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芈月传》:芈姝一生的失败,皆因父母之“爱”

《芈月传》:芈姝一生的失败,皆因父母之“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深情的雪 访问量:4290 更新时间:2023/12/26 22:18:47

|阿莎普

《芈月传》里的芈姝从小受到其母亲的宠爱,具备当时女性所应具备的一切良好品质。

她在幼年时期是善良的,后来跳脱出楚国的条框去到秦国,在宫斗中,一步步磨灭了她原本的善,从可怜到可恨,再到可悲,芈姝的人生败得如此彻底。而芈姝一生的失败,皆因父母之爱。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对他们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父母的爱如果给错了,或者是给过了,那么,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打败。

家庭的关爱如果是错误的,孩子更容易剑走偏锋;如果给过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就会很薄弱,依赖性会很强。

芈姝的父母给予她的爱,是既错了也过了。因此,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经历失败。

若要说芈姝的性格悲剧,那就要追朔到她的童年。正人家的孩子自小都饱受父母的宠爱,但芈姝不同,她看似地位尊贵,然而她的父母却都不曾看到她的真实存在。

那时候芈月的娘亲突然得宠,后得不到楚威王的宠爱,她只能把情感寄托到自己的女儿身上,以此来摆脱空虚感以及婚姻的失意,但长女远嫁,因此,小女儿芈姝就成了最佳人选。

对于芈姝这个女儿,王后特别溺爱,当然她也是有目的性的,想借助芈姝博得楚威王的宠爱。她把芈姝视为‘自我’的一部分,纳入羽翼之下的同时,渐渐地截断了芈姝的独立空间。

所以,芈姝的存在是母亲用来争宠的,并不是真正的母爱。

这样导致了芈姝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她会选择退让,但如果别人碰触到了她最核心的利益,已经无路可退的时候,她才会选择反抗。这都跟原生家庭对她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她被母亲教育的端庄得体,唯唯诺诺,对他人的依赖性强,而且没有自我分界,甚至在她出嫁之时,母亲依然不放心,令玳瑁陪嫁,目的就是要玳瑁到秦国继续为芈姝保驾护航,挣得权利。

对于芈姝来说,母亲把她的后路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她自然就无忧无虑,形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但是,当她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会束手无措,做什么错什么。

不能说母亲给予女儿的不对,但是母亲的给予却是以自己的权利为目的,这样的母爱太狭隘。因为爱的出发点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孩子走独立,当父母给予不了孩子庇护的时候,孩子就能够独立面对人世间的所有一切,还能让自己活得更好。

继承了母亲的教育方式,芈姝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溺爱的教育,不同的是,当年母亲对她是包办式的,而芈姝对儿子则是纵容式的,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小,多么不合理,她都倾尽全力去满足,比如公子稷的小鸟,比如魏国公主魏颐。

由于芈姝对儿子的纵容,让他没有一点分寸,长大后,谴责芈姝过度干涉自己的婚姻,放弃了楚国公主,而选择了敌国的公主魏颐。然而,芈姝与儿子不同,她对母亲是真的感激,感恩王后密不透风帮她包揽了一切的母爱。

芈姝得到的母爱并不是正确的爱,是带着目的性,极其偏激的爱。因此,当她后来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的溺爱,不去正确的引导孩子走正道,而是剑走偏锋,以至于造成儿子英年早逝的后果。

当母亲为了一切权利,致力于为孩子寻找一个又一个庇佑所,而不是推动孩子走向独立时,其实也是变相的否定子女的本身。因为只有父母认定孩子没有独立自强的能力时,才会觉得他们需要庇佑。

清晰自我存在感的父母,是会尊重孩子的自我需求,乐于并且培养孩子走向独立的人生阶段;而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的父母,则不想跟孩子有任界限,他们惧怕孩子学会独立后离开自己。

而芈姝的母亲,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的女人,她忽视了芈姝的成长需求,也剥夺了女儿自我探索的机会。她把自己心底的那个孩子形象,投射到女儿的身上,无节制的给予,也等同于在无节制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她们的世界太狭小了,自我无从寄托,以至于只能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

