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此三人为何关系?怎么会变成高考作文?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此三人为何关系?怎么会变成高考作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乔鸿浡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4/1/17 10:42:25

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有管仲的辅助,而管仲之所以能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在齐桓公手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得益于其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推荐。

管仲从小家庭贫困,生活得很艰苦,每每到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鲍叔牙向他施以援手,渡过难关,当管仲的情况稍微好一些的时候,又一起做生意。赚到的钱,管仲总是会多分得一些,鲍叔牙从来不和他斤斤计较。周围人都说,管仲是一个贪财的人,不顾及朋友情分。

鲍叔牙就帮管仲解释,管仲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之所以多分钱,是因家庭贫困,需要更多的钱帮衬生活。管仲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战争,并且三次上战场,但他都从战场上逃了回来,周围人讥笑他贪生怕死,是个逃兵。鲍叔牙了解管仲,知道管仲的人品和修养,知道管仲并非贪生怕死之徒,逃离战场,是因家中尚有老母需要供养。

如果他死在战场上,老母亲也只能活活饿死,所以他不得不想办法活下来。管仲得知鲍叔牙为自己说话,非常感激,也很感动,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鲍叔牙可谓是管仲的知己。后来他们俩又齐商从政,辅佐齐襄公的两个弟弟。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没过多久,齐国发生内乱,公子纠和管仲往鲁国逃去,公子小白与鲍叔牙逃到莒国。后来齐国国君被杀,君主之位空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开始争夺国君之位。两人分别从两地往齐国赶去,谁先赶到齐国都城,就能先当上国君。管仲则带了一队人马,去到公子小白的必经之路上,准备劫杀,以消灭公子纠的对手。

等到公子小白的车队出现,管仲立即瞄准公子小白,一箭射去,却只射中公子小白的铜衣带钩,公子小白将计就计,倒在车中,假装中箭而亡。管仲不知是计,赶紧派人向公子纠报告,说公子小白已死。于是公子纠放下心来,护送他的队伍也就放慢速度。而公子小白则马不停蹄率先赶回齐国,成为齐国的国君,也就是齐桓公。

自古以来,成败寇,既然公子小白成了国君,那么,公子纠的下场就只能是死于非命。管仲作为公子纠的亲信,被送到齐桓公手上,等齐桓公发落。眼看管仲必死无疑,鲍叔牙依然为好友奔走。他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此时的齐桓公对管仲刺杀自己一事耿耿于怀,但耐不住鲍叔牙鼎力推荐,也就给足鲍叔牙面子,决定见一见管仲。

这一见,齐桓公立即被管仲的才华折服,决定重用管仲,让管仲主持齐国的变法,鲍叔牙则主持齐国的内政。在管仲和鲍叔牙的配合之下,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也成为中原霸主。以上就是管仲、鲍叔牙、齐桓公的关系。

在今年的高考全国卷里,就有题目以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为背景,写出一篇作文。知道他们三人的故事,这个作文就很好写了。因为以他们三人为背景写作文,素材点很多,比如管仲与鲍叔牙的知音之情。在人们看来,年轻的管仲贪财、怕死,而鲍叔牙看到的,却是管仲奉养母亲的孝道。

鲍叔牙也很懂管仲,不担心自己在齐桓公面前的优势会被管仲所取代,向齐桓公鼎力推荐管仲。而齐桓公能够放下成见,无条件地接纳管仲,也可以看出齐桓公任人唯贤,胸有抱负的品行。

当然,如果不清楚这三个人的故事,那么文章写起来就很难。所以,读书应付考试很重要,平时的海量阅读也很重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对我们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

《史记》

《国语》

标签: 鲍叔牙

更多文章

  • 鲍叔牙处处帮助管仲,齐桓公让鲍叔牙当国相,管仲:他不是这块料

    历史人物编辑:冉明耕读标签:鲍叔牙

    相信大家都听过“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个人是一对好友,不仅感情深厚,而且互为知己。所以后世用“管鲍之交”形容醇厚的友谊。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一起治理齐国。事实上,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外事靠管仲,内事靠鲍叔牙,自己则安逸享乐,风流快活。所以西

