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08条梁山好汉,如果去掉“小旋风”柴进,《水浒传》会更完美

108条梁山好汉,如果去掉“小旋风”柴进,《水浒传》会更完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申伟 访问量:1361 更新时间:2023/12/26 4:10:26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全面详实的社会场景描写,把北宋末年的那一段恢弘壮丽的历史事件,栩栩如生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水浒传》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数百年来以其无穷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四海八荒男女老幼,不知《水浒》者可谓寥寥无几,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文坛历久弥新。

然而受作者施耐庵本人的时代局限、以及个人观点思想等因素影响,《水浒传》也并未百分之百完美无缺。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基本史实。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乃是一个万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尤其是严肃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可以想象,但都应建立在基本史实基础上,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人物属性、人物关系、事件梗概。《水浒传》恰恰在这方面有一处违背史实的硬伤。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核心人物是108条梁山好汉。他们精彩纷呈的传奇事迹,构成了全书的骨架和灵魂。但这一百零八人中,有一人最不应该存在。换而言之,他的存在严重违背历史事实。此人就是天贵星小旋风柴进。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大多出身草根或者一般官吏。

而柴进则不同,他身家显赫,是大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手握宋太祖赵匡胤御赐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与清朝铁帽子王好有一比,世代尊荣,与国同休,一生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看了书中对于柴进的描写,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个难得的厚道人,对柴荣的后代如此优厚恩宠,周世宗柴荣的后人虽然丢了江山,但能生生世世坐享这样的大富贵,也无不可。

而实际上,对柴进的描写严重与史实不符。换而言之,梁山108条好汉,其他107人谁都可能存在,唯独柴进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理由很简单,赵匡胤夺取周世宗柴荣的天下后,柴家后人根本就没有享受到什么善待。目前已知史料中,有关赵匡胤优待柴家后人的,只有南宋陆游的《避暑漫抄》中提到过,北宋太庙中有过一块碑,上面镌刻有“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既是野史,又是孤证,可信度大有疑问。

而且即使是这唯一的证据中,也没有提什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常保富贵之类。按理说,新朝天子善待前朝皇帝后代,属于仁义之举,美德之行,正史野史都会大加宣扬、竭力鼓吹,然而北宋史料中,对宋太祖优待柴荣后代之事的记载,则集体失声,一副讳莫如深的态度。

恰恰相反,北宋史料中零星记载的柴荣后代的结局,都非常不好。柴荣一生有七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早年都被后汉隐帝所杀,只剩下老四后周恭帝柴宗训、老五曹王柴熙让、老六纪王柴熙谨、老七蕲王柴熙诲。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时,周恭帝柴宗训才满七岁,先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作为亡国之君能得个王爷封号也算不幸之中大幸,可惜这个封号只是空头的。他很快就被强制迁移到房州定居,房州自唐朝以来一直是著名的流放地。即使被流放,能保住性命也算不错,然而柴宗训在开宝六年就离奇死去,《宋史》记载,“周郑王殂于房州”,时年二十岁。

他的弟弟们结局也都很凄凉,欧阳修主编的正史《新五代史》记载,“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老领导周世宗柴荣的四个儿子,已经全都死去或者离奇“失踪”,此后也不再见诸史书记录。所谓赵匡胤优待柴氏后人、御赐丹书铁券、世代富贵之事,纯属子虚乌有,也就是说,《水浒传》中手握丹书铁券、逍遥富贵的柴大官人,根本不具备出现的史实基础。《水浒传》中的故事框架,大体符合史实,唯独柴进的存在,严重违背基本史实,如果从108人中去掉他,《水浒传》就完美了。

赵匡胤从篡位起家,连手下同生共死的武将们都信不过,柴荣后代作为前朝皇帝遗孤,是再明显不过的危险因素,他对他们的忌惮防范之心可想而知,柴荣子孙落得这样凄凉结局也并不意外。《水浒传》作者对宋太祖赵匡胤持赞美肯定态度,“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所以才会如此美化他。

参考史料:《新五代史》、《宋史》

标签: 柴进

更多文章

  • 冷眼看水浒:为什么柴进能保护天下好汉,到最后却保护不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柴进

    高廉大怒,喝道:“这厮正是抗拒官府,左右腕头加力,好生痛打!”众人下手,把柴进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只得招做使令庄客李大打死殷天锡,取面二十五斤死囚枷钉了,发下牢里监收。《水浒传》中命运起伏最大的非柴进莫属,他作为天下好汉的庇护神,仗着当年太祖皇帝御赐给柴家的丹书铁券,曾经保护过多少江湖好汉!其中