相对母亲的失责,芈姝的父爱也是缺失的,在芈姝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一直是缺席的。父爱的缺乏,间接导致长大后的芈姝,对异性关爱的极度渴求。

如果对芈月来说,秦王嬴驷‘如父如兄’,那么,对芈姝而言,又何尝不是?秦王嬴驷的品行和才干,精明和野心,实在太像自己的父亲楚威王了,芈姝对嬴驷的一见钟情,并非偶然。

嬴驷的几句情话和许诺,芈姝就贸然献上了身心;之后嫁入秦宫,她与嬴驷的相处,大多也都是讨好的、卑微的,恐其失望,自卑又局促。

所谓的女儿要富养,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女儿的精神世界里也需要丰富给予。女孩子的异性缘,往往是和她曾经得到的父爱成正比的,父亲给予的爱,奠定了女儿将来在男性世界里的竞争力。

芈姝其实在一开始就高看了秦王对她的情意,但在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过分要求秦王恩宠,得过且过,这在她初入秦宫时就说过。即便后来芈月得宠,得到的东西比她好比她多,她初有怨言,久而久之,也只能妥协接受。

芈姝也曾对芈月说过:“宫中生路太窄,万事我皆可容你。”

而芈姝最后真正容不下的也不是芈月,而是容不得芈月的儿子挡在她的儿子前面。她的核心利益就是保住自己的王后之位,这就跟她母亲当年的想法是一样的。因此,她有了第一次相要害人的想法,就是除掉威胁太子之位的公子稷。

芈姝那时的想法和行为也算是正常人的思路,自己的核心利益都受到了侵犯,如果还不反抗,那才是不正常的。但前提是她原本善良的心,会因为一个年幼的孩子,心生嫉恨,这一点绝对是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

从她幼年的处事风格来看,不管因为等级比别人高,还是其他原因,但她本身其实是个好人。她心性中的恶可以说是被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唤醒的。

芈姝的善良从幼年开始,再到刚进入秦宫前期,她对芈月姐弟的庇护,就能看出她并非恶人,但是,随着各自利益的凸显,再加上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她的所有恶性就展现了出来。

其实不止是父母的缘故,包括芈姝身边的人都是坏的。芈姝的悲剧,源于她父母的失责,以及身边人的教唆,到后来她自身对权力的争夺。

父母不完美,孩子才需要成长,可惜的是,芈姝一直没有自我成长的意识,这大概也和她自己的智商脱不开关系。

芈姝是所有人中条件最优越的,本该在战略上高人一等,做好嫡公主,做好王后,结果,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和自己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裹入宫廷争斗中,这不仅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还做出与人勾结的丑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芈姝的失败也因为身份的原因:父母把她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她没能早点明白人心险恶。当年她的母亲害芈月的事情,芈月知道,但芈姝却从来不知道。芈月经历过的很多事情,芈姝都从不曾见过,所以,芈姝几乎没有任何的后宫斗争经验,她就不可能赢。

芈姝生活在顺境中,是幸也不幸,幸在于她从不为任何事烦忧,不幸在于,太过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导致她不分是非。

一个人所有的不快乐都源自于没有做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被父母包办的人生,永远都不会幸福,只有自己走出来的人生,才有意义。

标签: 芈姝

更多文章

  • 秦惠文王后芈姝的命运其实颇为惋惜,那么芈姝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芈姝

    芈姝是楚威后所生的嫡女,后来嫁给了秦王,成为秦惠文王后,芈月同父异母的姐姐。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她生命的前半段非常顺利。她是生命中的赢家,天生高贵。从楚王妃到秦王,她是一个华丽的转折。生命的旅程是顺利的,但嫁给了一个不爱她的丈夫,遭受了姐姐的爱,遭受了中年人的损失,并且有意识地遭受了伤害,开始报复月球

  • 芈月传:芈月半夜从芈姝房中叫走秦王,芈姝对芈月更加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芈姝

