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到底有什么贡献?为啥会被后世尊称为‘华夏第一相’?

管仲到底有什么贡献?为啥会被后世尊称为‘华夏第一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江辰雨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1/24 10:31:27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型人才,管仲的能力,总结起来其实只有一条:他会强国!

虽然只有这一种能力,但管仲的这个能力,却是后世所有君王皇帝,都希望看到的。任何一位君王,只要能得到一个管仲这样的宰相,然后合理使用这个人,基本上都能成为明君。甚至就算是到了王朝末期,只要有管仲这样一个人在,最少也能给国家续命五十年!

这就是管仲的厉害之处。

在后世的史书上,管仲有三个称号,分别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这三个称号,每一个都称得上是惊天动地,但是放到管仲的头上,却几乎没有任何争议。这就是因为管仲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如果要细分的话,管仲的能力,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搞钱、制定国家军事战略、制定外交战略、树立国家统治思想、改革。

首先是搞钱。

管仲会搞钱,这事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学历史的时候,都会学到管仲首开‘盐铁国营’。也就是说,管仲掌权期间,把制盐和冶铁这两个行业的权力,收归国有。靠着这两个行业,齐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然后才能迅速强大起来。

但实际上,盐铁国营,其实只是管仲搞出的众多经济改革中的一个而已。

在管仲的经济改革当中,除了盐铁国营之外,其实还有‘粮食准平’、‘差额征地税’、‘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货币铸造’这几个部分。

所谓粮食准平,就是指通过国家手段,调控粮食价格,保证粮食价格在一个合理水平。既要保证粮食价格不会太低,不至于让农民赚不到钱;同时也让粮食价格不会太夸张,让老百姓吃得起饭。

这个思想,其实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使用。而且,哪怕是到了今天,很多国家依然还没玩好这个手段。世界上无法控制自己国家粮价的国家,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而这个问题,在两千多年以前,管仲就已经解决了。

差额征地税,则是根据土地的产量不同,对于不同品质的土地,征收不同的田税。产量高的土地就多征税,产量少的就少征税。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国家收入,也能保证百姓的利益。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就是指老百姓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打渔伐木,不许做出‘涸泽而渔’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要给大自然恢复的时间,这样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这个思想,同样也是我们今天依然在应用的。

至于货币铸造,这事相对来说就更先进了。在管仲之前,春秋时代的那些国家,大多对货币隐藏的很多功能,还完全没有概念。但是管仲却提出,要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并且设置专管铸币的机构。正是靠着铸币的权力,管仲可以通过货币,合理地对齐国经济进行调节。这个思想,同样也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还在使用的。

从管仲的这几项经济手段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管仲的经济管理方面,核心思想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现代,我们有这个概念很正常。可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管仲能有这个意识,那就很夸张了。

更夸张的是,管仲不但能有这个意识,同时更能建立起一个相配套的经济系统。管仲不但能帮齐国搞钱,还能帮齐国建立起一个持续搞钱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后来还一直用到了齐国灭亡!

这就更匪夷所思了。

能够搞好经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这就已经奠定了齐国强大的基础,足以让管仲名垂青史了。但相比之下,管仲在其他几个方面对齐国做出的贡献,或许还要更在他的搞钱的贡献之上。

帮齐国搞到了钱之后,接下来齐国自然就要对外扩张,和其他国家打交道了。而在当时的春秋历史大背景下,齐国虽然暂时强大了起来,但是想要大范围扩张,似乎也不太容易。因为当时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了,但影响力还在。如果某个国家贸然扩张,引起了公愤,就很容易引来大家的围殴。

就算齐国暂时比较强大,可是只要齐国引起了公愤,被大家围殴,最后同样必败无疑,甚至有可能亡国。

在这种情况下,管仲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什么我们非得要扩张呢?以往的扩张,基本上就是征服敌对国家,吞并敌国的土地,扩大自己的版图。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用战争的手段。而在管仲看来,通过战争去征服其他国家,其实是一个效率很低的手段。

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把那些小国,收做自己的小弟呢?如此一来,齐国不用打仗,就能得到一群小弟。有了小弟之后,再由齐国这个带头大哥,带着小弟去打那些不听话的国家。打仗期间,小弟们出力,齐国可以减少损失。打赢了之后,齐国吃肉,小弟国家喝汤。

与此同时,齐国还可以通过经济和文化的手段,不断去同化那些小弟国家。长此以往,这些小弟就可以被齐国彻底同化,继而成为齐国力量的一部分。

当然,想要做带头大哥,除了自身实力要过硬之外,还得有一个名义。所以这个时候,管仲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尊王攘夷。简单来说,就是打着周王室的名义,联合其他小国,一起去对付北方的山戎,以及南边的南蛮,同时打击那些不听周王室命令的国家。因为当时齐国是周王室的代言人,所以这也就变成了打击那些不听齐国命令的国家。

