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王玉环扔荆轲,歌姬弹琴救秦王……您听过这些荆轲刺秦故事吗?

秦王玉环扔荆轲,歌姬弹琴救秦王……您听过这些荆轲刺秦故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威观史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2/19 1:08:03

《史记》之后“荆轲刺秦王”的传说,除了传世文献记录的文字,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也很值得注意。

如果说甲骨文是商代艺术代表,青铜器是周朝艺术代表,那么最能代表东汉的,莫过于画像石了。画像石是墓葬或者祠堂的组成部分,画像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而荆轲刺秦王就是汉晋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素材。根据郑红莉先生的统计,国内著录完整清晰包含荆轲刺秦的画像石一共15块,分布在四川、山东、陕西、浙江等地。画面的主题基本都是荆轲“掷匕中柱”的瞬间,具体来说又大同小异。

其中主题最完整的,要数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室的3块画像石,但日本学者鹤间和幸指出,其与《刺客列传》有三点不同:“第一,画像石中的秦王并没有持剑击伤荆轲,而是用身上所佩玉环正要投向荆轲;这一动作从画像石右侧的秦王右手明显可以看出。第二,秦王左右人等并未被禁止携带武器,画像石左、右两端的士兵都手持武器。第三,作为救急的重要人物侍医夏无且并未在画像石中出场。”

最接近《刺客列传》叙述的,则是陕西绥德、神木东汉汉墓墓门的2块,主要加入了力士抱住荆轲、秦王趁机拔剑反击的情节,这也是最早的荆轲刺秦王画像石。而随着时间的变迁,汉画像石上的内容则与《刺客列传》越来越远。武氏祠建立的时代为东汉后期,已经有了较大变化,但主题仍然算是最丰富;至于时代更晚的魏晋处于乱世,而且荆轲所符合的儒家忠义思想也已经崩塌,荆轲刺秦王的画像也就自然式微下去了。

前文提到《史记刺客列传》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与《战国策燕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的记载大同小异。不过,关于这段记载还有一个更丰富的版本,这就是《燕丹子》。

《燕丹子》共三卷,上卷主要说燕太子丹对秦王政要求回国。秦王说:“如果乌鸦白头,马头上面长角,就可以放你。”结果还真出现了这种情况。秦王只能放他回国,却又在桥上设置机关想害他,不过这些机关都没有触发。太子丹急匆匆赶到关口,这时候关门未开,于是太子丹学鸡脚,守城将士以为天亮了,于是打开了关卡,太子丹终于顺利回国。然后太子丹与老师麹武商量报复秦王,麹武推荐了田光。

中卷主要说的是太子丹与田光的对话,相对于《刺客列传》更详细了不少,如田光介绍燕国的勇士“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即秦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只有荆轲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之后田光又去卫国劝说荆轲,然后自己咬断舌头,吞下自尽。然后荆轲才从卫国来到燕国,没有与田光、高渐离、狗屠等交往的记录。

卷下是整部书的高潮部分,开始写荆轲进见太子丹,其中增加了一些戏剧性的情节。如开始夏扶问荆轲想用什么指教太子,荆轲说让燕王继承召公业绩。荆轲用瓦砖投掷池中龟,太子丹就送一盆金丸给荆轲挥霍;荆轲说千里马肝味道很美,太子丹眉头不皱就杀了好马;荆轲说弹琴的美人手太美,太子丹竟然砍下女子的手送给荆轲。两人还经常同桌吃饭,同床共枕。就这样,荆轲彻底被太子丹收服。然后才有樊於期叛逃燕国的事件。

等到荆轲和武阳出发时,夏扶自刎为他们送行。到了秦国后,又是一场图穷匕见的戏。然后荆轲谴责秦王了一顿,秦王则提出听完琴声再死。于是召来一个琴姬,琴姬一边弹一边唱:“罗縠单衣,可掣而绝。三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可惜荆轲听不懂暗示,结果秦王顺利逃走,荆轲用匕首扔过去,穿过秦王耳朵插入铜柱上,秦王转身斩断了荆轲双手。荆轲破口大骂,全书就结束了。

