尊奉明王的刘福通大军,也就是北方红巾军。

总的来说元末红巾军,以明教、白莲教、弥勒教、景教为壮大手段,根据地域分为南北两大阵营。而作为南北红巾军实际领袖的徐寿辉、刘福通,也是抗元前期真正的中流砥柱。

公元1351年9月,徐寿辉、彭莹玉击败元将宽撤不花,一举攻克蕲州和黄州两城。并定都蕲水,徐寿辉称帝,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国号“天完”。

所谓“天完”者,就是“大”上加“一”,“元”上加“宀”,完全压倒大元之意。而元末群雄中首个称帝的徐寿辉,也成为了与元顺帝分庭抗敌的南方义军领袖。

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徐寿辉首先称帝吸引元朝仇恨的同时,也获得了超高速发展。南方红巾军以黄冈为中心,兵分两路攻略江西、湖南。

公元1352年,丁普朗攻克汉阳;邹普胜攻克武昌;曾法兴攻克安陆、沔阳;徐寿辉攻陷江州;项普略攻陷饶州、徽州、信州。在彭莹玉的谋划下,南方红巾军军纪严明,所攻无所不克、所克无有不降。

等到1353年,短短一年之间,南方红巾军已发展至百万之众,纵横于长江两岸,雄踞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福建等地。

河南、安徽的刘福通,吸引大量北方元军围剿;湖北、湖南的徐寿辉,牵制大量南方元军的同时;徐州芝麻李、濠州郭子兴也相继举起了反元大旗。

公元1351年,刘福通起义不久,芝麻李、彭大、赵均用等人于萧县起义。一举攻克徐州城,于淮泗之地聚众10余万,北方再起燎原之火。

说来也是天意弄人,自忽必烈建立元朝起,六十余年间皇权相争、内耗不断。元朝虽然民变不断,但整体却平稳无事。

可等到元末之际,脱脱通习儒家文化,先修辽、宋、金三史,后平黄河水患,积极缓和蒙、汉矛盾,被誉为一代贤相。

元朝不在内耗不断时灭亡,却在励精图治时走向了衰弱。脱脱治理黄河功成之日,刘福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起义。这既是元朝积弊已深的缘故,也是脱脱时也命也的人生悲剧。

此起彼伏的弹劾声中,承受巨大压力的脱脱踏上了讨伐芝麻李的征途。脱脱选择芝麻李有两个目的:其一,芝麻李起事较晚,相较刘福通势力要弱得多;其二,芝麻李占据徐州,切断了京杭大运河,元朝无法收取江南富裕之地的赋税。

公元1351年秋,脱脱攻破徐州,芝麻李被杀,徐州惨遭屠城。彭大、赵均用等人突出重围,南下投奔濠州城。而濠州城的主人,则是矛盾重重的郭子兴与孙德崖

郭子兴敬重彭大而轻视赵均用,怀恨在心的孙德崖就联合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濠州城义军眼看就要分崩离析。朱元璋心生离意的同时,及时找到彭大,才救下了郭子兴一命。

至此,元末大乱局基本定型,北有刘福通、南有徐寿辉,扛起了抗元大部分压力。徐州芝麻李义军被灭,残部彭大、赵均用鸠占鹊巢,进一步激化了濠州红巾军的矛盾。

厌恶了濠州红巾军间勾心斗角的朱元璋,即将独自踏上征途,并成为元末红巾军中的最大黑马,黄金家族告危!

