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英烈里的脱脱和历史上真正的脱脱是一样的吗

大明英烈里的脱脱和历史上真正的脱脱是一样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心怡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3/12/7 5:06:35

小时候听单田芳大师讲评书《大明英烈》,响木一拍:“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书接上回,话说朱元璋...清水哥听的是津津有味,书中第一反角就是元朝掌朝太师脱脱,脱脱还是当朝宰相,文武双全。跨下马掌中一口九凤朝阳刀,平定四方反叛,在大都设下十条绝户计,这才引出开平王常遇春,等一系列的故事,实际上,历史上真有脱脱此人,那真实的脱脱和评书的里脱脱有的区别在哪?

脱脱(1314年-1356年),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出身不低,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为中书右丞相。脱脱是元末帝元顺帝的宰相,父子都是宰相的在元朝不算新鲜。但父子俱是一朝宰相的却是少见。元顺帝是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铁锅的意义)。元顺帝十三岁登基,早年的元顺帝颇为聪慧,而且汉化已经很严重了,很难想象他居然喜欢宋徽宗,身边有人谏言:“宋徽宗万事皆能,惟不能做官家。为帝王者,为君之道最贵,其它乃小技也。元顺帝虚心接受。远离宋徽宗。元顺帝刚刚登基不过十三岁,受权臣伯颜控制,元顺帝年长以后自然不想受伯颜控制,一番政治博弈以后,伯颜事败自杀。

伯颜事败以后,元顺帝马上任命脱脱为知枢密院事,并统领各部禁卫军。可见对脱脱是信任。这里要指出的是脱脱自幼在伯颜家长大。但脱脱始终反对伯颜专权,对元顺帝忠心耿耿。所以在伯颜罢相不久,元顺帝让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为首相,儿子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父子执掌朝纲,就此,脱脱开始全面整顿朝纲,使得元顺帝一朝焕然一新。

脱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复行太庙四时祭礼。脱脱此举就既是为了发现和用人才,科举还可以笼络了汉族士绅的人心,还可以冲淡民族隔阂,选儒臣入讲经筵。改奎章阁为宣文阁,尊儒崇孔,重修文治,让儒臣给元顺帝“上课”。应该说,脱脱此举大得人心,并在汉族官员的提议下,刊行唐朝《贞观政要》等书颁行天下,并修辽、金、宋国史。这三史是脱脱是总裁官(总主编),编纂的时候,汉族儒生要以宋朝为正统,以辽、金为附,脱脱反对,并提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所以才有现在的《辽史》、《金史》、《宋史》。但后来乾隆下旨帝以宋为正统。

虽然最初君臣二人合作不错,但时间一长,元顺帝越发厌恶马札儿台,皇帝一纸诏书把老头子贬往甘肃安置。脱脱为人孝顺,自行辞相一路照顾父亲,元顺帝下诏封脱脱为郑王,并赐金银巨万。但由于路途遥远远,走半道马札儿台就死了,由于相位空选。元顺帝就提拔贺惟一为左丞相。这位贺惟一是蒙古唯一的汉人宰相。在此期间,黄河天灾导致天下大乱,财政危机引致“变更钞法”,天灾人祸,终于使元朝走上不归之路。可说,脱脱第一次辞相,除身体和我父亲的原因外,再就是迷信的原因,“术者言年月不利”,所以,他连上十七道辞呈。以照顾父亲的名义辞职,当然也有和元顺帝的政治分歧。因为亲政以后的元顺帝越发昏庸。

在脱脱辞相后的几年中,元朝国内叛乱四起,灾害不断,用单田芳的话说就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其中就包括朱重八,元顺帝不由得想起脱脱的“好处”。于是一道诏书发往甘肃,调脱脱回京、脱脱转回大都,元廷下诏,再拜脱脱为相。公元1342年脱脱二次拜相,就在当年,黄河在曹州、济阴、汴梁等地数次突然决口,泛滥成灾,睢阳、归德一带数为泽国。而山西等地又发生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出现重大饥荒,脱脱立即委任水利专家贾鲁为治水总管,大举治河。贾鲁有两策,一策是修筑黄河北堤,一策是挽河东行,疏塞并行。前策容易,后策不仅实施艰难,且耗费人力物力巨大。脱脱是干大事的人,最后拍板,决定采纳后策,贾鲁中国历史著名的水利专家。历时200天的治理工程完毕,使得黄河南河一线日后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后世明清二代基本上也是依据贾鲁的方式治理黄河。

但黄河刚刚治理好,在公元1251年阴历四年二十二日黄河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前,韩山童已经与刘福通在黄陵岗上修筑堤坝的时候发现雕刻石人一具,背镌“莫道石人一石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消息一经传出,震骇不已。不过半个月以后,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多在颍州起义,宣布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着兴宋灭元的旗号举事。但一个月韩山童就被镇压,但其妻杨氏与其子韩林儿逃出。

