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包含着历史形态的特征和阶级观念的相似性。它们都是从一开始到后来的社会统一。他们善于描写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突出矛盾。然后通过特殊的人的言行表现其思想品格,从而把握其主要特征,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描写反派的时候,它不忘突出它的优点,在描写优点时,它也不忽视它恶心的一面。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伦理原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先后与儒学、理学相结合,更突出地表现为人格的失落。 三国第一将军一定是吕布的。一把方天画戟使用的出神入化,但众人也难免会嫌弃吕布。他的所作所为即使在现代人看来也是不能容忍的。他叛逆叛逆。即使他是一个好的武术家,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好多少。在《水浒传》中,出现了两位拿戟当武器的英雄。便是郭胜和吕方。
在三国中,方天画戟简直就是吕布的代言词,虎牢关前何等雄姿英发,面对刘关张三人围攻,更是面不改色、气不喘,英雄气概震天。但水中使用戟的这俩人摆明就是仪仗队的,且说二人武艺如何,肯定是没入得天罡名单,但二人是常伴在宋江身边,气势倒是也有一些。 但在这梁山好汉之外还有一位大将使得一手好戟法,此人便是韩存保,更是与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过过几招,丝毫不占下风。在枢密使童贯两次讨伐梁山时,皆失败告终,高太尉不得不亲自挂帅上阵,带领十名节度使征讨梁山,韩存保便是其中一员。
梁山率先应战的是双鞭呼延灼,高俅认得呼延灼便大声叫道,这便是那背叛君主之人,韩存保给我将其拿下。随后,韩存保便手持戟上前迎战。且说这呼延灼应战却没有使用他的武器双鞭,呼延灼曾经也是对韩存保有所耳闻,便选用了其他武器进行交战,使用双鞭作战恐怕会落得下风,二人打斗了片刻,呼延灼便佯装不是其对手,骑马便跑,韩存保立功心切,随后就赶上来。韩存保上当了,以为他是要逃跑,便放下戒备,追了大半会也没发现其踪影。刚刚要追上呼延灼,便拿出了双鞭又打了起来,打了没一会又拍马离开。
//i1.go2yd.com/image.php?url=0R1tSarkNd
只见呼延灼且战且跑,始终不与其正面交锋,起初没使用双鞭战斗就是想给他造成使用双鞭无法给他造成威胁,韩存保心想此人不过如此,现在正是拿下他的大好时机,于是便又追了上去。一切都在呼延灼掌控之中,两人意见上面就开始逞口舌之快,呼延灼笑道:我不是打不过你。我只是想找个没人地方让你投靠我们。韩存保马上不服气凭什么要投降你梁山,真是天大笑话,你们又没人打得过我,两人便又厮打起来。没过多久,梁山埋伏多时的张清带人将其团团围住,直接把他活捉。 呼延灼事实上是斗不过韩存保的,但是若真要落败也得在两人斗过几百招以后才能知晓。但是现在呼延灼却胜了,明显是梁山军队做好了充足准备,挖好了坑等着韩存保往里面跳。没想到还真就上钩了。梁山众人也存在侥幸心理,这一招能否成功也不是很有把握。高太尉就在不远处,很有可能马上就赶到。
呼延灼虽说是开国功臣呼延赞的后代,投靠梁山在台面上不太拿得出手,损害其祖父名声,之所以派呼延灼出马还是因为其对韩存保有一些了解。这韩存保也是名将之后,其祖父韩琦是与范仲淹等人一同经历过新政的,但只不过是文臣,韩存保能有这般武艺也是相当不容易。 在梁山众人劝降时,韩存保始终不肯放下自己名门之后的身份,说白了就是看不上梁山这群乌合之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