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桓公的“继承人计划”,为何最终一地鸡毛?

齐桓公的“继承人计划”,为何最终一地鸡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子豪 访问量:1270 更新时间:2024/1/16 9:15:09

春秋时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混乱的,当时产生了众多的小国,然而在这众多小国的国君中,首当其冲,称霸中原的人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的一生所经历的起伏波澜还是比较大的,就在齐桓公继位之前受到的排挤是特别多的,并且也受到了很多的耻辱,甚至还被人追杀,完全不能够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天大地大,没有一个容身之地一样。好在齐桓公把这所有的苦痛都熬了出来上位之后的齐桓公,把励精图治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在他的带领下,成功的实现了霸业的打造。

但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晚年的齐桓公似乎和很多的君王一样变得有些昏庸了,没有任用贤能之人,反而是轻信那些小人的话语,最后活活的都被饿死了。

更让人感到悲痛的便是,在他去世之后有关于王位继承的人选,还让他的几个儿子之间产生了无休止的争斗,互相大打出手。这便令人疑惑,为什么能力如此强大的齐桓公,对于自己所打拼出来的这一番霸业继承人选的安排和计划上,如此的逊色,甚至能够称之为一地鸡毛。

一、齐桓公有关于继承人选的计划

1、齐桓公没有嫡子

在确定继承人选的时候,最为重要的那就是血统的正规性。虽然齐桓公的儿子特别多,足足有十几个,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儿子是齐桓公的正妻所生下来的。这也就意味着在选继承人的时候,齐桓公还是比较纠结的。

因为没有嫡长子,所以这些儿子似乎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虽然众多的儿子中有的儿子能力比较高,有的儿子资质平平。其中名望比较高的有五个,他们的名字叫做无亏,昭、潘、商人以及元。

这也就意味着继承人选,初步确定就在他们五个人之中产生。因为他们几个人的亲生母亲都是庶出的,没有血脉的正统性,所以他们谁也不服谁,他们都想去争夺这个太子之位。

就拿公子无亏来看,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年龄却是最大的,并且还和齐桓公最喜欢的臣子关系特别的亲近。而另一位公子潘,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他的能力和公子无亏能够相提并论,但是他也得到了齐桓公身边宠臣卫公子的认可。

其实这两个孩子都不算什么,最为重要的是公子昭,他凭借着个人出色的能力,不仅得到了管仲的认可,还得到了鲍叔牙的认可。

要知道这几位大臣在朝堂上的分量都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公子商人以及公子元,也拥有着相应的视力,他们的背后都是有人支持着的。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这几位公子,每一个人都有拿得出的本领,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支持者。

2、齐桓公摇摆不定

而齐桓公对于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同时齐桓公也知道,如果安排不好的话,他们兄弟之间肯定会为争夺这个皇位而大大出手,也正因如此齐桓公早早的就把身后事安排好了。而被齐桓公认定为继承人的儿子就是公子昭。

在当时,齐桓公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让兄弟之间更加的和睦一些,为的就是他去世之后儿子之间不会血肉相残。同时还能够趁早叫到其他的儿子来扶持公子昭。

按道理说都已经确定了继承人选之后,就应该更加的坚定一些。可是齐桓公,却没有按照常理出牌,因为身边的宠臣比较多,也正因如此,这些宠臣也支持着自己认可的那个人。

所以有事儿没事就会在齐桓公旁边说一些风凉话,这就让齐桓公的心智受到了扰乱。并且在这些流言蜚语不断笼罩的过程中,齐桓公对于公子无亏,逐渐的感兴趣起来,甚至把公子无亏和公子昭放在一起做比较。

3、朝中大臣为非作歹

正是在这样的摇摆不定以及犹豫不决下,让齐桓公在之前所定下来的继承人选计划逐渐的泡汤,甚至成为了儿子们之间大打出手的导火索。就在齐桓公的身体大不如前时,支持公子无亏这些宠臣,就不断的拉帮结派,故意制造出一些事端。