围绕着这个目标,管仲制定了齐国的外交策略,以及国家统治思想。这些东西,不但后来被齐国一直用了几百年,而且也被其他诸侯国学走了。后来整个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各国都是按照管仲的思路来进行的。

有了钱,有了小弟,有了扩张的理由,那接下来,自然就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了。管仲虽然不会打仗,也不会直接拎着大刀上前线去砍人,但是他却可以帮齐国改革军事体系,塑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出来。而且,他会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对外作战的军事计划。

在管仲的军事改革当中,整个齐国被分成了二十一个‘乡’。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这种精确的划分制度,直接以家庭为单位,将整个齐国变成了一个有序的体系。

而在这个体系当中,其中十五个乡,参与对外战争。另外六个乡,则是专门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的生产,这就保证了齐国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可以持续打仗,又不会严重损害齐国的国力。而这种社会生产和军事相结合的战争,又能保证齐国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一旦打仗,大家就可以更加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经过管仲的这些改革,齐国就算是想不强大,都不可能了。而在进行这些改革的同时,管仲也展现出来他最强的一种能力,那就是所谓的‘改革’能力。

想要实现以上这些内容,光靠理论是不行的,还是得有实际操作。而在改革的实际操作当中,就势必会影响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从而被很多人反对,遇到强大的改革阻力。

从古到今,任何一场改革,都会如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改革,比如后世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或者王安石变法,才会最终失败。

但是管仲成功了。

而且,在改革过程当中,他没有大规模杀人,甚至让齐国大多数人,包括那些既得利益者,都支持他的改革。

这就很匪夷所思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管仲的改革成功,主要是因为齐桓公支持他。但问题是,历史上任何一场成功的改革,都绝对不单纯是因为君王的支持,就能成功的。要是皇帝支持就能成功,那后来的范仲淹和王安石,也不可能失败了。

这就是管仲的厉害之处了。

他不光理论水平高,而且还是实际操作。可怕的是,他在实际操作方面,还是大师级的水平。

可以说,齐国的强大,就是建立在管仲改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管仲,就算齐桓公再怎么雄才大略,估计也很难把齐国带领到后来的高度。而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之外,管仲对于整个中华文明来说,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贡献。

这个贡献,就是所谓的‘华夷之辩’。

因为当时管仲的整体思想,是要带着齐国,联合其他小国,一起对抗外来入侵者。那么这个时候,如何界定‘外来入侵者’的定义,就很重要了。所以,这个时候,管仲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敌人,谁才是能够争取的朋友。

这个问题,或许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并不算难。有的人可能会说,西周国外的就是敌人,国内的就是朋友。这话如果拿到春秋时代,估计管仲听了之后,会有打人的冲动。

因为按照当时西周的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夷狄’,其实也是周王室的臣子。而且,夷狄当中,也有臣服于中原的势力。要是按照这个划分标准的话,那很多臣服中原的势力,都得被划分到敌人的阵营,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当时想要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区分朋友和敌人,其实还真不容易。如果按照血缘关系来分,周王室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就是朋友,非姬姓诸侯国就是敌人,那齐国自己就成了敌人。如果按照炎黄子孙的血脉来算,那不好意思,那些夷狄当中,很多正在入侵中原各国的,其实也是炎黄子孙。

比如说,后来给汉朝造成了大麻烦的匈奴,他们的祖先,据说就是当年夏朝灭亡之后,被商朝流放到草原上的夏朝王族后人。而春秋时代所谓的夷狄,他们的身上,其实或多或少也有炎黄子孙的血脉。

而如果按照国家战争来分,和中原国家打仗的就是敌人,那不好意思,当时中原各国内部,也在打仗。

所以,如何界定朋友和敌人,如何界定华夏的概念,真的很困难。

但最终,面对这个问题,管仲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管仲的答案是‘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简单来说,按照礼仪来进行区分。当然,这个礼仪说的并不是用餐礼仪,或者简单的服饰礼仪,而是一整天制度。也就是说,只要你们蛮夷愿意接受华夏的利益,好好改造自己,和我们和平相处,然后不断和我们通婚改变血脉,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把你们当做自己人。

而如果你们坚持和我们打仗,天天想着要灭亡我们的文化,占领我们的土地,那就是我们的敌人,你就不是华夏。

管仲给出的这个答案,后来成了所有封建王朝,划分敌我的关键思想,同时也是华夷之辩的一个‘标准答案’。正是基于这个答案,后来的很多人,比如孔子孟子,不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然后才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中华文明圈’。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就是这么牛!他的贡献,其实已经不仅局限于辅佐齐桓公,帮齐国建立霸业那么简单,而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如果没有管仲,或许我们整个文明的思想,都会截然不同。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齐桓公明明爱吃爱玩又爱美女,为何还能成为春秋首霸?

