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想答应招安,武松与鲁智深反对,为何只有鲁智深提出散伙?

宋江想答应招安,武松与鲁智深反对,为何只有鲁智深提出散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玉奎 访问量:184 更新时间:2024/1/29 22:47:45

人们的印象中《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一个个都是正义豪迈的义士,总是嫉恶如仇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后来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答应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个悲惨结局。据说不过在诏安的时候,武松鲁智深就出来反对过,但是武松虽反对招安,结果依旧还是选择跟大家走在一起,而鲁智深却自己提出散伙,这是为什么呢?

108位好汉聚集在梁山之后,该好汉们开始动各种匡扶正义与发展的活动。而带头者正是宋公明宋江。他以威望获得众多好汉的推崇,甘心称他为哥哥,愿意听令于他。可惜在梁山好汉辉煌的时刻,其威胁到了宋朝,因此朝廷决定铲除他们,但是派军队与梁山好汉对抗,无疑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跟开支消耗,因此一些官员就上奏皇帝,建议化干戈为玉帛招安梁山众好汉们。之后,宋江收到朝廷的诚意邀请,谈妥条件后他就牵头引领招安的事情。

然而宋江心里是想答应招安的,毕竟他没有上梁山之前,就已在家乡衙门当过一个小吏,所以知道官场的好坏之处,明白拿朝廷俸禄指挥手下人办事,总好过躲在梁山当山大王。因此宋江可能认为以自己是梁山扛把子的身份归顺朝廷必定能当上大官,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且宋朝也答应给众兄弟们安排大小官职,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一则为自己官职,二则为给众好汉谋个好收场,所以宋江是主张答应招安的。

有一次,宋江在梁山酒宴与众好汉喝酒的时候,即兴起来亲笔写了一首《满江红》还叫懂乐曲的乐和来吟唱,只听歌声缓缓唱来,一句:“望天王诏早招安,心足矣”脱口而出,众好汉才如梦初醒,深感原来宋哥哥的心早已归向朝廷。

此时酒喝一半的武松气一上来,大喊道:“今也招安,明也要招安,怕不是冷了弟兄的心”,众人哑口无语,宋江听完不急不慢的苦口婆心劝说武松,两人一来二去后,武松可能由于敬重宋哥哥,且重视兄弟情谊,接着就默认允许了。

宋江好不容易说服武松,这边鲁智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又跳了出来反对。鲁智深持的观点认为,如今朝廷百官皆是互相勾结之徒,联合蒙蔽圣上,就如自己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能干净,招安不济事,这就告辞,明儿大家伙各去寻趁罢了。此话意思是鲁智深只是朝廷积腐严重,早已无药可救,如果非要答应招安,还不如众好汉散伙好了。

鲁智深说的有头有理,宋江一时语塞既无以言对,许久才解释道:“众兄弟且听,当今圣上至贤至明,暂被奸臣蒙蔽,但总有云开日见的一天,如今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特下旨赦罪诏安,同心同德报效朝廷,留得青史美名,有何不美哉!宋某只愿早早招安,给大家谋个好差事,别无他意”。然而宋江说的也很令人动心,但鲁智深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提出散伙。

鲁智深之所以敢这样说,有人认为他虽是花和尚,但早看透一切功名利禄,以他耿直的性格就有什么说什么。再说鲁智深在梁山好汉眼中,地位挺高,私下有自己的势力支持,因此就敢说真话,且不怕得罪宋江。毕竟很多好汉当初都是因为受到地方官员跟恶霸的压迫,选择上梁山。如今对鲁智深来说,与其答应招安跟他们同流合污,不如早早散伙,留一个不忘初心。

标签: 鲁智深

更多文章

  • 鲁智深:我这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鲁智深

    有人称我为师兄,也有人叫我兄弟,有人尊我“吾师”,也有人骂我“秃驴”。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的姓名,出家之前我叫鲁达,在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在渭州做了提辖,出家之后我是花和尚鲁智深。此刻,外面的钱塘江上潮声如雷,我想起师父的话“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知

  • 李逵武力真的不如鲁智深吗?有三点比鲁智深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鲁智深

    水浒世界里的鲁智深是水浒世界里侠义的担当,所作所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又说他是近神近佛的人物,因为鲁智深这种级别人物的存在,让我们对梁山好汉有了更多的期许,又因为鲁智深的存在拔高了水浒好汉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使我们不愿意再将好汉与强盗挂钩,这一点印象的转变,全拜鲁智深一人

