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轲刺秦王》:刀与血谱成的史诗绝唱

《荆轲刺秦王》:刀与血谱成的史诗绝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旭爱动漫 访问量:220 更新时间:2024/4/9 7:01:25

#古籍守护人#

先秦时代是个充满血腥与战争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命不过是诸侯争夺名利的牺牲品。正是这样的年代,促成了专诸,要离等一批刺客的诞生,也促成了我们历史上少有的歌颂刺客的年代。正是这样的年代,荆轲用一种悲壮而一起的方式划上了这个血腥年代的句号。1998年,陈凯歌的电影《荆轲刺秦王》用一种别样的影视风格,推翻了以往影视作品对史诗电影的表现,用一种超前而另类的方式拉开了秦王宫廷之上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往事。

陈凯歌跳出了对我们历史的传统观察方式,用异国的眼光观察我们的史诗故事。电影《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然而陈凯歌并没有以传统的历史眼光进行拍摄,反而反其道行之,借鉴了国外漫画《始皇帝刺杀》。这也是上映的电影有中日两个版本的原因。作为我们的传统历史,电影借鉴自日漫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甚至还引发了人们的谩说和嘲讽。但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以漫画为原型进行改编,给予了电影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改编的可能性。让电影从“尊重历史”的桎梏中跳了出来,给了导演更多的表现空间。同时在商业的角度来说,中日双版的拍摄能有效保证电影的票房下限,事实上这部电影虽然在我们只有三千万左右的票房,但是在国外却口碑不错,给了投资方一个中规中矩的答卷。而电影虽然改编自日漫,却在拍摄上处处参考我们的传统文化,给了我们观众更大的消化和反应的空间。

《荆轲刺秦王》电影划分了两条故事线,分别是秦王在个人感情和地方大计中徘徊的精神堕落和荆轲在赵女引导下的精神觉醒,最后的刺杀环节,只是将这二者的故事线在一场表演中汇融,真正的表现秦王的精神。电影虽名为荆轲刺秦王,但却拉长了整个历史构成,在观众看来,这样的拍摄也许让电影看起来过于冗长,但这一步步的铺垫才是电影的精华所在。荆轲刺秦王,重点不在刺,也不是谁去刺,而是秦王。一切的铺垫为的都是秦王精神上的升华。经历了宠臣的叛变,母后的冷漠,“生父”的身亡,爱人的离去,让秦王堕落成了只为统一而生的战争机器。没有前面两个小时的铺垫和叙述,观众就无法理解最后他刺秦的悲壮。相对来说荆轲是悲惨的,像一个被人操纵的提线木偶,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刺杀环节。荆轲像一个舞台上的小丑一般,所有人都知道他来刺秦,都来陪他展现一出刺秦未遂的戏码,但这种条件下,荆轲却仍然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真正展现了图穷匕见给人带来的震惊,给荆轲刺秦王带来了最后的高潮。

电影分手了原有对我们历史人物的常规认知和展现,重点表现历史人物的人性。在观众的心目中,秦始皇应该是高大伟岸,雄姿庄严的,才配的上他千古一帝的形象。而李雪健表演下的秦王,矮小,丑陋中带着一点疯癫,一点也没有秦王该有的高大形象。然而正是因为在形象上的不足,才更能体现秦王人性的特点。影片中秦王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高高在上的秦始皇,而是有血有肉的嬴政,正如电影开头嬴政在战车上厮杀一样,他更愿意做将军手下的伍长,而不是那个泯灭人性的秦王,这或许也是秦始皇内心的真实写照。秦王希望自己能有赵女这样的爱人,希望太子燕丹不因自己是秦王而恨自己,希望能和母后好好相处,希望能叫吕不韦一声父亲,希望赵国几万儿童安然离开,希望荆轲在自己和赵女的计划下像小丑一样伤去。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为了秦国的安定,他不得不坑杀赵国儿童,致使赵女离他而去,不得不看着吕不韦伤在自己眼前,不得不摔伤自己两个弟弟,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荆轲拿着赵女的刀刺向自己,他有的,只有那个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少宗伯一次次的在自己耳边说着:

“秦王嬴政,你忘了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

李雪健的形象,正映托了秦王伟岸下的人性,他在历史使命和现实打击的双重压迫下,不再是那个有血有肉的嬴政,而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君王。与之相对应的是倒在血泊中的荆轲,面对秦王对于一统天下的宣扬,他只是淡然的告诉秦王樊於期的遗言,大郑宫的秘密,他没和任何人说。这正是秦王的悲哀,他被使命锁伤在了高高的王座上,而刺客要做的,只是讲信用而已。

《荆轲刺秦王》被称为是陈凯歌导演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在艺术的角度来讲确实如此,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在商业上的失败,仅仅对大秦宫的复原资金就超过了它的总票房,剧中一票大牌演员更让资金入不敷出,艺术成果是否能与商业的成功对等也成了现代电影拍摄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同时电影中剧本的粗糙以及陈凯歌式的原谅的狗血剧情也让电影的艺术高度打了少许的折扣。然而超高的资金带来的也是历史剧的大制作,无论是墨家的攻城车,满墙的伤尸还是恢弘的大郑宫,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电影的观感。

