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光绪帝为了夺权为何不杀掉慈禧?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光绪帝为了夺权为何不杀掉慈禧?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68 更新时间:2024/1/5 19:07:42

载湉,醇亲王奕譞之子,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要说这中国历史上,有哪个女人,是继武则天之后再次独揽大权的女人,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慈禧太后。确实,登上权力巅峰的清朝女人,非慈禧太后莫属。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大清朝其实还有位名义上的皇帝,他就是人们口中的傀儡皇帝,光绪帝。作为天下至尊,光绪帝手中却并没有多少实权,很多大事都轮不到他做决定。

一个男人,一个名义上最尊贵的男人,如何能够容许女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开疆拓土呢?可偏偏,这位软弱无能的皇帝,没能动得了慈禧太后一根手指头。他不想杀掉慈禧太后独掌大权吗?也许是想的,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承担不起这个后果。杀掉慈禧太后会造成哪些可怕的后果呢?本期,我们一起来解读光绪皇帝的内心世界。

01

三个原因,无法动手

对于能不能杀掉慈禧太后的这个问题,光绪皇帝的结论是不能,这个结论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思量的。对他来说,不能对慈禧太后下手,最大的原因有三个。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是光绪皇帝背负不起不孝的罪名。古时候的人们,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最是重视纲常伦理,不忠不孝,会带来最多的骂名。对于光绪皇帝而言,慈禧不仅是时刻悬在自己头上的太后,她还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年幼的光绪被接进宫后,就一直养在慈禧的身边,幼年时,慈禧对他还是非常好的。现在他长大了,一旦对慈禧动手,只怕会遭到千夫所指,光绪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力量太过悬殊。清朝朝堂之上,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其实代表了两个政治流派,一个是改良派,一个是保守派。这点分歧,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尤为显著。康有为、梁超、谭嗣同等代表的改良维新派,一直在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而朝中的重臣,则坚定地站在慈禧太后背后反对变法。两派的力量悬殊,从维新变法的结果中就可以看出。谭嗣同血洒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隐于暗地,这个结果,完完全全地说明了,光绪皇帝根本不是慈禧太后的对手。

从结果导向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光绪皇帝撑不起没有慈禧太后之后的朝堂。光绪帝虽然是个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但是他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些抱负。他的手中没有智囊团,他的身边没有嫡系军队的支持。一旦没有慈禧太后,整个朝廷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根本无法想象。

02

若无慈禧,必先内讧

为什么说没有慈禧,光绪承担不起后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想象一下,没有慈禧太后的清朝朝堂会是什么样子。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若无慈禧,内忧外患必将扩大化。重点来说说内忧吧,没有慈禧在保守派和改良派之间斡旋,两方人马的较量必将进入白热化。保守派可能会集结所有旧部势力,全力攻击改良派;而改良派呢,可能会把变法的刀子首先悬到这批保守派的头上。没有人调和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可能还没等国外的军队进攻中国,我们内部的人就自己先打起来了。

打起来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只会更加方便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来以为清王朝是一个城堡,列强们的攻击会受到不小的阻拦,结果倒好,面对的居然是一个小土包,还没等列强动手,土包就自己先土崩瓦解了。

光绪不笨,这个可能导致全国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后果,他必然是考虑过的。正因为这个后果他无法承担,他才不敢动慈禧,并寄希望于他的老祖宗能够多出些力,来调和国内政府的矛盾关系。

03

名为母子,实为同盟

光绪皇帝经过多重思量,确认了自己没有办法杀掉慈禧太后。其实,这两个人的关系,虽说是太后与皇帝,母亲与儿子,但实际上更像是政治同盟。这个同盟不是说他们的政治观点完全相同,政治方向完全一致,而是说他们身上,共同维系着清朝皇室最后的体面,共同承担着一个国家守护主权的责任。

要知道,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狼烟环伺,民不聊生。当时的人民,已经完全对清政府的执政者失去了信任,在他们心中,上位者就是无能、落后、废物的代名词。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就代表了皇室最后的脸面和体面,只要他们还在,皇室就还在,皇室的尊严就还在。民间百姓,虽然看不起他们,却也会从心底里承认他们的尊贵地位。