    历史人物编辑:湖桥烟雨到标签:齐桓公

    因为齐桓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正视它。人很少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很多人都是比较自大,但是齐桓公不一样,他曾经在管仲面前说自己治国有困难,因为自己爱吃爱喝还好色,可见齐桓公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他知道自己的的缺点在哪里,愿意说出来并且聆听贤臣的想法,这一点是很多君王都做不到的,在臣子眼里,君王即使再

  • 齐桓公的一家太奇葩,堪比现代伦理剧,个个丧失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因为高考的原因,这两天齐桓公火了,大家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手下有管仲,鲍叔牙、高傒、国归父、隰((xí)朋这样的名臣,助他成就了霸业。与齐桓公一同火的还有管仲、鲍叔牙,但大家可能对齐桓公的兄弟姐妹们不是很清楚,要说到齐桓公的兄弟姐妹,不知道要秒杀多少现代版狗血伦理剧,今天小雨就为大家扒一

  • 齐桓公的一家子太奇葩,堪比现代伦理剧,个个都丧失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齐桓公

    都说皇家贵族大多都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因为,许多皇族虽然看上去端庄优雅、正义凛然,但其内部的荒唐事儿甚至都能震惊世人了,而帝王世家中的齐桓公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古代的帝王世家那么多,奇葩的也不在少数,但齐桓公一家真的属于奇葩到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地步,接下来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家子的奇葩事儿

  • 当领导就要大度,齐桓公任用仇人管仲为相,从此事业蒸蒸日上

    历史人物编辑:军史园林标签:齐桓公

    齐国的齐襄公不顾伦理道德,和自己的妹妹、鲁国夫人文姜通奸,还因此派人杀死了鲁国国君鲁桓公。齐国的国际形象大跌,齐襄公沉迷女色又没有诚信,对手下大臣不好,所以很不得民心。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害怕齐襄公如此下去,会导致齐国出现祸患牵连到他们,就出国去避祸,一个得管仲、召忽辅佐跑到了鲁国,一个得鲍叔牙辅佐跑到

  • 齐桓公采纳了孙膑什么意见?魏、齐之战里庞孙二人又有什么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与孙膑谈论兵法,大为叹服,遂拜孙膑为军师。齐军在孙膑的调教下,改变了防御体系,完全放开了手脚,在四邻的不断袭扰中,打出了威风。南边的楚国不敢再骚扰齐国边境,西边的赵国不敢再到黄河来捕鱼,其余周边国家也不敢再对齐国用强了。孙膑从魏国秘密来到齐国这件事,庞涓连一点音信也不知道。孙膑失踪的时间愈久,

  • 《中国历史长河系列》—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为什么死的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天下以后,变得十分骄横,尤其到了晚年成了非常残暴的大暴君,连为他平定天下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功臣管仲的话也不听了。传说齐桓公身边有三个大阴谋家,一个叫易牙,一个叫竖刁,还有一个叫方开。一天,易牙知道齐桓公想吃人肉,就回家把亲生儿子杀了给他吃。而竖刁自愿阉割,做齐桓公夫人的仆人。方开则15年不回

  • 齐桓公把宠妃送回娘家反省,几天后,自己变成了前夫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桓公赌气把宠妃蔡姬送回娘家反省。没几天,蔡姬居然改嫁,自己成了前夫。齐桓公一气之下,灭了蔡姬母国。春秋战国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可谓是风光无限。泱泱大国,也是惹得无数小国争相献媚,比如邻国‘蔡国’。鲁僖公三年,蔡国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小国国力衰弱,周边又紧挨着大国,蔡穆侯生怕哪天自己就保不

  • 从齐桓公称霸春秋谈如今创业公司的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齐桓公

    齐国这个公司在新董事长齐桓公接手以前,可以说乱的一塌糊涂,好好的一个大公司马上就要沦落到二流水准了,好在新董事长知人善用,招揽了一大批人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带领齐国成为行业的龙头,齐桓公本人也成为偶像级的创业明星,迎娶各国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今天就聊一聊齐桓公之所以能带领齐国成功发展为春秋五大企业

  • 齐桓公可以成就春秋霸业,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名相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齐桓公

    一说起齐桓公的名字,我就联想到了管仲,其实两个人基本上是捆绑在一起的。有很多人说去皇宫可以成就春秋霸业,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名相管仲,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管仲究竟为齐桓公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齐桓公成为皇帝以后,管仲一直认为,这个国家要强调的是富民政策。而且管仲一直认为,只有国家的子民们富

  • 齐桓公称霸第一仗,被小邻居打得灰头土脸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的名头就不用多说了,糟糕的下场也不多说了,今天就说一事儿——他的处女战。本来想找个软柿子捏捏为自己立威,结果……齐桓公(图注)急躁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通病,齐桓公也年轻过。他刚登位就“欲诛大国之无道者”,确立自己的霸权。管仲曾谏阻他这么做,说:“不可,甲兵未足”[1]。可是齐桓公急功近利的念头却