《太平御览》引《三秦记》也有类似歌姬救秦王的情节,当时荆轲揪住秦王政衣袂说“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地囚”,这时秦王的王美人就以弹唱来提示:“三尺虏骭何不掣?四面屏风何不起?”个人认为,如果点明这个歌姬就是当时被太子丹断手送荆轲的,然后又装上假肢到了秦国,戏剧效果将会更强烈。

关于《燕丹子》的成书时间,不少古今学者认为是秦汉时期古书。在《刺客列传》里也提到太史公听说“天雨粟,马生角”的说法,与“乌白头,马生角”类似,足见这种说法在太史公之前就有了;荆轲刺伤了秦王的耳朵,也是太史公曾听说过的;至于歌姬救秦王的记载,因为太史公听到了当事人夏无且的说法,所以没有采信。同时太史公又采编了荆轲在燕国之前的故事,这样才有了《刺客列传》的记录。

但是也有学者不认同在《史记》之前,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汉书艺文志》没有收录此书,而记载在《隋书经籍志》中;同时此书的内容风格也更类似东汉著作。笔者也比较赞同,《燕丹子》从气质上确实更类似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一类野史小说。对于救秦王这个角色,可能后人觉得夏无且不够戏剧性,所以才被改成了歌姬,再往后甚至出现王美人的说法。甚至有学者还认为《燕丹子》是六朝著作。

除了《刺客列传》《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丹子》外,先秦秦汉还有不少关于荆轲刺秦的记录,但是都比较零碎。如西汉邹阳上书说“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荆轲刺秦时出现异常的征兆;《淮南子》说“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宋意也加入了击筑的队伍;《论衡》说秦王与燕丹曾盟誓“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结果各种异兆都出现了。

魏晋之后,关于荆轲故事还有增饰,比如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说荆轲字次非,有次渡河时因为船被鲛鱼夹住,无法行走,于是荆轲奋起斩下鲛鱼首级,终于风平浪静。东晋陶渊明《咏荆轲》诗说“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又指出宋意是唱歌不是击筑;南梁萧绎《金楼子》则说太子丹制作的金丸,其实是秦舞阳喜欢玩的;田光、鞠武一起去请荆轲,荆轲当时喝醉在睡觉,田光在他耳朵里吐口水,荆轲醒来后感叹道:“出口入耳,必有大事!”

至于98年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也算是对荆轲形象的再创作,其中为荆轲加入了女友“赵女”,灵感可能来源于匕首剑师“赵人徐夫人”,当然历史上的“徐夫人”性别未明;而且历史上秦王政、燕太子丹也都曾在赵国做过人质,所以自然也就打造出了一段狗血的“四角恋”了。

参考文献: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

张海明:《〈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比较论——兼谈《燕丹子〉的小说文体属性及意义》

张海明:《〈史记荆轲传〉与〈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关系考论》

张海明:《谁的荆轲——荆轲形象论之一》

郑红莉:《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探讨》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需要什么准备?荆轲的另一面:美女豪宅,享尽人间极乐!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荆轲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鞠武为太子丹谋划抗秦大计,还是合纵的老药方,见太子丹毫无耐心,只好退而求其次,把隐士田光引荐了出来。#荆轲#当情节进展到这里的时候,自然会勾起我们的好奇心:田光是一位年长的隐士,推想大概就像侯嬴或者薛公、毛公那样,经验丰富,足智

  • 荆轲刺秦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身手不行,还因为有一个猪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荆轲

    战国末期,秦家独树一帜,濒临吞并世界。东方六国焦急,生怕有一天灭国。秦国要攻打六国,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想出良策来抵挡或臣服于羌秦。韩国派出水利工程师郑国,意图在秦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累秦”。积极配合秦国的远近攻伐,魏国心甘情愿地成了秦国的小弟,老大指点魏国何去何从。不过,这些皇子的手段终究是缓和

