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齐桓公惊险回国继位,并拜管仲为相,同理朝政的故事。
随着齐国国力日渐强盛,管仲给齐桓公建议:现在周天子暗弱,是时候将周天子供起来执天下之牛耳,称霸诸侯了。齐桓公开始了他的征伐之旅。
首先,他想起来,他当年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路过谭国,谭国公对他极不友好,因此齐桓公在公元前684年首先向谭国发兵,并灭了谭国,谭国国君逃到了莒国。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宋、陈、蔡、邾五国在齐国进行会盟,史称“北杏会盟”。目的是协调平息宋国内部王位争夺的叛乱,这是齐国首次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诸侯皆不敢言,此后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而且齐桓公在会盟前召集遂国国君一起去,但是遂国国君拒绝了,会盟结束,齐桓公就带兵灭了遂国,遂国国君兵败身死。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率兵攻打鲁国,时任鲁国国君的鲁庄公请求割地求和,桓公应允,并在柯地与鲁国会盟,会上鲁庄公的臣子曹沫突然拔剑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的汶阳之田,齐桓公佯作应允,这才逃了一命。会盟过后,齐桓公不想归还鲁国土地并要借机杀掉曹沫报仇。管仲上表齐桓公说:大王,如果您不归还应允给的鲁国的土地,虽然逞一时之快,但是难免失信于天下,从此您想称霸就难了。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将许诺之地归还了鲁国,其他诸侯知道此事后,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有些小国甚至开始向齐国纳贡称臣了。
公元前680年,参加过北杏会盟的宋国叛约,齐桓公约请先前一起会盟的其他国家一起征伐宋国,他为了出师有名,先派人带着礼物去面见周天子,诉说宋国不尊重天子,随意更换国君也不向周天子纳贡,请周天子派兵问罪。周天子见齐桓公惹不起,又想借此机会树立周王朝的威望,遂派兵带兵会同陈、蔡、齐三国合力伐宋。宋公见齐桓公带着周天子的王师来讨伐,他不想背负抗拒王师,与周天子作对的罪名,主动请求周天子原谅。齐桓公觉着这个办法比自己一个一个灭国来得更快更有效一些,又在公元前679年请周天子的代表大夫单伯,并约请卫、郑、宋三国国君在鄄地会盟。各诸侯国见周天子支持齐国,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主持会盟大会。从此以后,齐桓公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公元前678年,齐桓公又约请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再次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63年,山戎入侵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遂出兵救援燕国,山戎被打败后,燕庄公为了感谢宋齐桓公,一直将他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说:依据周礼,诸侯相送不能出境,天子驾临才行,遂将燕庄公路过的地方全部划给了燕国,诸侯更加尊崇齐桓公了。
公元前659年,北狄入侵邢国,齐桓公联合宋、曹两国救援邢国,北狄退去后,齐桓公觉得邢国国都离北狄太近,很容易再次入侵,遂帮助邢国将国都迁到了靠近齐国的夷仪,不就北狄又入侵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公元前657年,齐桓公和宠妃蔡姬在水上游玩,蔡姬一直晃船,齐桓公有点害怕。谁知蔡姬摇得更欢,齐桓公大怒,将蔡姬赶回老家蔡国。蔡国国君不高兴,将蔡姬又嫁给了其他人,齐桓公觉得失节,起兵攻打蔡国,两国在边境象征性地打了几天后,齐桓公气消了就撤兵回国了。
公元前656年,楚国国君不给周天子纳贡,蔡国也跟着反叛。齐桓公听说后,又想起蔡姬摇船的事情,遂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家对蔡国起兵,蔡国老实后,对楚国进行军事威胁。两者在边境周围打了几天,楚国派人向齐桓公道歉并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向周天子纳贡。趁此机会,齐桓公与各小的诸侯国在楚国订立盟约,各自回国,史称“召陵会盟”。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欲立小子带为太子,废掉原来的太子郑,惠王死后,齐桓公约请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地会盟,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约请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在葵丘会盟,时任周天子的周襄王也派人来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并赠予车马、弓箭,这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中最盛大的一次,此次会盟标志着他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首位霸主。
齐桓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拜相管仲,称霸诸侯---孔子当时评价他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老百姓现在还受到他们的恩赐啊,没有管仲,我们现在都要披肩撒发,衣襟开左,受蛮族统治的人民啊。如今看来,齐桓公几十年的活动、采取的各种军事措施,对捍卫中原文化免受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等民族的破坏,做了很大的努力,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秦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