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难以讨喜的寇准,为什么君子与小人都不喜欢寇准?

难以讨喜的寇准,为什么君子与小人都不喜欢寇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波 访问量:1689 更新时间:2023/12/18 14:59:22

前言:寇准中了进士以后,逐渐被宋太宗重用,后来在宋真宗继位上又算是出了力,与辽作战,最后签订“澶渊之盟”又立了大功,然后又获得了宋真宗的信任与重用,最终升任至宰相的位置,这样一位权臣前途理应是一马平川才对,那为什么最后结局那么悲惨呢?

其实寇准的性格有大问题,寇准的性格问题通过几件事便能看出来,而且在《宋史》中对说到寇准用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正直”,就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不知变通的钢铁直男,正是这个性格让寇准几乎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才有了最后被贬病逝的遭遇。

辨出高低,丝毫不让

宋太宗时期,这时的寇准已经得到了宋太宗的重用。有次殿上议事之时,寇准言语激烈,越说越过分,已经惹得作为皇帝的宋太宗不悦,但寇准自说自顾,根本没有顾忌,宋太宗几次阻止都没能打断他。宋太宗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怒之下想离开,结果被寇准看见后,抓住了宋太宗的衣角,愣是不让宋太宗走,御前失仪,幸好此次争论在理,而且宋太宗也算是个有识人之明的君主,这才免了杀身之祸。

与人辩高低,得占理才行,而且即使是占理也不是每次都有用,例如寇准与张迅的争吵。寇准与温仲舒二人在并马骑行时,碰到疯子拦路,直呼寇准万岁,当然具体是不是疯子不得而知,不过很可能是寇准的政敌派来陷害他的。结果就是此事被寇准的政敌张迅得知,开始向宋太宗告密,说寇准有谋逆之心,对寇准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无中生有的事,直男遇到这种被冤枉的情况,自然是要证明清白,辩出个你我高低才行,于是寇准将温仲舒作为证人,开始在朝堂上与张迅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就差没两个人互殴了,争吵的结果自然是惹得宋太宗龙颜大怒,撤了张迅的职,寇准也遭到了被贬。

居功自傲,小人陷害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朝廷无事,寇准颇矜其功,帝待准极厚。”

后来等到宋真宗继位,经历过与辽的战争,盟约签订后,因寇准的功绩突出,得到了宋真宗的重用和信任,但是此时的寇准也因为功劳甚大,变得有些飘飘然,开始插手宰相本来无权过问的事情,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数次咄咄逼人的左右皇帝的决定。对于在朝为官来说,咄咄逼人左右皇帝的决定本来就是大忌之事,更何况身旁还有小人王钦若的陷害呢?

寇准正直起来,连皇帝他都不惧,更别说朝中的同僚了,寇准被贬后,之所以能够快速回到权力巅峰,宰相王旦功不可没,然而寇准并没有感谢王旦,反而是处处揭王旦的短处,与王旦针锋相对。王旦此时任宰相,自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认为寇准是个人才,自然是大度的不去计较。

君王不明,孤臣难做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王旦那样的度量,寇准最终被佞臣丁谓陷害,原因就是那句极其具有嘲讽意义的话“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源于寇准与丁谓的一次吃饭,寇准被贬,再次快速回任,丁谓功不可没,不管是丁谓想利用寇准分担政务也好,或是真想请他回来帮忙也好暂且不论。宴会中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饭粒,丁谓便起身帮他拂去,这时候的寇准不说感谢就算了,却来了句让丁谓嫉恨一辈子的嘲讽,最终把寇准赶到了雷州,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

说是源于同僚的嫉妒也好,源于同僚的怨恨也罢,寇准的这种性格让他处处树敌,太过正直,最终就是变成孤臣,历史上做孤臣的能有几个有好下场,孤臣若是能碰到个圣明的君主还好,可惜的是宋真宗并没有那么圣明,这才酿成了被贬病逝的悲剧。

参考文献《宋史》《资治通鉴》

标签: 寇准

更多文章

  • 宋真宗纠结半生:御驾征澶渊,寇准错没错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寇准

    宋真宗泰山封禅北宋景德五年即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动员了从开封到山东沿途百官,前往泰山脚下,他准备举行此前仅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和唐高宗才举行过的“泰山封禅大典”。宋真宗的队伍,浩浩荡荡,打头的玉辇上载着一本天书,上面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宋真宗敢学秦

