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尸毒真实存在吗?究竟有多厉害,看下“辛追夫人”的墓就知道了

尸毒真实存在吗?究竟有多厉害,看下“辛追夫人”的墓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潇湘历史坊 访问量:4361 更新时间:2024/1/7 15:49:36

《宋代私盗》中记载,元代盗墓贼曾找到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因为贪恋宋太祖身上价值不菲的财宝,便试图翻动宋太祖的尸体,却因用力过猛,尸体受到挤压。

宋太祖突然张开嘴巴,吐了一口黑色的粘稠液体,他用尽所有的办法都不能将其除去。

对于这些黑色的粘稠液体,有人认为就是尸毒。

为尸毒

提到尸毒,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僵尸,在中国的一些电影和小说中,我们能了解到尸毒常常存在于僵尸的身体表面,染上尸毒的人不仅会皮肤红肿溃烂,还处出现心跳紊乱、呼吸窘促等症状。

据说不管多强大的人类,只要被僵尸咬到并注入毒素,人就会失去意识,变成僵尸。

在一些悬疑小说中也常常能在墓穴中见到所谓的尸毒,只要沾染分毫便会穿肠烂肚,顷刻毙命。这也一度成为墓地里最大的威胁。

无数的人墨客素手执笔,将其描述得神乎其神。

不少的人也曾因尸毒而丧命,那么尸毒究竟是什么呢?它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不朽女尸“辛追夫人”

谈到尸毒,就不得不提到这具惊动世界考古界的西汉湿尸——辛追夫人了,尸体在马堆汉墓中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浸泡在液体里,尸身也被丝绸全部包裹。

考古学家为了保存最完整的遗体,摘下手套仔细地剥去一层层紧密缠绕的丝绸。

这具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还具有弹性,甚至可以轻轻地按压,关节尚可活动,眼睫都可以仔细分辨,手指及脚趾纹路清晰。

当初在发现辛追夫人的时候,考古队全体都十分震惊,因为大家真的无法想象着居然是一具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古尸.

经过专家坚定后,发现辛追夫人的身体里没有出现任何的腐化情况,这具尸体的关节还能轻松自如地活动,甚至连血管都是畅通的,就像是刚刚下葬一样,这简直惊呆了眼!

穿越千年文明的辛追夫人事渴望与谁再相见呢?

日本人得知辛追夫人的神奇现象之后,还专门派人前来讨要辛追夫人的一根头发,结果自然是遭到了我方的拒绝,这足以证明辛追夫人的神奇让国外都惊奇。

辛追夫人尸身千年不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主要有这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辛追夫人的棺材被深埋地底,墓坑挖得很深,相当于现在六层楼的高度,封土的高度也很惊人,可谓是巨坑。

二是棺材的密封,木椁用许多块巨木拼合,再由四棺紧紧包裹,密不透风。除此之外,棺外还用大量木炭和石膏泥填塞,起到了防潮吸水、防渗透的作用。

三是防腐工作,棺内的遗体用红色的液体完整地浸泡,这些液体后来金国专家的检验,发现里面有汞化物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而这些物质均有助于杀菌消毒和防腐。

就这样,辛追夫人的遗体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不得不说,先辈们的智慧的确令人钦佩不已。

这次考古的发现对整个考古界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因为在挖掘的过程中 ,考古学家没有做太多的措施,他们的身上出现了诡异的黑色斑点。

黑色的斑点有指甲盖大小,考古学家们的双手、手臂、面部以及颈部都有。特别是双手和手臂上,这种斑点尤为居多。

有的考古学家身上还起了疹子,瘙痒难忍;有的发起高烧,产生了奇怪的幻觉。

有人说这是尸毒,也有人说这是建造墓的人为了防止盗墓贼,在墓地里专门设下的有毒机关。一时间人心惶惶。

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出现这种情况,只有打开了辛追夫人棺椁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现象。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好转,当然这些并不是尸毒,只是引起皮肤损伤后的色素减退罢了,只要遵从医生的嘱咐,好好休息,按时吃药,就无碍了。

原来如此,看来“尸毒”也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

在辛追夫人墓地中发生的这件事也可以引发我们对尸毒的思考,原来“尸毒”并不致命,也没有小说中那么传乎其神,更没有鬼怪妖灵之类的传奇色彩。

“尸毒”的真面目

随着人们对尸毒的深入调查和了解,通俗来讲,尸毒就是尸体腐烂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细菌和病毒。

在电影《黑风血雨》中就有过描述,从腐烂的尸体上发出来,被主人公间接吸到身体里的东西。医生通过实验研究提及那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奇特病毒。

这是一种化学现象所产生的毒素,严格来讲,,在医学上并没有“尸毒”这一说法。

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而形魄归于地。生命是一季一季的轮回,除了对灵魂的供奉,也十分注重对于肉体的保存。

王侯贵族的墓地里常有大量金银珠宝,引得许多盗墓贼前来偷窃,其中有不少人命丧于此,在那个医疗科技不太发达的时代,迷信的百姓只能将这些现象视为神灵的诅咒和惩罚。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尸体被保存得太好,长期密封在棺材里,一旦接触到空气,便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从而渐渐的滋生各种适应墓地环境的细菌。