刘福通通谋略。占据颍州城。由于他们头裹红巾做标识,所以又被称作“红巾军”。不久之后,蕲州徐寿辉、彭莹玉,徐州有李二,邓州有王权,襄阳有孟海马,濠州有郭子兴等等,真是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各地官吏本章直报大都,但都被脱脱给扣押和改动了,不过是为了推卸和减轻自己的责任,后来朝廷知道以后,马上派出枢密院同知(国防部副部长)赫厮秃率六千“阿速军”为主力,调集各路汉军数万讨伐乱匪。

所谓“阿速军”,乃“绿睛回回也”,但此时的蒙古大军已经不是忽必烈时期的军队了,已经和后世的八旗军队差不多了,几位主将更是酒囊饭袋,赫厮秃远远望见“红军”的战阵,就吓得狼狈逃窜,赫厮秃因惊吓过度而亡,数万大军大军逃的比死的还多。为消灭各地起义军,脱脱派弟弟弟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使”(副总参谋长),以及宗室亲王和精兵十多万杀往河南。同样是肉包子打狗一一去不回头。因为这位脱脱弟弟根本不知兵,天天求神问卜,没有一天发动过真正的进攻。结果就是三军覆灭,即便如此,因为哥哥是宰相撑腰,依旧是高官得做。

但脱脱此时愈发预防汉人,商议军国大事汉人官僚不得参加。身为宰相天下大乱,脱脱内心很是惶恐,不敢如实向顺帝报告。都是报喜不报忧,但鸵鸟政策不管用,乱子越闹越大,元顺帝还是得知情实,立刻招脱脱入宫责问:“汝曾言天下太平无事,如今红军半边天下都是,丞相你有何策平灭之!”听皇帝如此讯责,脱脱“汗流浃背”,迫于无奈,脱脱自请攻打徐州。

脱脱毕竟是宰相,带领大军占领徐州以后。脱脱怒城中人抵抗,下令屠城。此举甚失民心。随后脱脱班师回朝,贾鲁仍旧带兵围攻濠州的郭子兴。城坚砖厚,元军数攻不下,贾鲁一时急火攻心身染疾疫,病死于军中。照理说,天下大乱,朝廷中枢理应团结一心,但元顺帝宠臣哈麻(评书里萨顿原型),却已经开始窥视脱脱的宰相之位了。哈麻乃康里人,其母是顺帝弟弟元宁宗的乳母,凭这层关系,哈麻与其弟雪雪二人一直在禁卫军中做中级军官。元顺帝在位后,喜欢哈麻的口才与善解人意,“深眷宠之”,元顺帝为哈麻专门在中书设一个“右丞”的官职。由于政见不和,哈麻与脱脱关系日渐恶劣。有人力主脱脱找碴杀掉哈麻。脱脱犹豫不决,哈麻知道脱脱有意要除掉自己,就想先下手为强,在皇后奇氏和皇太子面前说脱脱坏话,说脱脱对册立皇太子的仪式久拖不决,应该是想另立他人,皇后奇氏和皇太子于是深恨脱脱,

公元1354年,盐贩子张士诚在高邮建立“大周”,公然建国,宰相脱脱以“总制诸王诸省军”。讨伐张士诚。这时候朱元璋毛还嫩。经过数次鏖战,元军每战皆捷,把高邮围成铁桶一样,被围数月的张士诚与部下坚持不住,商议着怎样出降才能活命。就在这关键时候,皇帝诏使策马赶到脱脱军营。由此,不仅脱脱的命运、张士诚的命运,包括整个大元朝的命运,均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道诏书改变了。

原来。脱脱领兵打仗出朝以后,哈麻指使御史数人上章弹劾脱脱,奇氏以及皇太子皆落井下石,元顺帝大怒,不辨忠奸马上派中使前往阵前罢免脱脱军职。元军闻有御诏来卸军,不少人嚎啕大哭。脱脱麾下劝说:“皇帝对您说日后行旨只行密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又无皇帝密旨,丞相可坚持不开诏,先攻下高邮,到时候谗言不攻自破,您可到京都亲自向皇帝辩明。”

脱脱摇头,“不行。圣上有诏,我不能拒诏。宁死,我不能废君臣之义。”御使传诏,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南路。属下军队,听从与诏使同来的雪雪(哈麻之弟)与月阔察儿节制。客省副使哈剌答痛惜功败垂成,哭道:“丞相一去,我辈必死他人之手,不如今日死于丞相面前。”言毕,拔刀自刎而死。这位爷刚烈,其余各级将领都不敢动。脱脱一走,“大军百万,一时四散”。高邮城里的张士诚如做梦一般,早晨一望,城外已经无任何元兵。

脱脱到淮南不久,有圣旨把他流往云南。脱脱的弟弟以及两个儿子,也皆流往恶远之地,家产全部没收。行至大理腾部时,知府高惠是高丽人,拜见这位故相,想把女儿嫁给他,并明白表示这里天高皇帝远,只要给自己做女婿,保证脱脱性命无忧。脱脱推辞:“我乃罪人,安敢在流放地娶妻纳妾!”不久,又有诏使来,,乃哈麻所遣,携毒酒而来。跪听圣旨后,脱脱只能仰头尽饮。死年四十二。脱脱死后十二年,大元覆灭,又过了两年,元顺帝病死,年五十一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脱脱