  • 宋江劝鲁智深报效朝廷,鲁智深为什么说“洒家心已成灰”?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鲁智深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刚被智真长老派到他师弟那去管菜园的时候,鲁智深听得是这个职位很不开心,最后听得那个小和尚解释了,心思既然未来有机会出头,那就暂且去管理菜园,这才答应。这说明当时的鲁智深俗念还是有的。而到了结尾,鲁大师和宋江一段经典对话。宋江想要报效朝廷,鲁智深明白了人生最大的意义,这才说了句:“洒

  • 明明有兄弟,鲁智深为什么是“天孤星”?“孤”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鲁智深

    《浅说水浒》第334期(文/焦目)说水浒,不能不说梁山108将。其实古代啸聚山林,落草为寇的人多了去了,但没多少出名者,除非第一次举起反抗的大旗,或者有其他轰轰烈烈的大事。宋江等一帮人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水浒中,作者给了他们“天罡地煞”的名头,每个人都上应天星,而且都有自己的星号。有趣的是,这些星

  • 鲁智深反对宋江招安时,为何林冲要“暗害”鲁智深?原因让人心寒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鲁智深

    一、水浒中的生死兄弟在水浒中,好汉结拜比较普遍,比如宋江跟武松,武松跟张青等,但结拜后似乎也就如此了,彼此关系却更远了般。比如宋江跟武松结拜后,武松虽知道宋江在梁山,可他就安安稳稳的在二龙山,不发一言。还是杨志率先提出,咱全伙加入梁山吧。按理说这个率先提议的人,应该是武松才对。但这种现象对于鲁智深和

  • 白求恩称聂帅为“鲁智深”,聂帅诧异地问:我哪里像鲁智深了?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鲁智深

    1938年6月,白求恩来到晋察冀考察,见到聂帅就亲切地称呼“鲁智深”。聂帅是八路军中有名的儒将,在他的带领下,晋察冀边区成为了“抗日模范根据地”。聂帅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还善于做后方工作,是个文武全才。聂帅听到白求恩医生的这个称呼后,以为白求恩医生对中国文化不熟悉,所以才喊错了称呼,后来才发现不是

  • 遭鲁智深迫害,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其实鲁智深欠他一个道歉

    历史人物编辑:小爽的生活记录标签:鲁智深

    鲁智深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主人公,因为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害怕官府追捕,逃走在了江湖上。一直以来,鲁智深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就很高,也是读者最喜欢的水浒人物之一。但是鲁智深也不是完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事,被很多读者诟病,认为这件事是鲁智深的人生污点,这件事就是鲁智深对待李忠的态度。在拳打镇关西之

  • 鲁智深和武松,究竟谁的酒量更大?鲁智深略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周传龙标签:鲁智深

    108将中,能喝酒的好汉有不少,包括女将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很多人看水浒也因此经常有这样的疑惑:108将中,到底谁的酒量最大呢?他们能喝多少酒呢?这些人中,最能喝酒的应该是武松和鲁智深,两人都曾喝过很多酒,而且还因为喝酒而闹出过大动静。个人以为,酒量最大的应该是鲁智深,他的酒量至少有20斤左右。

  • 鲁智深为什么不敢用戒刀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鲁智深

    鲁智深有两把随身兵器,一把是禅杖,一把是戒刀。但在整部书中,这把戒刀除了在野猪林割断捆绑林冲的绳子之外,就再也没用过,跟摆设一样,那么,鲁智深为什么不使用戒刀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鲁大师不敢用。鲁大师的戒刀,质量太差鲁智深的戒刀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替金老父女出头,三拳打死了郑屠后潜逃,巧遇已经嫁给赵员外

  • 水浒中最聪明的和尚,故意让鲁智深犯错,然后再把鲁智深送走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鲁智深

    《浅说水浒》第084期(文/焦目)水浒中的人物,谋生的道路各不相同,光是108将中,就有朝廷将领、和尚、道士、员外、教书先生、渔夫等数十种职业。对于佛道两教,水浒中提到过不少人,比如公孙胜、鲁智深、武松、樊瑞、邓龙、罗真人等等。其中水浒对和尚的描写十分多,开篇就说到了智真长老。智真长老是五台山文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