而齐桓公的身体每况愈下,就在卧床不起之后,齐桓公和外界的联系似乎都已经被切断了,这也就意味着公子昭的靠山,在这番现状下已经显得不稳固了。令公子昭没有想到的是,齐桓公去世之后。支持公子无亏上位的大臣,他们竟然一手遮天,不仅伪造了一份奇幻宫在生前所遗留下来的皇命,还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占领了公宫。

就在这一番景象呈现出来之后,也就意味着齐桓公在之前的安排彻彻底底的泡汤了。之前所立的皇位继承人还没有走向皇位,就已经成为了失败者。实际上大臣管仲对于这一幕还是有所预料的,就像在葵丘之盟,他就针对于这件事情有所提及。

希望齐桓公能够下定决心,让公子昭早日上位。但当时的齐桓公完全不坚定,在犹豫中,为日后的这一幕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更何况当时的齐桓公都已经过了古稀之年。

二、齐桓公决定放手

1、公子昭面对的威胁

朝中支持着公子无亏,上位的大臣还是比较多的。而管仲就心知肚明,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公子昭所面对的巨大威胁。所以他拼尽全力的劝诫齐桓公,但齐桓公完全不为所动。因为在时间的推移下,齐桓公在当时都已经80多岁了,完全没有这个心情和余力去考察太子。

更何况在齐桓公看来,只要这个儿子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戴,凭借着他的出色能力,一样能够把这个国家打理好。更加直白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齐桓公对于权力,所留有的念想在作祟。他害怕自己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儿子之后,会被架空,甚至会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所以才会不断的纠结,不断的疑虑。

2、极为仓促的安排

等到齐桓公终于下定决心要把权力放手时,他的安排还是太过仓促了。他的这几个儿子之间所形成的争斗都已经硝烟弥漫了,虽然看起来是风平浪静的,实际上都已经泛云覆雨。除了公子昭,就像是在孤身一人奋斗之外,其他的儿子背后的靠山都是巨大的。

更何况这些孩子的年纪也正值壮年,他们的心劲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在齐桓公纠结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策,并且手上把持的权利以及听信的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纠结下,他的各个儿子对于继承人选的野心也在不断的增长着。

所以支持公子昭上位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并且支持他的人所拥有的实力并不是特别的强厚。然而为了能够达成夙愿,此时就需要动用一系列的外部力量。

三、动用外部力量

1、齐桓公拉拢宋襄公

齐桓公认识到了公子昭,身后除了他这个巨大的靠山之外,支持他的大臣们似乎实力也不是特别的强大,为了能够保住他的太子之位,齐桓公就把目光放在了宋襄公的身上。就在葵丘之盟上,齐桓公就表明了自己的心态。

当时的宋襄公为了能够让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的深厚一些,也为了让宋国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张,所以就果断的答应了。但是在当时结盟的这些国度中,宋国的实力并不是特别的强大。但是反观如今的尴尬窘状,借助外部力量的过程中,宋襄公的确是最佳的人选。

2、宋襄公不负所托

就在公子昭失败之后,宋襄公没有忘记之前答应齐桓公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联合起了曹果,以及卫国,还有当时的邾国,形成联合之后,他们的目的就在于护送齐国正统的继承人公子昭返回齐国。

正是在他的帮忙下,以及众人的合力下,才平定了这些造反者,公子昭才如愿以偿的成为了齐国的继承者。

但这样的好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在这众多的小国中,齐国和宋国之间的关系本来还是比较要好的。但是宋襄公,是一个野心比较大的国君,他也想成为一个霸主。在最后就和齐国之间,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在利益的面前,最后都已经成为了兵戎相见。

结语:

齐桓公去世之后,他的五个儿子争夺皇位,在这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他们5个人的争斗,而是他们五个人背后势力的争斗,除此之外,王公贵族在这个时候一瞬间拉帮结派。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野心得到实现,还不得不借助外部的力量,这也就意味着,王朝的发展,已经不是本国人说了算。在这不同的派系之间,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争斗。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齐桓公有关于继承人的计划和安排,到最后成为了一地鸡毛,这是他个人的失败,更是齐国王公贵族斗争的惨败。

参考文献:

管子

《史记》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尊王攘夷,春秋“四乱”为齐桓公称霸创造了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齐桓公

