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厢记》本来有六部,王实甫的那一版是第几部,算抄袭吗?

《西厢记》本来有六部,王实甫的那一版是第几部,算抄袭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仙儿爱生活 访问量:1617 更新时间:2024/1/21 13:34:40

说起《西厢记》,一般人大都会想到实甫。

现代的人能够记得他,完全是他创作的元代戏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部《西厢记》。

【西厢记】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元明清时代就受到热烈追捧,历代人墨客对此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誉为古典剧作之冠。

在中国国内,《西厢记》不仅在戏曲的舞台上几百年来大放光彩,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在跨度88年间的历史之中,差不多被7次改编成影视剧作,影响了现代的4到5代人(还不算元明清)。

(1)1927年,由侯曜执导,古代艺术形象张生和崔莺莺,他们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

(3)1961年,香港赵一山导演,拍摄出了越剧戏曲片《西厢记》;

(5)1994年,马加奇导演,执导6集剧集版《西厢记》;

(6)2006年,苏舟导演执导3集电视剧《西厢记》;

(7)2013年,路奇导演执导了30集电视剧《西厢记》。

【路奇导演执导电视剧《西厢记》】

可以看出,现代的中国人是非常喜欢《西厢记》了。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现代世人记忆之中算是扎了根的。

这位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朝的年代是1206-1368年,王实甫生卒约1260-1336年,属于地道元代人。

【王实甫雕塑】

那么,问题来了: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不是他独创的呢?

简单的回答:是,也不是!

是,说的是他写的那一部是他创作的;不是,说的西厢记不只他写了。

那么说来,在历史上,还有什么人写过《西厢记》么?

简单的回答:是的!

这部书在历史上还被称:董解元西厢记。

有人干脆就称《董西厢》!

这是啥情况呢?

那他叫什么名字呢?

近人卢前《饮虹曲题跋》引《玉茗堂钞本董西厢》清代柳村居士跋说:“董解元,名朗”。

虽然董解元的名字不详,生平事迹不详,只是说他可能在金朝做过官(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仕于金”,清代奇龄《西河词话》称他是“金章宗学士”)。后世研究者从作品《董西厢》研究出他的性情特征:“为人狂放不羁,蔑视礼教”;说他“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熟悉唐代传奇、代词和民间诸宫调。平日在狂歌醉舞之,‘诗魔多,爱选(撰)多情曲’”。于是,推测董解元是做过金朝官员,后来落魄江湖的。

这一部西厢记文本,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出版过,后来有过多次重印。

【董解元西厢记】

书名:董解元西厢记

校注:凌景埏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年::1962年1月版 1986年1月第四次印刷

页数::170页

定价::1.2元(当时的书籍真便宜,才1元2角)

装帧: 平装 竖排本

统一书号: 10019-1651

王实甫是地道的元朝人。在元朝之前,中国的历史是:

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金(1115-1234)

之后,才是元朝(1206-1368)的接续。

这一位董解元(可能叫董朗),大约是生存在宋、辽、金时代,在元朝之前。

【古人董解元剪影】

虽然生卒年月不清楚,但知道他是一名金人,至少是在金朝中做过官。

还有一点是确切的,他早于王实甫,这从他创作的西厢记可以证明。

在董解元之前,大约是在宋代,就已经有了更早的西厢记戏曲。

标签: 王实甫

更多文章

  •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过度关注个人情绪引出很多不合逻辑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王实甫

    “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打破世俗藩篱,畅叙恋爱自由。它抛弃了传统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婚姻从家族利益联姻回归到个人情感抒发,从集体属性回归到个人自由。不再让自我奴役于家族,不再如木偶般受人摆布,也不再赞誉女子的“温良、顺从”,而是“离经叛道”,自我争取。元

  • 唆鲁合贴尼做了什么事,让托雷家重新夺回蒙古霸权?她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唆鲁合贴尼