  •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手?荆轲:我算错了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失败,原因有三:一、剑术差;二、战术失误;三、帮手太差荆轲刺秦之所以广为传颂,正是因为”失败“二字,如果荆轲成功了,那么历史上最多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政为燕刺客荆轲所刺,身亡“,秦始皇既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更没有开创封建皇朝的丰功伟绩的机会。荆轲刺秦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且汉人写秦史,自

  • 秦始皇出“奇招”泄愤荆轲,却令嬴政颜面尽失,还帮荆轲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老威观史标签:荆轲

    荆轲第一刺客的美名,着实拜秦始皇所赐,倒不是始皇帝心甘情愿帮荆轲青史留名,实在是嬴政一时糊涂,想出奇招对荆轲的尸体泄愤,却不想心中郁闷为排出,反令自己颜面尽失,还间接把荆轲的英勇事迹载入史册,秦始皇虽然逃过荆轲扎进立柱的匕首,却没逃脱荆轲刺入史书的匕首,到底怎么回事,且听我细细道来。荆轲是官奴之后,

  • 声名最盛的荆轲,在四大刺客中原来最不入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荆轲

    刺客是一份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极其特殊也鲜为人知。我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刺客,分别是:鱼腹藏剑如彗星撞月刺吴王僚的专诸;左手持戈如苍鹰击于殿上刺庆忌的要离(一说是豫让,笔者倾向要离之说);单人支剑如白虹贯日刺侠累的聂政;图穷匕见刺秦王的荆轲。四大刺客中,荆轲最为后人所知悉。但是四大刺客中,最负盛名的

  • 荆轲刺秦为何失败?越是简单的道理,越被视而不见,答案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荆轲

    欢迎阅读《荆轲刺秦为何失败?越是简单的道理,越被视而不见,答案很简单》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荆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刺客,却因为失败被人们所熟知。他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渲染的热热闹闹。可是终其究竟,荆轲刺秦的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曾经看过一段话,说越是

  • 荆轲从未失手,为何刺杀秦王失败?不是能力不够,是不想当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荆轲

    在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比较有名,分别是专诸、要离、荆轲和聂政,想必最为耳熟能详的就是荆轲。“图穷匕见”这个典故连小学生都不会陌生,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卫国刺客荆轲。荆轲擅长读书、击剑,用剑术游说卫元君,可惜卫元君没有接受他。后来荆轲来到燕国由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战国时期秦国国力鼎盛,有一统天下之雄

  • 坏学痞“荆轲刺秦王”智取美人心?小学娘:自古套路得人心啊!

    历史人物编辑:困倦里说爱标签:荆轲

    坏学痞“荆轲刺秦王”智取美人心?小学娘:自古套路得人心啊!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难题,同学们会时常幻想长大后的场景,而漫画中的同学们则有很多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且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坏学痞“荆轲刺秦王”智取美人心?小学娘:自古套路得人心啊!当我们想要完成梦想的时候

  • 为何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荆轲

    侠士谋刺国君事件,在春秋战国时屡屡发生。其中,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俠累,豫让刺赵襄子等刺杀案都轰动一时并记入青史,但从历史影响力来看,还是荆轲刺秦王的影响最深远。荆轲刺秦王的幕后策划人是燕太子丹,除具体实施计划的荆轲外,至少还有四个人直接参与了此事:田光、樊於期、秦舞阳、高渐离。除秦舞阳着

  • 荆轲刺秦王何以“王负剑”? 兵马俑最新发现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Like历史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大家经已耳熟能详,但刺杀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至今还是令人不解。古代没有影片,只得从艰涩难明的文言文推测原意。如《史记》︰“王负剑”即怎样做呢?虽然没有时光机可以回到从前,但最新兵马俑考古发现,却给出了答案。话说秦王得知燕国愿意投降后,十分高兴,换上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