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石公:与鬼谷子齐名的隐士,张良还是他徒弟

黄石公:与鬼谷子齐名的隐士,张良还是他徒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3/12/9 6:37:20

一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我们便会想到他的几个弟子,比如说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李牧等等,几乎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厉害人物。其实,当时还有一位与鬼谷子齐名的隐士,那便是秦汉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又被称为“圯(yí)上老人”或“下邳神人”的黄石公

初听这个名字,可能有人对他不太熟悉或是没有印象,这个没关系,因为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此人,只不过是一时突然想不起来而已。这里不妨先做一点提示,我们应该听说过张良在下邳桥上碰到过一个老人,然后老人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要张良去帮他捡起来穿上的故事。

没错,这个老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黄石公,他当时只是为了试探张良是否具备“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的气量,结果张良顺利通过考验。几天后,他赠给了张良一本名叫《太公兵法》的奇书,张良拜读后突然顿悟,日后便靠此帮助刘邦一统天下。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中说的这本奇书名叫《太公兵法》,其实这是司马迁时代以讹传讹的结果,这本书的真实名字叫做《素书》,又称《黄石公素书》。此书为黄石公隐居时倾尽毕生所学呕心沥血而成,自“圯桥授书”故事被广为传播以后,此书也被称为“天书”。据宋代宰相张商英考证,张良得此书以后,几乎爱不释手,日夜研读直至心领神会大彻大悟,而且死后还将其带进了坟墓,直到500年以后其墓被盗,这本“天书”才得以重见天日。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黄石公如此厉害,当然不会只有张良这么一个徒弟,他还有一个女徒弟也非常有名,那便是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许负。所谓“神相”,就是很会替人看相算命的“相士”,许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那是因为她靠着给人“看相”的本领被刘邦封了侯,成为中国古代少有的几个被封侯的女性之一。

根据载,许负天生就有“相人”的本领,后来还在偶然间得到了黄石公的赠书——《心器秘旨》,据说这是一本专门用于看相算卦的书。从此之后,许负的相人之术又得到了突飞猛进,成了远近闻名的女相士。

秦始皇死后不久,陈胜吴广就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各方起义势力风起云涌。许负的父亲当时只是秦朝的一个县令,他心里清楚秦朝气数已尽而自己则前途未卜,于是暗中招兵买马,准备选择一位“良主”而事之。

一次,刘邦带着萧何等人顺道来县里拜访许负的父亲,同时也想让许负给自己看个相。结果许负见到刘邦以后,发现刘邦龙行虎步有帝王之相,于是她极力劝说自己的父亲投靠刘邦。就这样,刘邦仅凭自己的“相貌”就平添了几千兵马,逐鹿天下的筹码又增加不少,其中功劳许负当排第一,这也是日后她被刘邦封为“鸣雌侯”(一说“鸣雌亭侯”)的重要原因。

然而,最让许负名垂青史的,是另外两个神乎其神的故事。

第一便是为当时还是魏王豹的夫人薄姬看相。许负看到薄姬以后,认为此女相貌大贵,将来生下的儿子一定能当皇帝。这下可把当时还是魏王的魏豹给高兴坏了,于是赶紧造反想要自立,结果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魏豹死后,薄姬也被刘邦收入后宫,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恒,便是日后的汉文帝。

第二是为汉文帝的两个宠臣邓通和周亚夫看相。许负看到两人后不禁面露忧色,她说这两人本来都是富贵之相,奈何最终结局都会因为饥饿而死。若干年后,果然不出许负所料,两人先后被封侯拜将,显赫一时。邓通后来因为太富有而被汉景帝猜忌,最终穷困饥饿而死;周亚夫则因为被诬陷为“死后造反”而获罪,下狱后绝食而亡。

纵观黄石公的两个徒弟,张良作为谋士为刘邦谋得天下,而许负则作为相士而被刘邦封侯,他们至今都为世人所称道。徒弟如此,作为师父的黄石公究竟有多厉害可想而知,这也难怪他能和“神鬼莫测”的鬼谷子齐名了!

标签: 黄石公秦汉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主父偃到底为什么会被诛九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主父偃,汉朝,风云人物

    老话说得好,人狂没好事,够狂挨砖头。人失意时不要气馁,得意时不要张狂。今天,我们来说说汉武帝时期红得发紫的主父偃。主父偃绝对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咖级人物。但是为了能够建立功名,他费了九牛二虎啊之力,终于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常常会伤人又伤己。主父偃任性行事,搅得别人不安宁,最后也搭上

  • 历史上的山东省出过哪些文化名人?他们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山东省,文化名人,风云人物

    历史上的山东省出过不少文化名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山东省,是中国的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大禹时期便是中国文化中心之一。提到山东,我们不禁会想到齐鲁文化,而齐鲁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可以说,齐鲁

  • 刘备与刘琦交好,刘琦有没有可能投靠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琦,三国,风云人物

    从情感上讲,刘备本就与刘琦交好,当初因为蔡瑁姐弟的原因刘琦几陷危境,是刘备集团的诸葛亮以申生和重耳的典故,救了刘琦的性命。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何况救人一命更甚七级浮屠?但凡刘琦不是吕布糜芳之类的忘恩负义的人渣便不会与刘备交恶。从政治军事来讲,刘备虽然与刘琦没有直接亲属关系,但好歹是同宗,共为汉室宗

  • 明朝开国名将费聚一生有何贡献?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每当说起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暴君,我们就会想起朱元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平凉侯费聚是明朝知名的开国名将,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从小就生得魁梧伟岸,精通武艺的他在一次街头卖艺中,迅速地吸引到了朱元璋的注意,两人相见恨晚,遂结拜为兄弟。当时的朱元璋还没有独立,他为岳父大人郭子兴做事,深得对

  • 南宋官员牟子才简介: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刘屈氂:汉武帝时期丞相,他为什么会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刘屈氂,西汉宗室大臣,官至左丞相,封澎侯,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孙,汉武帝刘彻之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屈氂在拜相之前任何官不详,时任丞相公孙贺被捕下狱,刘屈氂由涿郡太守升任左丞相,封澎侯。征和二年(前91年)秋,江充进谗言陷害太子刘据,刘据无奈之下起

  • 刘表在临终之前准备将荆州让给刘备,为何会遭到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能抵挡,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在此背景下,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曹操退兵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叫他驻军在小沛。兴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

  • 历史上的栗姬到底有多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上的栗姬到底有多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原则,太子之位本来不应该是刘彻的,而且在刘彻之前,汉景帝本来已经有了一位太子,那就是皇长子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栗姬为汉景帝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刘荣,刘德和刘阏,此时的栗姬并没有因为母凭子贵而

  • 诸葛亮当初没有早死的话 诸葛亮最后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如果诸葛亮不死,最后能不能打败司马懿?卧龙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在三国的所有谋士中,诸葛亮的人气是最高的,尤其在数千年后的今天,诸葛亮已经被渲染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神。在三国后期,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

  • 晋贵人:16岁时嫁给88岁的乾隆,一年后就守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16岁时嫁给88岁的乾隆,一年后就守寡,她就是晋贵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796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已经掌权60年的乾隆皇帝宣布退位称为太上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嘉庆元年。尽管乾隆退位,但他不愿交出权力。因此,乾隆皇帝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一个使人深思的句子,这大致意味着:为了履行他成功后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