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水画,我们不得不认识一个人和他的一副传世名画——黄公望与他的《富春山居图》。
纵观黄公望的一生,是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他的人生在暮年像开了天窗一样,变得豁然开朗,风清月明呢?我想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从来不曾放弃寻找自我救赎的人,在历经重重迷雾后的深情挥洒。
黄公望的一生可以分为两半,一半按照社会为他选择的轨迹走,一半转向自己的内心所指。入狱那年,就是这条路前后的转折点。
游历期间的黄公望在有感于山川景物之美,决定学习绘画,于是就去拜大画家王蒙为师,王蒙见他年岁太大,摆摆手叫他回去。可是黄公望却偏偏开始了自己的绘画探索工作。他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眼前的江看,观察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之后他一直专注于游历与观察山水景物,就像消失了一样,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
黄公望在富春江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里,黄公望每日清晨竹杖芒鞋而出,日落西山而归。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山川为伴,同寂与共。把富春江的一年四季刻印进了心里。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头都快死的年纪了,瞎折腾什么?在这里我想借用史铁生《我与地坛》里的那句开场白:“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是啊,死是迟早的事,不必急着去看它。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事比死更重要,那就是完成自我啊!于史铁生而言,地坛是灵魂重生之地,于黄公望而言,富春江是真正的重生。
我常想生活中的自己,总是忙不提的赶路,越长大越开心不起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要的总是那么多,我们能倾听的却越来越少。或许我们缺的就是寻找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