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桓公死后160年,孔子说了一句话,道尽了齐桓公一生的功业

齐桓公死后160年,孔子说了一句话,道尽了齐桓公一生的功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梧杉 访问量:1245 更新时间:2023/12/27 11:24:00

且不说齐桓公为何救援燕国,只看孔子在齐桓公过世160余年说的一句话就可以笼统概括,“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为什么孔子会发出如此感叹?其实是因为当时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来说。

当时的华夏族正处在南北两大强敌的包夹中,处在最危急的灭亡边缘,如下图。

周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朝中枢再也没有控制地方诸侯的力量,各地诸侯成了无政府状态,相互厮杀兼并,因此造成中原各国政治上的混乱。更有甚者,本国之中竟有臣弑君,或子弑父者。

平王传周桓王时,战郑国于长葛,败,王肩中箭。再传至周惠王周襄王,周室屡遭战乱。

鲁国入春秋时为鲁惠公,其人自纳太子之媳宋女,并废太子立宋女之子为王。由此引发了鲁国臣弑君的内乱。

卫国入春秋时为卫桓公,其弟州吁弑君自立。大臣杀州吁立卫桓公弟宣公。宣公贪色,为太子娶媳见齐女美而自纳为夫人,由此引发卫国内乱,四代不止。直到卫懿公被赤狄攻杀!

小霸郑国则在雄主郑庄公死后,陷入二十余年兄弟争位,郑国由是衰落!

宋国春秋初期为宋戴公,传至宋殇公时,君臣相弑。由此又引发兄弟相残,宗室内部一片混乱。

齐国入春秋时为齐庄公,传至齐襄公时,其人好色,与鲁国君主桓公夫人亦是齐襄公亲妹私通,并因此杀鲁桓公。此后,其人被宗室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亦被齐国大臣攻杀,齐国乱。公子小白趁机奔回齐国,是为齐桓公。

此外,铁器的发明与人口暴增导致了原始的井田制破坏,百姓生活无法维系,社会上贫富差距拉开。富有者骄奢淫逸,穷困者终日做工亦不能求得一饱饭,直接导致了社会上的经济混乱。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由此,四周的异族——戎狄与荆楚,趁着中原政治以及经济混乱,遂产生觊觎中原土地的心思。

第一:戎狄。

处于中原北方以及西方的戎族和狄族,是殷周时代土方鬼方以及猃狁的后裔。其族尚停留在游牧时代,他们性情粗狂悍勇且无组织,历来就是中国边患。

犬戎覆灭西周后,戎狄日益轻视中华。到了平王东迁避难,历史进入春秋时代,戎狄见中原诸侯彼此兼并内讧,于是纷纷南下。山戎进入燕国北部,游荡于今河北省北部;己戎进入齐国境内与齐国、曹国杂居,游荡于今曹县;赤狄、白狄、长狄进入晋国境内,游荡于河北省南部、山西东部以及北部、陕西中部以及北部;伊洛之戎、姜戎、陆浑之戎进入洛阳一带,游荡于洛阳东南陆浑水库一带;骊戎进入秦国境内,游荡于今骊山之地。

此外,还有十余股西戎部落游荡在秦国西北边境,今六盘山一带。所幸戎狄生活习惯与中原不同,他们不以占地为目的,而是饥则来抢掠,饱则离开。即使如此,中原地区诸国疆域还是被戎狄逐步排挤,华夏族的生存空间亦被渐渐压缩。

最严重的是山戎侵燕;长狄劫掠邢、卫、齐、鲁、曹、郑、宋诸国,并灭亡了卫国和邢国。赤狄侵入洛阳王畿之地,由此亦引发了周朝王子勾结赤狄驱逐周天子。而西方之戎,则一面侵略秦地,一面派遣使者窥探秦国虚实以便发兵南下。

此为中原诸国面临的北方局势。

第二,荆楚。

中原诸国另一大敌位于南方——楚国。此族为黎苗后裔,虽然与华夏族在早期有过接触,但是并不属于中原民族,且被中原之国视为南方蛮夷。

其国趁着犬戎灭周与中原诸国混乱兼并之时,北上吞并汉水流域的姬姓诸国,连申国亦收入囊中。荆楚是春秋时代灭国最多者,因此它的疆域最大。它的疆土扩张到了桐柏山、大别山以北,拥有江汉平原以及云梦大泽的富饶。它的势力亦深入到中原心脏地带的陈、蔡、许、郑境内。

如下二图是楚国从平王东迁到齐桓公时代扩张的版图:

戎狄与荆楚同时压迫中原诸国,形成南北交加的局势,把中原各国活生生地变成了夹心饼干!他们的入侵让连年混战的中原各国无力抵抗,所以战乱越加严重并持续向周边扩散。

这就是齐桓公与管仲所处的时代。为此齐桓公于公元前679年至公元前643年,前后长达37年间,率领诸侯北征戎狄,南挫荆楚,避免了中原诸国因南北交侵而陷入崩溃的境地。

