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他是姜子牙第23世孙,主持编撰了《吕氏春秋》,由于他独特的眼光,把经商获利变成了政治投资,算得上是小人物影响了大春秋。吕不韦从一个普通的商人成为秦国的丞相,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是春秋战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商人。
围绕吕不韦的话题有很多,其中奇货可居、一字千金是他有别于常人的独特发现,作为一名商人能把眼光瞄准到秦赵两国后宫,进而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升迁和发财之路,历史上除他没有其二。我们一起来看看,吕不韦是如何在战国时期人才济济中脱颖而出,他又是如何把经商获利转换为政治资本投资的?
首先,吕不韦能敏锐地洞察秦赵战争走向,不失时机的捕捉到了利益更大化的机遇。
秦赵两国的恩怨算起来要从三家分晋开始,魏国从辉煌走向下坡路以后,赵国异军突起,高峰期甚至打败秦国足足有余。但秦国是虎狼之师,又有秦昭襄王坚强意志,长平一战迫使赵国战力大损。但这并没有让赵国屈服,相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赵国就展开反击,邯郸一战,秦国大败,秦国也看出赵国不可小视,好长时间没敢再战。
早在长平之战爆发以前,一个商人的出现把秦赵两国的关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吕不韦经常来往于各诸侯国之间,虽然战乱频仍,却没有限制经商的自由。
不得不说,吕不韦的眼光的确独特,两国仗打得那么大,还有一个秦国的公子哥在邯郸看着两家练兵,把钱花在他身上,这是多么好的一笔投资啊。
于是,吕不韦跟异人进行了一次实质性的交谈,只要异人点头同意就行,其它的他来办,条件是异人当上秦王后不能忘了他。这是吕不韦作为商人的本性,赌注也好,投资失利也罢,就这一次。因为这个时候,吕不韦也不知道秦孝文王只能活两年,也不知道赵国能不能放异人回去。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异人不仅得到了华阳公主的认可成了干儿子,而且还顺理成章当上了秦王,当然,这些都要归功于秦孝文王死得早,还有他老婆华阳夫人没有孩子。
其次,吕不韦善于投机取巧,把秦庄襄王扶上位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异人秦庄襄王能从人质一跃成为国君,当然要感谢恩人吕不韦。而吕不韦当初为了他也是花了不少钱,费了不少口舌。首先他要跟华阳夫人协调收异人为义子的事,然后还要到赵国游说释放人质的事。作为商人,做这些事也是投资,多个朋友多条路,只要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
其次,让吕不韦心里有底的一件事,就是异人老大不小了,在赵国孤零零地光棍一个。看到吕不韦的小妾赵姬美貌可人,异人就央求收为老婆,吕不韦虽然舍不得,为了荣华富贵只能忍痛割爱,当然赵姬肚子里的那个小赢政,就不知道是哪个的种子了。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里,吕不韦当然知道如何运转他的资本,把华阳公主搞惦是第一步,立异人为太子是第二步,秦庄襄王继位以后他获得最大利益才是最终目的。
但吕不韦最应该感谢的还应该是赵国,虽然秦赵两国仗打得大,而没有伤及人质。不得不说,邯郸之战的时候也是吕不韦最难受的时候,当秦国第二次派兵攻打赵国,把邯郸围得水泄不通的,赵孝成王都准备把异人杀了。如果那样的话,吕不韦的投资就血本无归了。
好在商人的头脑就是使用资本投资,他花了重金买通了守城的士兵,把异人和他老婆,当然还有后来的秦始皇偷偷地放跑了,躲过了一劫。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给了吕不韦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
第三,吕不韦身居高位引火烧身,在投太后所好的同时,也为自己灭亡埋下了祸根。
只要是经商的都会有赚有赔,吕不韦也逃不脱这个魔咒。收获满满以后,吕不韦本该功成名退,可他偏要凑凑热闹,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利不用白不用,于是,他就想也搞出点名堂把那些对他说三道四人的嘴巴堵住。
吕不韦当丞相那阵,战国四公子很吃香,作为一个商人就见不得人眼红,他也想做个文人,于是花钱找了一帮人写出了一部《吕氏春秋》,还把它挂在城墙上,悬赏千金让人增删一个字。可是,人们可能对他的信誉度有所怀疑,始终也没人去拿这笔赏钱。不过,历史上却从此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故事讲到这儿,也该收个尾了。吕不韦虽然帮秦庄襄王做了那么多事,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好结局。他到如今可能还在后悔,不该帮他的爱妾,秦庄襄王的老婆,秦始皇的生母赵太后投其所好,那么大年纪了,居然天天想着要做新娘。结果,吕不韦把嫪毐推荐给赵太后,为自己喝下毒酒埋下了祸根。
吕不韦的教训告诉世人,经商的还是多研究生意经比较好。玩政治资本不仅血本无归,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也解更多新鲜的历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