更多文章

  • 不遗余力治理国家的脱脱帖木儿,怎么总是适得其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总在祈求圆满标签:脱脱

    他当初也是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否则也不会急着去修史,主要还是为了拉拢儒臣,振兴元朝的文风。因为伯颜为相时,祸乱朝纲,弄的百姓怨声载道,脱脱一直想要为国家改变这种困境。从小接受汉人教育的他,一直把孔孟之道视作国家兴盛的纲纪,他一生为国殚精竭虑,却为何好心总办坏事,总是适得其反?(一)、年少有为,执著的

  • 蒙军西征之撒马耳干战役:花剌子模人出动战象,郭宝玉献火攻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郭宝玉

    蒙古军队攻打花剌子模新都撒马耳干,采用的是多路进攻的围困战术。撒马耳干是花剌子模诸州中最大、最肥沃的一个,城高池深,设防坚固,摩诃末把他定为新都后,更是加固防御措施。知道蒙军西征后,又设置多条外垒防线,还在城墙前围筑若干斜坡,在城壕里放满了水,让撒马耳干的防守更加坚不可摧。因此,在蒙军抵达讹打剌的时

  • 合答安救下的这个小孩,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合答安

    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所学过的历史,只是历史上的一系列的重点大事,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现代,但是我们学的只是历史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对于汉武帝,秦始皇,乾隆,雍正等等这样的 大人物都还挺熟悉的,但是确实,他们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历史中还是有很多小人物的存在的,而且小人物做出的事情也会影响着

  • 铁穆耳被誉为守成之帝,败海都伤都哇,此事上却给帝国埋下了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铁穆耳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指一个人如果没能传宗接代,那就是最大的不孝。虽然这句话源自汉族,但对元朝的统治阶级来讲,同样适用,因为其中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个家,还有整个帝国。元成宗铁穆耳,被誉为黄金家族的守成之帝,一生励精图治,做强了祖宗传下来的江山。不过,虽然铁穆耳的政绩可圈可点,但在继承

  • 至元十年,蒙古可汗忽必烈把铁穆耳选为自己继承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铁穆耳

    引言至元十年,蒙古可汗忽必烈把铁穆耳选为自己继承人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大蒙古国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可汗忽必烈采纳了儒臣的建议从自己的嫡子中选定皇太子。忽必烈与长妻察必皇后共生有四子:长子朵儿只、次子真金、三子忙哥剌、四子那木罕。其中长子朵儿只未婚并无子嗣,并且他体弱

  • 甘麻剌是皇长孙,又获得忽必烈喜爱,为何皇三孙铁穆耳获得了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铁穆耳

    忽必烈在生前并没有立下遗嘱,说明谁是皇位继承人,铁穆耳又排位老三,为什么他最终获得了皇位?谁帮他获得皇位的呢?忽必烈本来早早地就把他的嫡子真金确立为太子,表明将来的皇位,是要传给真金的。但是,由于受“禅位事件”的影响,真金在42岁的时候忧惧而死,因此,谁来当继承人,又成了一个问题。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 元朝时期,铁穆耳驾崩后的皇位继承人之争,是如何展开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观贺标签:铁穆耳

    引言元朝时期,铁穆耳驾崩后的皇位继承人之争,是如何展开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铁穆耳与卜鲁罕皇后曾经有一子,即德寿太子,但是德寿被封为太子后不久便夭折了。据《元史》记载:“成宗皇帝,一子:皇太子德寿,早薨,无后。”又据《山居新话》记载:“丹巴师父者,河西僧也。大德间,朝廷事之,与帝

  • 重臣们压制,亲妈偏心幼弟铁穆耳,甘麻剌痛失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铁穆耳

    说完第二代的三兄弟了,继续说大元第三代有机会问鼎宝座的三兄弟。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二月,世祖忽必烈四十三岁的嫡次子明孝太子真金(裕宗)早死,留下三个儿子,长子甘麻拉(1263-1302显宗,晋宗之父。),次子答拉麻八剌【1264-1292顺宗,武宗仁宗之父】,老三铁穆耳【1265-1307成宗

  • 博尔术是草原上的富翁,他为何愿意倾其所有帮助成吉思汗?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博尔术

    博尔术是成吉思汗的手下大将,是“四杰”之一。成吉思汗称汗后,被册封为万户长,位于众官之首。博尔术到底是什么人,会得到成吉思汗的如此器重?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发迹,与草原富翁博尔术的帮助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成吉思汗还未称汗,还穷困潦倒的时候,得到了博尔术的无私赞助,才有了快速发展的机会。那么,博尔术为何愿

  • 徐再思最深情的一首相思词,通篇写得犹如大白话,但是却极为感人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徐再思

    中国文学的脉络是最为清晰,从来没有断裂过,这也正是中国文化能够伫立在世界之巅的一个原因,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那都是代表了中国文学最高的成就;此后的元曲、明清小说,则又是另一个高峰。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那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一提起唐诗和宋词,那都是非常的熟悉,相反对于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