  • 晋文公:你以为我没想过躺平吗?可他们不让啊,无奈的我只好当个霸主了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第二位霸主。晋国因骊姬之乱,在晋献公二十二年的时候,重耳的父亲派兵来责罚他,逃跑的时候,要不是重耳闪避技能点满,就被追赶上来的士兵砍死了。重耳逃到了娘家狄国,从此过上了逃亡流浪的生活。这个时候重耳四十三岁,这时也有

  • 春秋时晋文公使出的一计策,不仅化敌为友,还让晋国成为春秋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晋文公

    中国历史的战乱纷争较多,而这样群雄割据称王称霸的年代,当数战国时期。那一时期诞生了不少名人义士,动乱时期,打仗不仅需要武器装备更加需要足智多谋,一个计策也许可破千军万马。其中一个典型的诸侯国,晋国,它的什么诡计让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全部出动呢?晋国争霸战,发生于晋文公时期,早已年暮的老人,为何还有雄霸天

  • 春秋五霸晋文公如何对待曾经害过他的人,就知道他的成就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晋文公

    公子重耳出奔列国十九年,在秦国的帮助下,入主晋成为晋文公。有个叫勃糊的人来求见,这人是晋献公时的宣官,曾三次杀文公未遂。现在他却大胆来求见晋文公,希望得到文公的容纳。文公历数他的罪行:“你受骊姬之使,躲在树后用箭射我;又曾带兵把我围在蒲城,斩断我的袍袖;我和狄君在渭浜打猎时,你又偷偷来刺杀我。你未得

  • 晋文公对妻子说:等我25年若我未归,嫁了吧。妻子:我等你归来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对他的妻子季隗说:我的弟弟晋惠公要来杀我,我要走了。如果二十五年后我还没有回来,你就再选一个心仪的人,嫁了吧。季隗笑着回答重耳:等你二十五年,恐怕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仍等你归来,你安心离开吧。《史记·晋世家》: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

  • 晋文公重耳创建的三军六卿制度,为何成为三家分晋的起因?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晋文公

    春秋战国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从这时候起算,西周消亡东周建立。但是,有些人就疑问,当初晋文公继位时,明明知道设立三军六卿制度,和武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差不多,他难道不知道这个制度的缺陷吗?实际上,晋文公重耳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设立三军六卿制度,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不过他的后世接班人没有他

  • 三家分晋是如何形成的,早在晋文公事情就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晋文公

    三家分晋的历史早已为国人熟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战国七雄里,楚国实际亡于宗室分封滥。大量宗室消耗了楚国的财富和力量,而晋国则是亡于宗室权力被剥夺,公卿家族实力强大。到最后晋国就消亡了,但问题在于晋国公卿家族众多,但为何韩赵魏三家笑到最后?得以进入战国七雄的

  • 六十二岁即位,仅用五年就成为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由郑文公主持了一场盛大的践土之盟。在这场盟会中,以周襄王为首的重要诸侯均到场。这一次,按照周礼,周王室将“侯伯”这一称谓赐予晋文公,并赏赐晋文公勇士三百,红黑弓箭百千,兵车一辆。晋文公走向众诸侯中央,百年晋国霸业拉开序幕。晋文公何以用得短暂五年光阴走上霸主之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

  • 晋文公为纪念一位臣子特设的节日,此节堪比清明,后人却早已忘记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文轩标签:晋文公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来临,身在四面八方的游子,都会在清明节这一天赶回自己的故乡,进行扫墓祭祀、缅怀先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弘扬孝道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因为清明节的重要性,故而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四大节日,但是在古老的中国,曾经有一个节日,它比清明节

  • 秦国这位国君竟然流亡他国29年,比晋文公的流亡还久!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晋文公

    流亡在外的公子,有些人惦记的是屁股下面那张金板凳诸如晋惠公和晋怀公之流,而有些人心心念念的却是自己破败衰落的祖国,为祖国母亲的凋零痛心疾首,秦国的烂摊子也只有这样的人去收拾才不至于更乱下去,或许还能如其实他的一生与被晋惠公和晋怀公迫害的重耳极为相似的,都是因为相似不代表都相同,不管晋文公回不回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