  • 宋江杀人潜逃,梁山也能避难,为何选了柴进庄上

    历史人物编辑:舞者小青青标签:柴进

    宋江杀了阎婆惜,考虑到能免于被逮捕的避难所,有两个最可靠:一个是梁山,一个是柴进庄上。宋江不想上山为匪,就只能投靠柴进了。宋江是晁盖的朋友和恩人,晁盖巴不得宋江出点事上山入伙。因此,宋江潜逃,肯定是绕着梁山走,不能惊动晁盖。宋江和兄弟宋清目的很明确,带上路费若干,直奔柴进庄上。柴进是个良民,另外,他

  • 柴进庄子里,宋江没花钱,就能让武松对他感恩戴德?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柴进

    因为杀了阎婆惜,宋江再也做不成押司,不但丢了职位,还要为了躲避官司,四处逃亡。最初,宋江躲进了柴进的庄子里,在这里,宋江偶然结识了武松,并最终结为兄弟。初次见面就能交心,很多人对此质疑,有些人甚至还因此说宋江心机很深,不花一分钱就收服了武松,使得武松即便反对招安,也还是跟随宋江一起南征北战。到底怎么

  • 冷眼看水浒:柴进与宋江做人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柴进

    柴进做人和宋江最大的差距在于“给人的尊重不一样”,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其中,“尊重的需要”处在第四个层次,这种需要的意义足见有多重大。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柴进和宋江做人的差距,这种差距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

  • 《水浒传》柴进:偷鸡不成蚀把米,竹篮打水一场空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柴进

    《水浒传》中有一位貌似身份尊贵的柴大官人柴进,前朝皇族后裔,刚出场的时候气势了得,威风的很。我还以为他真有什么了不起的能量,结果,入狱为寇只在一瞬间。偷鸡不成蚀把米起先我还没看明白,柴进有钱有势,本来应该是正道中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结交罪犯和江湖人士呢?后来我才发现,柴进结交罪犯囚徒和江湖人士的目的绝

  • 柴进在武松落难时好心收留,为何最后二人差些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柴进

    在《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曾经帮助过林冲、武松和宋江等人,是后周皇族后裔,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柴大官人。后来因为被小人陷害,打入死牢,被梁山众好汉救出,加入梁山阵营,排在第十位,主要负责梁山的钱粮后勤。征讨方腊胜利后被授予沧州都统制,后来辞官回家,得以善终。武松是清河县人,这与《水浒传》中的描

  • 明明是王爷级别,柴进有钱也有地位,为何他要上梁山呢?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柴进

    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等108将上了梁山之后,都是称兄道弟,之前的身份都没了。不过,如果要说上梁山之前,他们谁的地位最高,不是关胜,不是秦明,不是呼延灼,也不是宋江,而是排名第十的小旋风柴进。柴进本人其实并没啥,但他的祖上不得了,乃是后周皇帝柴荣,柴荣承继郭威的帝位,死后传位柴宗训,但柴宗训年纪小

  • 为何柴进不试探武松的功力如何?学者:没把他放在眼里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柴进

    水浒传里的英雄故事很精彩。如果你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情节。比如小旋风柴进,很多人可能对柴进的高官印象深刻,因为他招贤纳士,不管是江湖侠客,还是寒门英雄,都会被柴进招待。柴进的家庭背景柴进家很有钱,在京城做官,日子过得不错。想进柴进府的人自然不少,但他不会帮助

  • 在柴进庄子里,对林冲傲慢无礼,洪教头是啥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柴进

    要说水浒中的好汉,不能不提林冲。林冲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称呼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不入流,比高俅的太尉低多了。正是如此,所以当高衙内垂涎林娘子不成而害病,高俅为了宝贝儿子陷害林冲时,林冲“胳膊拧不过大腿”,直接从教头沦落为犯人,期间还两次差点被害死。高俅设计,林

  • 柴进早年名震江湖,上梁山后却无人追随?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郭伟伟标签:柴进

    柴进一直在江湖上很有威望,他是周朝皇族的后代,家境非常殷实,坐拥万亩良田,所以,很多像是宋江、武松这样背有人命官司的江湖好汉,都在走投无路之时去投奔了柴进,只要到了柴进家就非常安全了,因为柴进在官府也有人脉。不仅如此,柴进还会像照顾客人一样,给这些犯事的好汉们安排住处,安排吃食。柴进喜欢结交江湖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