    1251年夏天,蒙哥正式在哈剌和林登基称汗,同时追封父亲拖雷为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蒙哥称汗引起了窝阔台家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当初早有誓言,汗位永远属于窝阔台系,如今怎么却变成了拖雷家族的呢?于是贵由的儿子脑忽联同窝阔台的另两个孙子忽秃黑、失烈门密谋造反。谁知道事情中途泄漏,蒙哥趁机将察合台系与窝阔

  • 中国古代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和最早的外籍宦官朴不花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朴不花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不缺太监和皇后了,但是这个太监和皇后却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国籍都是外国籍,他们是高丽人,生活在元顺帝时代。高丽人朴不花和奇洛尔两人自小是邻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奇洛尔家境不错,贵族出身,她自小颇受父母疼爱,人长得机灵美丽,聪明乖巧,大家都很喜欢她。但是,朴不花却是比较坎坷。

  • 灭掉大宋的汉人张弘范并非宋朝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些牵强

    历史人物编辑:心裡有數标签:张弘范

    张弘范是元朝初年的将领,元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保定定兴县)人,曾追随元朝元帅伯颜挥师南下,击败贾似道率领的十三万宋军,攻占临安城,迫使宋恭帝和谢太后向元军投降。张弘范击败了南宋名将文天祥、张世杰,帮助蒙古主子灭掉了南宋王朝,因而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

  • 张弘范背叛了宋朝?真是冤枉了他,其实他的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张弘范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是孔子在《春秋》里面说的,纵观华夏千年历史,蛮夷到了中原地区,慢慢就变成华夏人,华夏人去了蛮夷之地,慢慢也就不能称之为华夏人了,这正是入乡随俗,所谓华夏人,血脉传承只是一方面,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张弘范是元朝初时的大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为元朝统一中原

  • 张弘范:一个被冤屈800年的绝世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青橙拂户标签:张弘范

    1279年,元朝大臣纷纷上书,建议诛杀被俘后始终不愿投降的文天祥,忽必烈陷入犹豫。有一个人听说此事后,不顾重病缠身强撑着坐起来,给忽必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折,恳求不要杀文天祥,对这样的忠君爱国之士,应当予以释放。这个人便是元朝初年威震天下的名将张弘范,他的奏折打动了忽必烈,文天祥逃过一死。但仅仅几

  • 灭亡南宋的张弘范是不是宋朝人?出生时,北宋已经灭亡97年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张弘范

    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1279年春,元朝汉族将领张弘范偕都元帅李恒指挥崖山之战,断宋水道,两面夹击,配以火攻,全歼宋军余部。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东崖山(今新会崖门)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至此,3

  • 赵孟頫升迁泰州,他有没有赴任?

    历史人物编辑:阿宝嘎历史标签:赵孟頫

    1309年7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正在家中纳凉的赵孟頫,担任江浙儒学提举期满,接到调令,升迁泰州,官正四品,兼劝海陵、如皋农事,趁着生命炙热,虽年已过半百,仍想做一个如夏花般绚烂的人。他收拾行囊,携家带口,离开杭州,途经家乡时,牟应龙晤叙,顺便帮八十二岁牟巘所撰的《湖州妙严寺记》用篆字书写碑额。牟

  • 黄公望80岁画《富春山居图》:我本想做个好官,真的没想过当画家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黄公望

    导语:他官场失意,被冤入狱,后入全真教,一心学画,80岁画的《富春山居图》,地位堪比兰亭序。在书法中,兰亭序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堪称是书中的极品,可惜的是这部经典作品,没有能流传下来,兰亭真迹至今都没有出土。与书法相似,在经典的画作中也有一幅被认为是“画中之兰亭”的作品,可见它在画史的地位是有多高。前

  •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拂身而去后,山河与我同寂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智商已欠费标签:黄公望

    说到山水画,我们不得不认识一个人和他的一副传世名画——黄公望与他的《富春山居图》。纵观黄公望的一生,是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他的人生在暮年像开了天窗一样,变得豁然开朗,风清月明呢?我想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从来不曾放弃寻找自我救赎的人,在历经重重迷雾后的深情挥洒。黄公望的一生可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