    导语:自从芈月得宠并生下嬴稷后,芈姝与芈月的关系就在不断恶化。原著中的芈姝因为袒护玳瑁、防止她受到秦王更严厉的惩罚;竟抢先一步把玳瑁从牢房里弄出来,象征性地“重责”二十大板,并带回了椒房殿养伤。芈姝此举明为惩罚实则袒护。芈月如此聪明,怎会看不出来,因而对此耿耿于怀。然而,芈姝救回玳瑁后,玳瑁并没有安

  • 《芈月传》:楚威后对芈姝产生了3点影响,毁了芈姝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五亿个小铃铛标签:芈姝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中说: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我们与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在重复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在《芈月传》里,芈姝依然没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楚威后,她学会了楚威后的心狠手

  • 荆轲刺秦,夏无且在关键时候一个动作救了秦王,司马迁如何得知?

    历史人物编辑:猛哥说教育标签:夏无且

    荆轲刺秦时,用药囊砸中荆轲胳膊救了秦始皇性命的关键人物,太医夏无且究竟活了多大岁数?时隔93年后,他亲口对“忘年交朋友”董仲舒和司马迁等人讲述了当年荆轲在大殿刺杀秦王嬴政的惊险一幕!荆轲刺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统一之后巡游天下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插曲和刺杀事件,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了,这

  • 顶着光环出场,却没有完美结局的丞相——寇准、范睢

    历史人物编辑:香尔说爱情标签:范睢

    历史上丞相的职位很关键,是百官之首,皇帝只要丞相选的好,整天花天酒地的玩也能迎来太平盛世。要是丞相选的不好,哪怕是整天勤政克己对朝廷的帮助也是事倍功半。今天笔者就给您各位说几位历史上有名的丞相,这个几个丞相有个共同的特种,一天名字大家都能知道,可是最终的结局却都令人唏嘘。寇准第一位寇准,寇准夜审潘仁

  • 都说杀神白起是被范睢设计杀害的,其实是这个人下的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范睢

    谈战国时期猛将,必须说到杀神白起,不过白起虽然打仗神武,但是职场情商却不高,这也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白起的祖上是秦国的公族,他的父亲是吴起的粉丝。所以白起出生后,他爹就给他取名白起,希望他能像吴起一样,成为军人中的传奇。幼年的白起性格坚毅,少言果敢,喜欢在岐山观察地形。并演兵而阵,对兵书战策兴趣很浓

  • 白起被杀的幕后黑手范睢,评价两极分化,历史真相却一言难尽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范睢

    自从《大秦赋》播出之后,秦国第一名将郭开的名号算是传开了,郭开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配角,居然以这种方式火了。郭开之所以被大家称作是大秦第一名将,大概是因为他凭借一人之力,搞垮了赵国的两大名将,廉颇和李牧,而他之所以很火,是因为他那一副小人嘴脸,让大家恨的呀痒痒。很多网友都说,以前还从来没想过,一

  • 范睢被人扔茅房泡着,做了秦国丞相;他受人百般羞辱,当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范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为了土地和人口进行大混战,正可谓“邦无定交,国无定土”。不过止戈为武,中国的统一逃脱不了战争,让中国以更强大的姿态傲立在世界的东方。从短期看,春秋战国的战争导致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从长期看,中国没有像西欧一样四分五裂,春秋战国功不可没。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

  • 推举两个人,一个通敌另一个带着2万将士投降,范睢是有多坑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范睢

    秦相范雎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报恩,另一件事就是复仇。范雎一生坎坷波折,如果没有王稽与郑安平,岂止是丞相,命是否能保住都是未知。然而对他来说,让他埋没的是须贾,让他险些万劫不复的便是魏齐。既然说睚眦必报,复仇的事情肯定是办得尽善尽美。但是对于报恩却稍有不足,因为报恩是双方的事,范雎尽力了,但是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范睢谏杀战神白起,后来又是谁取代了范睢?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范睢

    白起在取得长平之战胜利之后,其实已经有点众矢之的的意味了,虽然他为秦国打了大胜仗,秦国上至国君,下至黎民都以他为傲。但是此役杀的人太多了,在哪个偏向嗜杀的年代都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身为秦国君的秦昭王以及诸臣子虽然觉得杀人太多也有不妥,但却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百姓间虽有议论,但难保赵国打赢了同样的灾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