  • 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经典古诗,现在很多人用它追女孩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王朝云

    前言爱情是自由自在地,而自由自在的爱情是最真切的。——丁尼生在人们的心目中,爱情让人向往,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美好的爱情。自古就来就有很多的爱情故事,在封建思想的枷锁下,人们依旧勇敢地去追逐爱情,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可以冲破一切。我们熟知的大文学家苏轼,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还给我们留

  • 苏轼初见王朝云,便为她写下千古名篇,一句还成追求女子惯用之句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王朝云

    引言民国大家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也确实当得此番评价。他的才华,即便是在宋朝这样一个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年代,仍是无出其右者,从诗词、散文、画作再到书法等等他都是有宋一朝的集大成者。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更是苏轼那“迷人的魔力”。这种魔力既是源于他在文字、画

  • 苏轼娶3个老婆,为何独爱小26岁的王朝云?难道男人都爱吃嫩草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王朝云

    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一个女人,就看他是否愿意,为了一朵花,放弃整片花海。苏轼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了花海,尽享人间灵魂相伴的至爱,当这个女人去世,苏轼终生不再婚娶。她就是小苏轼26岁的王朝云。西湖良辰:初遇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为排遣心中愁闷,他与好友常常相约西湖饮酒聊天,与歌舞姬对

  • 苏轼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说他:“您的肚子里装的都是不合时宜”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王朝云

    都知道苏东坡是大才子,他有过妻妾无数,比较出名的却是这三任妻室,因与每一位都有着不少爱情故事,并且用诗词来表述相思与情感。可却无奈他的妻子都是比他先逝世。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过世后,他用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表于情。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比他小,是王弗的表妹,也比苏先死,不过最后苏逝世后与她葬在一起,实现

  • 苏东坡明明与王朝云年龄悬殊,生活潦倒,为何却能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王朝云

    王朝云生于1062年,卒于1096年,享年34岁。她自幼家贫,从小流落歌舞班中,凭借自身聪明灵慧,能歌善舞,逐渐成为西湖名歌伎。苏东坡被贬到杭州做通判,苏轼一生接连被贬,所以生活很不顺遂,但是这个人的性格韧性很好,一点没事儿,照样乐呵呵的生活。有一回一帮朋友,估计就是趋炎附势的下属或者老板请苏轼喝酒

  • 苏轼又老又丑,为什么美少女王朝云却对他一直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小白读资治通鉴标签:王朝云

    花非花雾非雾苏轼三十四岁到三十八岁期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留下了苏堤横亘、杨柳依依的回忆(注1)。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九月初,苏轼接到“移知密州”的诰命,就在这动身离开杭州前,“朝云来归”,苏轼收留了王朝云。那时的朝云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却相当聪慧机敏,仰慕苏轼的人品、才华,决定追随

  • 苏东坡与王朝云年龄悬殊,生活潦倒,却为何能琴瑟和弦、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王朝云

    苏轼一脸笑容地摸着肚子,转头向侍女问道:“你猜我这里面装的啥?”王朝云笑了笑,忍不住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惟有朝云也。”从这个流传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心灵默契!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钱塘人。幼年成孤女,沦落青楼歌舞班中。“美姿色,人

  • 苏东坡侍妾王朝云,惠州西湖的凄美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王朝云

    一代文豪苏东坡才气逼人,艳福不浅,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后来北宋的权贵容不下心直口快的苏大才子,将其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惠州,越贬越偏远。在苏东坡这段人生的大起大落期间,只有年轻貌美的侍妾王朝云相依相伴,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了他艰难困苦中的最大精神安慰。对此,苏东坡是深为感激的。想想被贬之时,

  • 宋真宗VS刘娥:李治武曌的2.0版,爱情终究敌不过诱人的权力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刘娥

    大宋第一摄政太后刘娥的文章,在网上几乎已经被写烂了,但多数都在写二婚孤女如何逆袭当上皇后、以及临朝摄政的事,对赵恒、刘娥两口子的感情是否如李治武曌一样因为权力而产生裂痕,则很少涉及到。本文就是写这段被大家都忽略的后真宗时代,李治武曌的2.0版,真宗和刘娥因权力而产生的猜忌,其中会涉及点士大夫集团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