    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以后,为表彰有功之臣,分封了七十一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并且规定,周王为天子,诸侯国是周王朝的附属国,每年要定期晋见,还要接受天子的号令。本来,周王朝是各诸侯国的天子国,大家理应遵从号令。可是,到了周桓王时期,诸侯国郑国居然在繻葛这个地方跟周桓王打了一仗,而且还把他射伤了。不仅如

  • 长勺之战:鲁国靠什么逼退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有这么一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论战》,说的便是长勺之战。但是初中语文教科书那篇文章,说得没头没尾的,既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似乎齐国军队敲了三次战鼓,鲁国军队扛住了,就能够反败为胜。可问题是,要真的是这样,那战争岂不是太过于容易了吗?只要两军对阵的时候,让别人先擂战鼓

  • 离了小人就不能活的一代英主——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齐桓公

    题/一半是英主,一半是昏君,光看他的用人就能作此判断文/土老帽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说齐桓公是一代英主,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但如果说他还是一个昏君,恐怕会有很多人不

  • 东周列国志(1.43)齐桓公下拜受胙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同七国联军伐楚归来,派隰朋向周惠王汇报。隰朋拜过周惠王后,请求拜见世子,惠王很不高兴,就喊次子带和世子郑一同出来见隰朋。隰朋回去向齐桓公汇报说:“周朝又要大乱了。”桓公问:“为什么?”隰朋说:“周世子郑的母后病故,周王立次妃为后。我看周王的神色,是要废世子而立次妃所生的公子带

  • 齐桓公诸子争立谁是真正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被公认的霸主。事业有成的齐桓公把国家大事安排给管仲等大臣,自己只顾吃喝玩乐。管仲等人没有辜负齐桓公的期望,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如果就这么下去齐桓公可以说是太幸运了。但是命运女神不会一直眷顾他。公元前六百四十五年,齐桓公人生中的贵

  • 其貌不扬、智慧不足的齐桓公凭什么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齐桓公

    齐国当时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更是位高权重,但是齐桓公本人,其貌不扬,为人智慧不足,情商不足,在一众国君中算是平庸之辈。但是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用人。其实对于一个领导人物来说,自己是不是有治世之才或者是过人之处并不是那么重要,唯才适用才是一个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后来有多少的国君因为自己用错了人,导

  • 管仲为什么没有辅助齐桓公夺取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齐桓公

    管仲没有辅助齐桓公夺取天下,主要是出于他对和平的看法和对战争的反对态度。他认为战争是一场毁灭性的活动,会造成大量的物质和生命损失。因此,他坚决不愿参加齐桓公的夺取天下运动。他劝说桓公不要采取攻击性的行动,而是与周围的国家达成友好的关系。他认为和平共处,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国家获得国内繁荣昌盛,还可以给其

  • 齐桓公五顾茅庐,胜过刘备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0)主笔:江湖闲乐生据《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打听到一个叫“稷”的贤人,于是前去拜访,而且一天之内连续拜访了三次,竟都没见着“稷”,齐桓公的随从们都气坏了,说:“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然而桓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可以因为轻视爵位

  • 趣谈·被饿死在病床上的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齐桓公

    古代生产力低下,其实饿死人是常有的事,被饿死也不算什么奇葩死法,然而这位被饿死的人却身份特殊,作为最早“被饿死”的国君齐桓公,他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么不体面的死法究竟是谁造成的?齐桓公姜小白,齐国第六位国君,任用管仲为相,一手将齐国推向巅峰,自己更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是这样一位智谋双全的国君

  • 中国开饭馆第一人,为讨好齐桓公,竟将儿子熬成肉汤献给国君品尝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齐桓公

    《孟子》曰:“君子远疱厨”,其实质含义不是让仁义有识的君子轻视以烹饪为生的庖厨,而是因以烹饪为生的庖厨职业所需天天要杀生,如果君子和这样的人待久了,杀生的场景见的多了,就会司空见惯,也会慢慢失去其仁爱的恻隐之心,究其根本,还是孟子借这句话来从侧面倡导儒家的仁政思想,而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