标签: 徐寿辉

更多文章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徐寿辉

    他本不过一个小商贩,如何能在这大争之世夺得一席之地,又如何使得百万大军在他手中如臂使指,就连朱元璋都曾经是他的手下之将。他叫徐寿辉,一个元朝末年的草莽皇帝。徐寿辉原先是卖布的小商贩,虽然生的平凡,但是身材魁梧,相貌非凡,更是一副侠义心肠,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当时的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就这样,徐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部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徐寿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高度总结了封建社会的政权更迭,新的政权在建立之初,也许有着勃勃生机。但是,毕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老旧的一套封建体制,以不公的等级制度积蓄矛盾,等到矛盾爆发那一天,也就是政权灭亡的那一天。老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受压迫的,也就经常掀起农民起义来反抗。元朝末年,在统治

  • 徐寿辉为何用“天完”当国号?一老者如此奉劝,他却置之不理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徐寿辉

    朱元璋也叫朱重八,“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改的,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元”指的当然是元朝,而“璋”则是一种外形似刀的玉器,古代生了男娃叫弄璋之喜,朱元璋给自己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要成为推翻元朝的那个人。朱元璋早年间曾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是红巾军的一个首领。红巾军是明教,白莲教等宗教组织结合后形

  • 天完皇帝徐寿辉:沦为傀儡,最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弋尘读书标签:徐寿辉

    徐寿辉是元末蕲州人,比朱元璋大八岁,他是一名商人,以贩卖土布为生。元至正十一年八月,被彭莹玉、邹普胜等人拥戴为首领,不久,建立天完政权,称皇帝即位,邹普胜为太师。关于徐寿辉被推举为首领的原因,《明太祖实录》这样记载,“以寿辉相貌异,众乃推以为主,举红巾为号”。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靠颜值成为皇帝,表面

  • 朱元璋修元史的时候也会夹带私货?浅论徐寿辉政权国名是否为天完

    历史人物编辑:杰杰哥标签:徐寿辉

    前言:在某本明朝历史的科普读物中,开篇第一章就讲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奇怪的国名:“天完”。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湖广罗田人徐寿辉率先称帝,改年号为治平,然而国号却是不伦不类的“天完”。该书作者不无嘲笑地指出:“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是啊,天完天完,到底是今天完蛋,还是明天完蛋呢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原来是这样的死的,真实原因跌破眼镜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郭子兴

    书接前文:然而,郭子兴的这种美妙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个爆炸式的新闻给搅没了。这个新闻便是朱元璋被孙德崖的弟弟生擒起来了。朱元璋既是他的女婿,更是他的左膀右臂,不能失去这根顶梁柱啊!于是,他急忙派徐达等人去和孙德崖的弟弟谈交换人质的问题。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你们生擒朱元璋,我手中有你们的孙德崖

  •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何还要分他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郭子兴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不仅接待了郭子兴,还把自己三万人马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郭子兴,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报恩:朱元璋在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前,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父母饿死了,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朱元璋靠讨饭为生,后来为了有口饭吃,当了和尚,从事的工作和唐僧师徒差不多,但他比

  • 朱元璋深得郭子兴信赖,还娶了其养女,为何最后要离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郭子兴

    朱元璋一生做过很多让人匪夷所思之事,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便是在郭子兴得势之时主动离开。在郭子兴的阵营里,朱元璋并不是挥之即去的无名小辈,相反,他不仅地位高,还拥有实权,郭子兴对他也很信任,颇有将他当继承人培养的态势。而且郭子兴主动将养女嫁予朱元璋,在这层关系下,朱元璋即使当不上继承人,他的地位也不容小

  • 郭子兴后代怎么样了?有一个被朱元璋给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郭子兴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嗜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共就杀了近十万人。当年朱元璋是依靠郭子兴起家的,那么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他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老丈人郭子兴的后代的呢?其实朱元璋虽然嗜杀,但他还没有残暴到草菅人命的地步,换句话说他杀的都是那些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或者触怒他的人,朱元璋固然是一个暴君,但他

  • 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为什么会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家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鬼说天下标签:郭子兴

    众所周知,明太祖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而元朝末年的反元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无疑是朱元璋最大的恩人,朱元璋通过继承郭子兴起义军才得以跻身元末群雄之列,奠定了建立明朝的基础。那么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为什么会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家军队呢?本鬼前文《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创业的时候真的只是“开局一个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