《荆轲刺秦王》是一部颠覆式的作品,他颠覆了传统中对秦王的认知,颠覆了荆轲在观众中的形象,颠覆了传统史诗片的风格,陈凯歌在荆轲刺秦王中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艺术观念和艺术表达手法,使其更具有风格化和个性化。虽然名为荆轲刺秦王,却重点在秦王的蜕变过程,所有人都分手的秦王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因为大家希望他是在草原上放牧的赵政,但历史注定他要成为天下的王。

“秦王嬴政,你忘了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

喜欢的朋友关注一下,谢谢支持!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中国刺客之首,不是荆轲,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荆轲

    前言:人们印象中的刺客大多武功高强,胆识过人,身上暗藏凶器,每当政治风云变幻,他们便深入龙潭虎穴,冲破重重关卡,直奔敌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刺杀行动当属“荆轲刺秦”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荆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中国的刺客之首并非荆轲,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一位历史人物

  • 倘若荆轲刺秦成功了,秦国会四分五裂,被诸侯趁机打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荆轲

    即使荆轲成功了,秦国也不可能四分五裂,至于诸侯趁机联合打败秦国,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01:秦法严苛,将军不敢造反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了法治时代;秦法苛刻,将军打败仗、临阵投敌都是大罪,更不要说自立为王了。秦法规定,倘若将军临阵投敌,不仅他全家要倒霉(连坐),就连提拔他的人也要倒霉。如此严苛

  •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为何最出名的是荆轲

    历史人物编辑:亮哥打工标签:荆轲

    战国四大刺客,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专诸,要离,聂政,荆轲。共涉及五人。五人的刺杀行动,专诸,要离,聂政刺杀成功,豫让是象征性成功,唯有荆轲是彻底失败,为何荆轲失败了却最出名?让我们先来了解他们的故事。专诸:五人中厨艺最好专诸(?—前515年),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屠户

  • 荆轲刺秦即使成功了,统一天下的也必将是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荆轲

    抛开文学美化,荆轲刺秦王可以说是很无耻的行为。再说,自从长平之战以后,天下长着眼睛的都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是不可阻挡,完全是大势所趋!当时秦国完全占据了中国地理分界的第二阶梯,位于中国第三阶梯的山东平原六国对秦国的地理优势几乎全部丧失!韩魏两国经历了秦国数十年的持续打击,先后丧失了崤函

  • 荆轲刺秦:慷慨大义下都是私人龌龊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荆轲

    此地别燕丹,壮士怒冲关。昔时人已去,今日水犹寒。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荆轲刺秦事件,托了司马迁老先生妙笔生花的福。荆轲舍身为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侠形象深入人心,一篇《刺客列传》,人物心理动作武打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恨不得马上冲上去帮荆轲补两刀。不过这些都是假的,你别相信啊

  • 春秋四大著名刺客,荆轲最有名却也是最无能的!

    历史人物编辑:郑在说事儿标签:荆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最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互相辩论,哲学思想大放异彩;游说敌国的辩士,舌吐莲花,就能化解一场战争。香港文汇报刊载王东峰的文章称:不过,除了"文争"及大张旗鼓的"武斗"之外,还有一些奇人义士,为了报恩或替他人复仇,甘愿冒死做杀手,为了使谋杀取得成功,其筹划之阴毒,行事之决

  • 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为什么刺杀计划会失败呢?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荆轲

    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呢?为什么会失败呢?首先肯定荆轲刺秦的计划是好的!成功接近秦王,并用匕首刺秦王!只可惜从计划到实施,时间太短!太子丹的怀疑荆轲临阵退缩,导致荆轲为表明决心,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等朋友过来帮忙!仓促前行!本来就够仓促了,还遇上猪队友秦舞阳!本来计划他奉图行刺,结果到行动那刻他竟然惶恐!

  • 荆轲战国著名刺客,单挑嬴政,结果被刺了八剑。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荆轲

    细读历史,一起细读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本文分享荆轲战国著名刺客,单挑嬴政,结果被刺了八剑。 嬴政32岁那年向燕国发兵,失去屏障的燕国,已经成了嬴政眼里的一块儿肥肉,燕太子丹面对如此危机,又自知打不过秦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却不知该怎么办,燕太子丹到处拜访高人,企图从中找出解决燕国危机的办法。

  • 历史探秘 “荆轲刺秦王”行动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荆轲

    荆轲作为司马迁认定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首,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对他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荆轲受到燕国太子丹的重用,策划了刺杀秦王嬴政的行动,但荆轲的刺杀行动失败了,他也被称为史上最失败的刺客。根据史记的描述,荆轲在向秦王进献燕国地图时图穷匕见,两人近在咫尺,而且秦王身边没有侍卫。作为一名精通剑术的勇士

  • 荆轲刺秦王是英雄之举还是匹夫之勇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荆轲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有刺客列传写了四大刺客,聂政,豫让,要离和荆轲。这四个人里唯一失守手的就是荆轲,最“无能”最“失败”就是荆轲。从职业角度来说,荆轲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行为虽然是匹夫之勇。但却是一个英雄。精神可嘉司马迁评价荆轲是“不欺其志”。就是说,荆轲知道是必败无疑的。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