除了维护皇室体面之外,他们还要守护国家的完整。在当时,中国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让出主权。但即便如此,中国依然存在,外国列强依然没有全盘占据中国,中国的百姓依然没有完全沦为亡国奴。因为他们在,国家就在,他们必须要用尽一切努力,乃至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完整,维护民族的统一。

所以,光绪不能死,慈禧更不能死。只有他们都在,中国才不会无首,大家才不会失掉主心骨。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传奇美女王翠翘是怎么死的?她为什么要为倭寇首领殉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翠翘,明朝,风云人物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名字叫做王翠翘的美女。她本是明朝中期南方一带有名的女子,想她这样的佳人,一般都会选择才子作为自己的丈夫,可是王翠翘却心甘情愿嫁给了一个海盗头子,并且在这个海盗头目被正法以后,王翠翘还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殉情。作为人人喊打的倭寇,为什么两人死后还得到了人们的怜惜,甚至还将他们的故事写

  • 名将庞德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降曹操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德,汉朝,风云人物

    庞德绝对是三国中,猛将中的佼佼者。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庞德,字令明,其勇武过人,本是马腾的属下,后随马超征战。后来马超归降刘备,庞德则归降曹操。在襄樊之战时,曹仁被关羽所困,庞德欲带兵去解樊城曹仁之围。当时,由于庞德的故主马超在刘备那里,他的哥哥庞柔也在刘备那里,所以有的人就对庞德有所

  • 林则徐在晚清时期为什么愿意主动进入澳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则徐,清朝,风云人物

    澳门是明朝中叶(1553年)被葡萄牙人混赖,赖去的。反正每年给地方官贿赂,地方官就当一个额外的财路,懒得去较真。时间一长,既成事实了,如梦方醒的朝廷也只好认账,就当租给人家了。葡萄牙人实力不足,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势头虽然猛,但碰上稍微强大一点的对手,就不乐意硬碰硬,所以,也不打算以实力抢占。反过来,

  • 曹豹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他和吕布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曹豹,风云人物

    其实在三国的早期也就是东汉末年也还是风云际会的,有超多的故事的,尔虞我诈也不亚于三国时期,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叫曹豹的人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这个人啊,竟然和吕布是有关系的,而且是和吕布有着非一般的关系的,话说曹豹的女儿是个节点,那么曹豹的女儿叫什么呢?曹豹和吕布的关系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

  • 如果太子刘据坐上皇位的话 汉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太子刘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当了皇帝,汉朝会怎样?巫蛊之案太子刘据被小人江充等人诬陷,最后无可奈何自杀,了解真相的汉武帝,痛心疾首。建立了思子宫,以求太子刘据归来的魂魄可以看到这位年迈的父亲的心酸。同样,太子刘据被杀,也引来了很多的人的猜想,如果太

  • 三国时期有哪几位蜀汉大将最后归降了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激烈较量,不仅为名将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才华的大舞台,也导致三国之间的武将出现了一定的流动,也即因为战役失败等原因,魏蜀吴三国几乎都拥有不少来自于另外两方势力的降将。比如在蜀汉

  • 唐朝名相魏元忠,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元忠,唐朝,风云人物

    魏元忠,原名真宰,字元忠,唐朝著名宰相。魏元忠最初为太学生,喜好研习兵法,后入朝为官,历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右仆射兼中书令等官职,两度出任宰相。魏元忠曾因得罪张昌宗、张易之,被酷吏周兴制造冤案,险遭杀害,仕途坎坷,一生起起伏伏。但他总能化险为夷,堪称唐代官场的不倒翁。《广异记》记载:魏元忠尚未发

  • 明朝内阁首辅赵志皋简介:与亲友交谈时从不涉及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窦太后为什么对汉武帝不喜 汉武帝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汉武帝和窦太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窦太后为何不喜欢汉武帝,汉武帝是如何解决他和窦太后矛盾的?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特别是他主动出击,抵御匈奴入侵的行为,获得了后世的高度赞扬,他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之一。不过,汉武帝在刚刚当皇帝的时候,他的处境

  • 他为父报仇,隋文帝听后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颁,隋朝,风云人物

    589年,隋朝大军渡过长江,攻克了陈朝都城建康,实现了南北的统一。捷报传来,隋文帝非常高兴,可是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隋军的一位将领组织上千人,公开挖掘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陵墓,甚至将陈霸先挫骨扬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挖掘陈霸先陵墓的这位将领名叫王颁,字景彦,出身士族名门太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