这些细菌就是尸毒,不管吸入口鼻还是身体接触,都会使人患病,或产生幻觉,或皮肤溃烂、身体浮肿、起疹子或是呼吸困难。每个人的体质和心理不同,病症有时也会不同。

这样一来,辛追夫人墓地里那些考古学家身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就有了更加科学的解释,所谓尸毒,不过病毒罢了。

结语

不论是何种尸体,它们都会渐渐与周围环境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自身的细菌病毒,这些病毒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下,会发展成一个可怖的群体,从而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损害。

如此说来,“尸毒”的不真实和不可靠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标签: 辛追

更多文章

  • 到底是辛追夫人还是避夫人?马王堆主人为何过了几十年才被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辛追

    考古是为了寻求被掩埋的真相,而不是为了获得墓中的宝藏。马王堆汉墓墓主人的名字,从“辛追夫人”变成“避”夫人,恰是考古工作者寻求真相的最真实写照。前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关于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名字的解读的文章,在考古界和文化界引发极大的关注,文中写道:“复旦大学通过对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发

  • 尸毒真的存在吗?它究竟有多恐怖,看看“辛追夫人”的墓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辛追

    在电视剧《盗墓笔记》中有这样的情节,吴邪被一具血尸袭击,身中尸毒命在旦夕,小哥取来麒麟竭才救下吴邪。类似的情节在近些年大火的盗墓小说中数不胜数,观众或读者们在沉浸于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不禁对“尸毒”这种恐怖存在谈虎色变。在文学作品的渲染下,“尸毒”简直成了僵尸们的标配,身上要不带点尸毒,你都

  • 用月球土壤也婉拒交换的辛追夫人头发,究竟隐藏着什么大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辛追

    “马王堆”这三个字在国内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在国外考古界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横空出世,震惊中外,概因墓中出土了一具历时两千多年的古尸,这具古尸令许多科学家欣喜若狂,因为它出土时的模样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去世时的状态,而且皮肤还有一定弹性,人体各个关节还能活动,右大腿外侧一块皮肤上,还

  • 马王堆汉墓墓主的名字“避”被误读成了“辛追”,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辛追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中华文化历时千年,各种字体迭经演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规范字。可是在几千年前,人们使用的字体五花八门,一个“避”字,如果是写成篆书,再从右往左念的话,极容易被人看成“辛追”,这也不奇怪。最关键的是,无论你是读成“避”,还是读成“辛追”,都不影响马王堆汉墓的考古价值,所以不停的去追究

  • 辛追夫人,传说中的“中国睡美人”,考古史上奇迹一般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辛追

    先介绍一下辛追夫人吧,传说中的“中国睡美人”,考古史上奇迹一般的存在。辛追夫人出土的地方叫做马王堆汉墓,这个墓葬的考古价值极大,即使是现在陆陆续续发现了更多的古代同期墓穴,也不能撼动它在中国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言归正传,辛追夫人就是在这里重见天日的,据说当时考古学家们在考察这座墓的时候,曾尝试挖

  • “辛追夫人”成了“避夫人”?千年女尸到底该叫啥?改口还尚早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辛追

    若是要列举上世纪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估计兵马俑、马王堆是大家张口就来的。而说起最令人感兴趣的,或许还当属辛追夫人。马王堆汉墓以及那副保存惊人的千年女尸,使大家对“辛追”这个名字印象深刻。说来耐人寻味,辛追夫人的知名度,早已远超其夫君,人们几乎全然忘了她老公叫啥了,而且也没啥兴趣想知道。然而,就是这么

  • 辛追沉睡2100年栩栩如生,皮肤尚有弹性,真人复原后是绝代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辛追

    魏晋诗人陶渊明面对生老病死,他写下了《拟挽歌辞三首》:“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陶渊明已经有六十三岁,他就要面对自己将要死亡的现实。于是他在诗中直言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人有生,就会有死,纵然死得很早,那也不算是短命。面对生死,坦然处之。当人们死后,若是按照传统的土葬,尸身存入

  • “尸毒”真的存在吗?1971年“辛追夫人”遗体出土,辟谣尸毒传言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辛追

    武侠小说和电影中,常出现长着獠牙的恐怖僵尸,这些死而复生性情大变的怪物,都是因为“尸毒”而转化。在现实中,关于“尸毒”的传说也不少。据民间流传,活人若是沾染“尸毒”,就会皮肤溃烂而死。死人身上若是生出“尸毒”,就会在下葬后数年内变成活尸,不会腐烂。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尸毒”经人口耳相传至今,而它真的

  • 尸毒是否存在?它到底有多可怕?看到“辛追夫人”的墓就了解了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辛追

    在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经过许多的丧葬仪式之后,最终就要入土为安,古代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土葬,只有一些身染疾病去世的人才会选择火葬,古代认为火葬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有种挫骨扬灰的样子。到我们现如今的社会中,土葬也只有少部分人一直在沿用,毕竟这种丧葬方式不是很环保,还占用了土地资源,因此就被火葬所替代。要知

  • 马王堆辛追出土后如何保存?有人提出熏成腊肉,有人却说让她上天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辛追

    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的出土,让世界都为之瞩目,辛追夫人的湿尸号称是中国考古界的里程碑,然而您可能不知道,其实辛追夫人出土的时候,就如何保存女尸的问题,专家们还研究过不少方案,有人要将其熏为腊肉,甚至还有人要让她“上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你揭秘吧!1971年时,为了响应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