第一,团结中原诸侯。

公元前682年,北杏之会,定宋公君位。

公元前680年,鄄(juan)之会,压服宋、郑、卫三国,削平三国内乱。

公元前678年,幽之会,震慑郑国,防止其私通荆楚。

公元前667年,第二次幽之会,震慑陈国与郑国,防止其通楚。

公元前663年,应燕国请求,讨伐山戎,攻破孤竹国。

公元前661年,邢国、卫国被赤狄攻灭,齐国发兵讨伐赤狄,败赤狄。并筑城存邢、卫二国。

第二,对抗荆楚。

公元前659年,柽(cheng)之会,楚国趁齐国北伐戎狄,发兵伐郑。齐桓公率诸侯会盟,助郑。

公元前658年,贯之会,齐桓公与楚争夺楚国边缘地带的江、黄二国,并与江、黄二国结盟。

公元前657年,阳谷之会,齐桓公与江、黄两国再次结盟。

公元前656年,召陵之会,齐桓公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经从政治以及军事上完成了对楚国的战争准备,随即兴兵伐楚。荆楚畏惧齐国势大,被迫上贡于周天子,自此10余年不敢北进中原。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齐桓公称霸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齐桓公

    上回说到,齐桓公惊险回国继位,并拜管仲为相,同理朝政的故事。随着齐国国力日渐强盛,管仲给齐桓公建议:现在周天子暗弱,是时候将周天子供起来执天下之牛耳,称霸诸侯了。齐桓公开始了他的征伐之旅。首先,他想起来,他当年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路过谭国,谭国公对他极不友好,因此齐桓公在公元前684年首先向谭国发兵,

  • 周礼崩溃,齐桓公成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齐桓公

    西周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分封制的国家,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由天子直接控制和管理的土地是十分有限是,稍微远一点的土地就只能完全分封给诸侯们进行管理,而诸侯们则在理论上臣服于天子的权威,定期前往首都朝请天子,形成了这样一套以“周礼”为核心的政治体系。然而,到了周幽王时代,烽火戏诸侯事件的出现,周朝的

  • 霸主春秋之齐桓公与管仲那点不得不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与管仲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当然是怎样君臣相得,成就霸业的故事了,这篇文章有点长,总计一万七千余字,全面的讲述了齐桓公继位后四十余年的故事。请各位备好板凳瓜子,故事这就开始了。齐桓公小白一生虽然曲折,但究其成败的重要原因无非就两个字:听话。因为听话而成为春秋首霸,又因为不听话身死国乱,并亲手葬

  • 《春秋战国》——齐桓公称霸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齐桓公

    上回说到,平王东迁之后,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齐国是开周功臣姜子牙的封地,他因为相助武王灭掉商朝被封为齐侯,同时因为其功绩给了他随意讨伐诸侯的特权,在西周时期,齐国已经发展成为东方大国了。到了齐襄公时期,齐国内政混乱,朝堂不明,各位忠臣为了保护下一代君王,纷纷逃离国都。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

  • 他是太监的祖师爷,为讨好齐桓公自行阉割,最后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齐桓公

    他比赵高还要狠毒,至少人家赵高没有自己割了自己。他的罪过为什么没有被世人所知呢?连管仲这样的忠臣都难以劝说君主,他又是用了什么异于常人的手段让明君宠信。他究竟是谁,能把一代君王活活的饿死在宫中。他便是太监的老祖宗,春秋时期齐桓公宠爱的宦官——竖刁。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是罄

  • 为什么堂堂霸主齐桓公,在管仲死后,活活被饿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齐桓公

    管仲成就了齐桓公的大时代。联合九藩,一统天下的江小白,绽放出无限光华的抗容帝。惠王死后,周朝由纪征统治。这位周襄王对桓公非常依赖,因为周惠王生前更疼爱小儿子。改太子为幼子季代,是齐桓公坚持尊崇季征的缘故。最后,周惠王迫于无奈,纪征的继承人之位没有被取代。这是“尊王伐夷”的最大王牌,让齐国的霸权得到了

  • 齐桓公后宫美女无数,他却为何最喜欢三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6)主笔:闲乐生齐桓公在中国好色帝王中可以说是排名前几的了。《韩非子》上说:“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於市。”意思是齐桓公他竟然经常披头散发,载着妇人光天化日的就在临淄大街上行其好事,真是惊世骇俗。那他到底有多少女人呢,史书记载,在他后宫中共有三位夫人,六位如夫人,其他

  • 春秋战国:高分历史剧弄巧成拙;无巧不成书,扁鹊见的蔡桓公其实就是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曾见蔡桓公有疾,数次进谏要替其医治,无奈蔡桓公讳疾忌医,一直不以为然,最终病入膏肓。这篇记载于《韩非子》的先秦散文因为常年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缘故,小朋友们对此也是熟知于胸的。但历史的玩笑在于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故事其实以讹传讹了太久,名医扁鹊见的

  • 将亲子都献给齐桓公品尝,为什么管仲还要齐桓公提防他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发生内讧,一片混乱。小白(齐桓公)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骗过管仲及公子纠,抢先赶回齐国,继位为齐桓公。在位期间,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

  • 齐桓公是如何走上称霸道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经过重重险阻,坐上齐国君位后,重用贤才,开启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中原霸主。开始确立霸主之位公元前681年,为了平息宋国内乱,齐桓公在齐国东阿(当时叫北杏)召集齐、宋、陈、蔡、邾国国君召开“北杏会盟”。之前诸侯也都开过会盟,但都是周天子主持,由诸侯国君主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